楊開平 吳翠蘋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賀家坪鎮中心學校 湖北 長陽 443500)
化學實驗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許多專家在不同的場所都作了詳盡的闡述,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什么事情都有意外發生,化學實驗在教學中也時常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
農村中學的實驗條件有限,有些實驗也就懶得做,這在很多化學同行的教學實踐中是很平常的事。有一次做完“燃燒條件”實驗后,由于學生的熱情很高,就講了一個拓展話題:只要達到燃燒條件,可燃物在水里也能燃燒,如白磷在開水中,只要通入氧氣就能燃燒;也簡單地講了一下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情況。當時同學們都表現的很驚奇,要求做實驗讓他們“眼見為實”。由于是下午第三節,急于去打籃球,就找了個借口說:實驗室里沒有藥品,這個實驗肯定能成功。
可兩天后,我發現我的化學課堂上同學們聽課的注意力不像以前那么集中,對提出的問題也愛理不理的,尤其是我的科代表更為突出——連筆記都不做了。下課后,我特地把科代表叫到教室外詢問情況。科代表的幾名話讓我出了一身汗,他說:
“老師,你在課堂上說假話,我們不相信你!”
“怎么啦?我哪里說假話啦?說的什么假話?”我有些生氣。
“我在一張《教師報》報紙上看到,說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燒,因為它表面的膜不容易被氧氣沖破,所以不能燃燒。”科代表說的有理有據。
“怎么可能不會燃燒呢?絕對能燃燒的。你把那張報紙拿來我看看,看是怎么個說法。”
科代表很快拿來了一張《教師報》,上面有一篇山東省的一位教師寫的關于白磷燃燒的相關實驗論文,其中寫到“白磷在水中表面會產生一層水膜,氧氣通入水中后不能破此膜,因此,當溫度超過40攝氏度時,水中白磷在通入氧氣時也不會燃燒。”科代表一直看著我,這時也有部分同學加入了我們的討論。
“怎么辦,怎么收回同學們對我的信任呢?”我返回教室,對全班同學說,“今天下午結束后,我們利用一點課外時間,來做一下‘水中白磷燃燒的實驗’,讓實驗說話,白磷在水中究竟能不能燃燒”。
課外的那個實驗非常成功。看來,面對求知欲望強烈的中學生,化學實驗的效果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要眼見為實。
學習酸的性質時,做了一個鹽酸除鐵銹實驗,由于實驗員給準備了1∶1的鹽酸,當加入鹽酸后,發現產生了大量氣泡,同時溶液變成了黃色。
引導學生們觀察現象后,把試管放到了試管架上,引導學生分析試管里發生了哪些反應,寫出鹽酸與氧化鐵反應、鐵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后,有位同學說:老師,試管里的顏色變了。原來他一直在盯著試管觀察。我拿起試管讓全班同學觀察,果然試管里的黃色溶液有一些變成了淺綠色。
“為什么顏色了生了變化?請先分析試管里物質的成分,再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可能發生的反應。”
通過討論,同學們弄清楚了在這只試管里發生的反應有三個:鹽酸與氧化鐵反應、鹽酸與鐵反應、鐵與氯化鐵反應。
在當年的中考中,最難的那道題正是這個實驗的的再現。化學考試結束后,許多同學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有位化學老師就這道題寫了一則論文還在雜志上發表了。
在農村學校,有許多實驗在做與不做的選擇上,很是糾結。如硫的燃燒、白磷的燃燒、二氧化氮氣體的吸附、一氧化碳氣體的還原性等實驗,不做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實驗吧,又沒有通風廚等設備,對老師、學生的身體有影響,有幾次做木炭吸咐二氧化氮氣體后有好幾天都要吐、頭暈的感覺。
初中化學里關于二氧化碳氣體的相關實驗很多,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時,有同學用排水法收集到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
他很高興地說:老師,二氧化碳氣體也能用排水法收集。不是說,二氧化碳氣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嗎?
很多學生都停下實驗想知道為什么?“當二氧化碳氣體的量比較大時,能夠用排水法收集到,這是事實。但是,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這也是事實。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的收集最好用向上排空氣法。”我做了“權威”解答后,抹了一把汗。
實驗是化學的靈魂,是化學課堂的點睛之筆,為了化學課堂的精彩飛揚,要精心準備,不論是操作上的還是理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