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剛
摘要:深基坑的施工是保證主體施工順利進行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其施工質量對主體工程整體控制目標的實現影響很大,本文分析了深基坑施工中的幾個重要環節的質量控制問題。
關鍵詞:深基坑;施工;質量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condu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ain project overall control goals, the paper analyzes several important aspects of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in the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Key words: deep pi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深基坑支護的施工順序及基本要求
(一)施工順序
根據支護體系的設計特點,結合場地和周邊環境的實際狀況,工程土方共分三階段進行開挖,施工順序如下:
平整場地→第一階段土方開挖→第一道支撐及東側斜撐施工→第一道支撐養護→第二階段土方開挖→第二道支撐施工→第二道支撐養護→第三階段土方開挖→封底墊層→地下室結構施工。
(二)基本要求
1、技術先進,結構簡單,受力合理,確保基坑圍護體系能起到擋土作用。使基坑四周邊坡保持穩定。
2、確保基坑四周相鄰建筑,地下管線道路的安全。在基坑土方開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間,不因土體的變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
3、通過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使基坑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下進行。
4、經濟上合理,保護環境,保證施工安全。
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1、熟悉土釘錨桿墻支護設計技術要求和施工圖,有針對性的學習設計文件,規范,規程,合同建設管理文件中對本分項工程的有關質量要求。
2、了解周邊管線及建筑(構筑)物情況,地下管線及埋深,熟悉地下水文情況。
3、了解基坑開挖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特點,對影響邊坡穩定性的關鍵地段,重要地層和土質要做到心中有數。
4、要求基坑支護方案必須經過專家論證。由專業水平高,行業資深專家的把關,對保證工程安全,人身安全和施工質量將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三、深基坑的監測
(一)在深基坑的施工中,特別是在復雜或周圍環境惡劣的基坑工程中,對工程地質和周圍環境勘察的不詳都會導致工程設計施工中的不確定因素而最終導致工程事故的發生,因此對深基坑工程的監測是十分必要的。對于一個具體工程,監測項目應根據其具體的特點來確定,主要取決于工程的規模、重要性程度、地質條件等。確定監測內容的原則是監測簡單易行、結果可靠、成本低,便于施工實施,監測元件要能盡量靠近工作面安設。位移監測是最直接易行的,應作為施工監測的重要項目。
深基坑監測的主要內容有:維護結構的豎向位移與水平位移,基坑土體的滑動,支撐的內力和錨桿的拉力,鄰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的變形,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壓力,坑底隆起等。監測重點是周圍環境變化及基坑的變形,繪制基坑變形曲線圖。
(二)土方開挖前必須制定有效的監測方案,基坑工程監測方案的制訂應充分滿足如下要求:確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質量,對基坑周圍的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檢驗設計所采取的各種假設和參數的正確性,并為改進設計或施工技術提供依據。監測方案的內容包括:
1、監測內容的確定;
2、監測方法和儀器的確定,監測元件量程、監測精度的確定;
3、施測部位和測點布置的確定;
4、監測期限和頻率的確定;
5、預警值及報警制度等實施計劃的制定。監測方案除包括上述內容外,還需將工程場地地質條件、基坑圍護設計和施工方案,以及基坑工程相鄰環境等的調查做簡明的敘述。
四、土方開挖
基坑的開挖過程就是原狀土的平衡被破壞,相應的會伴隨著邊坡土體的變形,基坑自身和相鄰區域的變形也產生,導致了基坑開挖的風險和事故。開挖土方是風險很大的施工,而且風險隨著開挖的進展不斷加大,因此在開挖前就要作好監測的工作。基坑開挖能否利用好現場的條件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和計劃安排對施工的質量,安全,進度,造價都起著非常大的影響。基坑開挖的基本原則: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土方開挖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及經過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嚴禁在施工中任意更改方案,盲目施工。
由于基坑面積較大,基坑開挖時,必須分層分段開挖,分層分段支護,開挖時須配合土釘或錨桿的分步開挖,基坑中間大量土方則可以2-3步的速度超挖,(或分5-6步挖至槽底),每步挖深不宜大于3米。在軟弱地基坑開挖施工中,應適當減少每步開挖土方的空間尺寸,并減少每步開挖后未支撐前基坑暴露時間,基坑底面暴露時間過長也會導致基坑的事故發生。
基坑邊壁嚴禁出現超挖或邊壁土體松動,如有異常應采取措施放慢施工速度,待恢復正常后繼續施工。基坑邊壁采用人工進行切削清坡,以保證邊坡的平整度,開挖最后一步土方時應由測量人員測量標高,預留300m厚土方由人工配合挖土清除。
基坑開挖后要加強現場管理,各類土方開挖機械停放位置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與基坑保持距離,防止支護所受荷載過大,造成支護變形較大;防止開挖過程中挖土機械碰撞支撐系統,錨固系統,造成支錨體系和支護結構之間的連接破壞,產生事故隱患。
五、基坑降水的控制
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開挖基坑,土的含水層被破壞,地下水會不斷滲入基坑,雨季施工時,地面水也會流入基坑,為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防止邊坡失穩和地基承載力的下降,必須做好降排水工作。在選擇地下水的處理方式時,要根據工程地質和水文條件及周圍環境,決定采取降水還是防滲措施,以免引起地面沉降,給周邊建筑及管線造成破壞。
降水井施工中,降水井的質量對降水效果的影響很大。井深,管井和管的質量必須進行量測,并必須控制井位的垂直度,防止偏斜,下井管時可采取沿管長分段設定位器的辦法保持垂直度。在打每個井點之前要先人工挖至少兩米,確保地下無任何線纜及各類管線,輕型井點鉆孔直徑不小于300mm,管井井點的鉆孔直徑不小于500mm,鉆孔完畢后應立即測量深度,鉆孔深度應比設計井點管埋深大0.5米---1.0米,以保證井點管下至預埋深度。控制濾料質量和填入的質量是影響抽水效果的關鍵,最好的濾料是級配良好的豆石,用磨圓度較好的硬質巖石也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對于重要的工程或有重要的相鄰建筑時,應進行抽水的含沙量檢驗,不允許超標。基坑的降水階段要加強現場的管理,建立專人負責制度,隨時檢查降水系統各部件,要求連接嚴密,不得漏氣,漏水,漏電,檢查水泵正運轉,防止反轉,保證抽水設備的正常運轉,降水期間不得停泵。
六、土釘支護
土釘支護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土釘與土體的相互作用,使加固的邊坡成為具有整體性和穩定性的土體,土釘的受力模式非常復雜,在土體變形過程中,既受拉力又受彎,因此保證土釘的設計強度和滿足設計抗拉拔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土釘成孔前按設計要求在作業面上定出孔位并做標記和編號。
(二)施工中要求成孔工人在每個孔口標明實際深度,待監理測量鉆機鉆桿上余尺達到孔深,并根據鉆機總長計算孔深,符合要求后方可同意終孔。
(三)漿液的水灰比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外加劑品種及摻量也要按設計要求并經試驗確定。漿液要攪拌均勻,隨拌隨用,對于每天注漿要按設計要求制作試塊,注漿采用重力方法進行以注滿為止,在初凝前補漿1-2次。
(四)對于土釘拉拔力的確認,除了控制好注漿量和注漿力外,最關鍵的是要進行拉拔試驗,試驗應由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試驗土釘采取隨機方式抽取,保證能夠滿足設計要求的抗拉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