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方巖所 田二團
德宏廣播民語節目在構建邊疆和諧社會中的功能
文丨方巖所 田二團
民語廣播節目,是少數民族地區重要的傳媒載體,是重要的輿論宣傳手段,是黨和政府在民族地區的重要“喉舌”,具有“雙重性”,即政治屬性和社會屬性。民語節目一方面既要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國家的法律法規。同時,也擔負著反映改革開放以來邊疆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所取得的建設成就。另一方面,對于邊疆地區各族人民群眾所廣泛關注的教育、衛生、醫療、環境、食品、交通、就業、治安等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的宣傳報道。它是溝通黨和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也是保障邊疆地區廣大人民群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的知情權的手段。同時,民語節目也是豐富邊疆廣大人民群眾文藝生活、弘揚民族文化,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
德宏; 民語廣播; 和諧社會
德宏是云南眾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民族語言的使用以及民族廣播電視節目的開播對于德宏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因此,對于民語廣播節目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辦好民語廣播,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平等及語言平等政策的重要標志和具體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其次,辦好民語廣播對發展德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對穩定邊疆,鞏固國防,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民語是德宏地區各個少數民族的母語,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須臾難離。德宏是邊境地區,讓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通過民語廣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和溫暖,對做好邊境地區工作,鞏固國防,意義十分重大而深遠。
德宏傣族景頗自治州是云南省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地處云南省西部,境外與緬甸接壤,是我國與緬甸接壤國境線最長的一個民族自治行政轄區;全州總人口115.0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51.74%,其境內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是德宏世居五大主體少數民族,且傣族、景頗族均屬境內外跨境少數民族。近年來,德宏廣播民語節目始終立足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際,結合社會經濟形勢發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加大對民語廣播事業改革發展的力度,使民語廣播節目實現了較大發展,充分發揮了廣播傳媒所具有的傳播速度快、傳播形式靈活、覆蓋面較廣的輿論“喉舌”、“橋梁”作用。德宏民語節目多年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近年來,隨著民語廣播節目欄目的改革創新,順應群眾對民語廣播節目的新要求,德宏州人民廣播電臺進一步充實了對民語廣播節目欄(組)編譯、記者隊伍,先后充實了傣語、景頗語、載瓦語節目對口編譯。現有民語節目記者5人,使目前編譯、記者人數由2005年前12人增加到17人;播音在線主持人由原來3人增加發展到現在的5人,使民語廣播電視節目編譯和采播隊伍實力得到了較大增強。
為了更好地宣傳德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涌現出的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弘揚主旋律思想。自2004年以來,德宏人民廣播電臺再一次對傣語、景頗語、載瓦語民語新聞節目進行了改版改革,通過調整優化人事資源,整合專題欄目,新推出《孔雀之鄉—我的家》和《今日三農》等專題欄目,并對專題欄目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充實。先后播出傣語《德宏新聞》258組2572條;《德宏報道》206組1818條,采用通訊員稿件1615條。播出景頗語《德宏新聞》201組1559條;載瓦語《德宏新聞》180組987條;推出的專題性新聞報道節目124篇(件);播出《孔雀之鄉—我的家》欄目232期,《今日三農》157期。并產生了一些有一定思想和內涵的好作品,2004年以來,民語廣播節目共有14篇(件)好作品在省級以上廣播節目政府獎和新聞獎中獲獎,有26篇(件)作品分別獲州廣播節目政府獎一、二、三等獎;另外,還分別用漢語、傣語、景頗語、載瓦語四種民族語言,開辦了《生活百事通》等專欄、專題節目,內容涉及科教文衛以及天氣預報服務等各個方面。
可以說,近年來德宏州民語廣播節目所開辦的節目無論是內容和質量都有較大發展,不僅使民語廣播節目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邊疆各民族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而且極大地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學習生活,為促進德宏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族群眾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就總體而言,辦好德宏民語廣播節目仍然面臨不少問題,與民語廣播節目發展較好的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現實差距,具體歸納起來,現階段,德宏民語廣播節目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有些領導和干部對民語廣播的重要性思想認識模糊,特別是隨著電視的迅猛發展,片面地以為廣播將會越來越受“冷落”,沒人愛聽,受此認識上的影響,對辦好民語廣播的熱情動力不夠強,不同程度地認為對于民語廣播只要能維持現狀就行,沒必要挖空心思去追求節目質量的創新,對群眾的需要、呼聲和要求,以及具有的收聽狀況估計不足。
近些年來,德宏民語廣播新聞節目,在數量上有較大增加,同時從內容到播出形式上均有較大程度創新,編、譯、播風格與過去相比也有較大改觀。然而,新聞專題性報道則較少,尤其是具有深度和較強感染力,有強烈宣傳教育效果的好作品、精品、新聞專題、通訊報道節目較少,總體上民語新聞節目內容質量還不是很高。目前,就專題報道而言,年均播出的稿件也只有124篇(件);另外,消息和專題通訊報道節目的重播率高,其中:消息重播率約占播出稿件的15%以上,新聞專題報道節目約占播出稿件20以上。
近年來,廣播電臺對德宏民語廣播文藝節目,進行較大程度的改版、改欄,也自我演播、采錄制作了許多能夠反映當地民族文化的廣播歌、劇節目,特別是傣劇節目較多,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各族群眾收聽文藝廣播節目的需要。但從總體上看,現階段廣播電臺播放的民語文藝節目,主要靠引進省臺等內地電臺的節目居多,約占整個文藝廣播節目的70%以上,而真正弘揚德宏當地傳統民族文化的歌、劇特色節目并不多,影響了民語文藝廣播節目的特色。
應當說,近年來德宏民語廣播節目采、編、播對口專業人員得到了充實,使民語廣播節目編譯和采播隊伍實力得到了較大增強,專業人員達到了22人;但從現階段民語廣播適應現實的需要角度考察,總體上,專業隊伍素質卻遠遠滿足不了民語廣播發展的需要。由于民語廣播具有較強的行業特殊性,其傳媒手段對崗位人員的需求是多方面,客觀上對專業人員的要求較高,特別是隨著當地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對崗位人員的適應性選擇要求更強。就現階段而言,德宏民語廣播節目采編播人員的業務水平還不是很高,人才專業結構不合理,本科以上學歷者14人,占采編播專業人員的70.63%,其中,對口少數民族專業畢業生較少,僅有8人,特別是懂兩門文字語言,能從事獨立編譯、采制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奇缺。
首先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轉變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民語廣播事業的發展,加強工作領導,廣播文化主管部門要對辦好民語廣播節目給予高度重視,保障建設資金到位,強化管理職責。在現代傳媒高度發展的今天,雖然廣播、報紙不再是僅有的主宰傳媒宣傳的輿論傳播工具,但廣播的新聞輿論傳播手段,仍然是電視和其他傳播媒體手段所能替代的。廣播的廣泛覆蓋手段以及方便靈活、快捷的傳播手段具有獨占性,再而對于民語廣播來說,民語廣播是我國新聞傳媒的一大特色,它的生命源泉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土壤,是民族文化生活的現實需要,同時是黨和政府占領文化宣傳陣地,為政治、經濟和各項民主法制建設在民族地區傳播宣傳的需要,事關政治問題,事關先進文化的引領,是堅持社會主義輿論宣傳方向的需要,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發揮的需要。
針對現階段德宏民語廣播新聞節目內容質量不高,有深度和較強感染影響力專題報道偏小,新聞節目重播率高的現實狀況,一是要注重調整民語廣播新聞的節目結構,科學合理地設置新聞節目欄目,優化整合節目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節目報道的側重點,本著遵循方便群眾收聽,最大限度滿足不同職業、不同層次類型的群眾收聽廣播節目需要的原則,使民語廣播新聞的節目結構得到合理安排,欄目、專題設置更加合理,更加適合群眾的要求。二是要抓好通訊員來稿的質量關,鼓勵廣大從事新聞報道的通訊員多寫好稿,多寫能夠及時報道反映州內經濟建設,社會各條戰線、各項事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好的先進典型和好的新聞稿件。三是電臺民語采編播專業人員,作為民語廣播節目的專業工作者,要在節目采編播上狠下功夫,要積極打造出具有當地特色更多更好的精品節目,著力提高節目質量和宣傳質量,樹立德宏民語廣播的新聞特色品牌,服務群眾。
一項事業的發展,人才是關鍵。針對德宏民語廣播節目專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應根據民語廣播具有的較強行業特殊性,花大力氣努力提高采編播專業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民語廣播節目的業務能力水平。一是要完善專業隊伍結構,優化崗位設置,尤其要加強對傣語、景頗語、載瓦語專業人才的對口培養和引進,強化專業對口,不拘一格地引進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大力培養和引進既懂少數民族語言,又懂漢語言,且能編譯、制作、播放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二是要加強對現有民語廣播專業人才崗位深造學習和業務培訓。不僅要強化對他們的學歷教育,注重對崗位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學習,而且還要對現有崗位專業人員,根據工作需要,有計劃、有比例的送出去進行專門脫產學習和與外地民語廣播臺的業務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三是要加強對民語廣播專業人員的敬業精神的培養和養成,要求他們要熱愛民語廣播節目工作,并要在單位內部,建立健全相應激勵機制,鼓勵專業人才,立足自身崗位和專業業務,自主創新,并與相應的物質獎勵掛起鉤來,創造一個有利人才競爭、成長的良好激勵發展環境,為提升德宏民語廣播專業人員隊伍素質提供發展平臺,不斷適應民語廣播事業發展的形勢需要。
總之,辦好德宏邊疆地區民語廣播節目,既是政治任務,也是一項群眾性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要始終立足廣播輿論宣傳教育,這一黨和政府在民族地區的重要“喉舌”,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豐富的節目吸引人,打動人、激勵人。轉變觀念,優化整合各項資源要素,注重民語廣播節目質量,致力于打造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精品節目,最大限度地滿足全州各族群眾收聽民語廣播節目的需要,為宣傳德宏,促進德宏改革開放,加快德宏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為全面加快小康建設、和諧社會構建,發揮廣播宣傳教育應具有的重要作用。
[1] 馮輝編. 民語廣播的地位用及對策研究. 國家廣電局網站,2006(8).
[2] 王天光. 民族地區民語廣播發展現狀及對策. 云嶺聲屏雜志,2006(8).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廣播電臺,云南德宏州 67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