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石 崇
隨著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網絡的發展已經普及到老百姓的生活中。由此,網絡是大眾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各網站之間的商業競爭,最終促使了網絡新聞評論的蓬勃發展。網絡新聞評論新以自身個性化的特點區別與傳統的新聞評論,筆者著重分析網絡新聞評論的特點以及對傳統新聞評論的影響。
網絡新聞評論的概念是指在具有強大功能的網絡背景下,大眾對新聞發表個性化的觀點,表現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諸如文本、視頻、圖像的形式。在狹義概念的理解中,網絡新聞評論只是根據傳統新聞評論事實的再敘述與改版,形式基本沒有變化,同樣也是一篇評論文章[1-2]。在廣義概念的理解下,網絡新聞評論的載體特征可以多樣化,如留言板、論壇、個人主頁、貼吧、聊天工具等,這些載體可以聚集大眾的個性化觀點并將這些觀點發布在公共的網絡平臺上。廣義概念的網絡新聞評論的主體不僅可以是一篇評論性文章,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如可以將其簡化到一個短句,一個詞語甚至是一種個性化表情。多元化的主體特征,為網絡新聞評論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形式。
網絡新聞評論是集合了多種主體特征的,使大眾可以在網絡上自由的發表個性化觀點的強大平臺,革命性地發展了傳統的新聞評論的載體、主體與表現形式,成為新聞評論的主要發展方向。網絡新聞評論使得傳統的新聞評論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大眾的表達方式多元化,自由的平臺從各個方面反應著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
傳統的新聞評論最大的特點就是媒體權威性的體現,在這種背景下,媒體一般會選擇一個領域中的精英人士作為新聞評論的作者。即使是這樣,也不能實現懷有不同觀點的精英人士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多角度的剖析新聞事件。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大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遠比傳統的新聞評論的媒體容易,強大的網絡平臺上衍生出的多樣的信息形式,也加快了新聞信息的傳播與大眾接收最新新聞事件的能力。目前,由于網絡操作的簡單易學,中國的社會網絡已經普及,大眾對于新聞信息與相關知識的接收有著與精英人士相同的條件,新聞評論已經不是少數的媒體精英人士的專利,大眾有了更加開放與自由的發言空間,更多個性化的觀點得以體現。
網絡新聞評論可以使大眾多個角度地對新聞事實進行分析、質疑與討論,所以網絡新聞評論的作者即主體的范圍增加,他們可以由普通的網絡用戶,有一定知識背景的專業人士或者是與新聞背景密切的并且具有很深公共關系的精英人士構成。
網絡與網絡新聞評論的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假如只有網絡的發展,輿論的監督很難實現,而網絡又為網絡新聞評論提供了表達觀點的平臺。網絡的普及性與自由性為大眾的輿論監督方面提供了必要條件,這樣媒體所公開的新聞事實受到大眾的監督與約束。而網絡新聞評論出現與發展為大眾的監督提供了方便條件,并且擴展了大眾對新聞事實監督的視野范圍[3]。傳統的新聞評論的表現形式與載體特征較為單一,大眾不能自由地對新聞事實觀點表達個性化觀點,輿論的監督力量自然也就達不到公眾監督的真正要求。
傳統的新聞評論對發表觀點進行了限制,這樣無非會造成新聞事件觀點的集中化與單一化,大眾的監督的力量被大大的削弱了。傳統的新聞評論經常性的關注異地輿論,當地的新聞評論在其他地區的媒體上傳播,嚴重的削弱了新聞事實對當地的影響,容易導致監督的角度偏離正確的方向。網絡的無地域性讓本地與外地的大眾可以從多個角度正確的觀察新聞事實,正確地反應了大眾對新聞事實的觀點與態度。因此,網絡新聞評論增加了監督的手段,增加了大眾對新聞事實的監督力量。
網絡新聞評論的語言具有多種的風格,而具備這樣的特征是為了更好接近大眾對新聞事實理解,大眾化的網絡新聞評論不僅簡化了民眾對書面新聞事實報道的理解,而且加快了新聞事實的傳播速度。網絡新聞評論的大眾化可以使新聞事實或者政策更容易讓大眾理解,有益于新聞事實與政策更好地在大眾間傳播。
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網絡新聞評論是建立在自由發表觀點的網絡平臺上的,而且網絡的匿名性讓有的觀點偏離了理性的軌道,如過激的言論,責任感不強的意見與專業知識不足的觀點,甚至是惡意的攻擊。為避免網絡新聞評論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網站運營部門應當實施對惡意信息約束的手段,讓自由發表觀點的空間更加理性。
網絡新聞評論的產生是依托網絡的強大支撐平臺,分析網絡新聞評論的概念與特點,探討網絡新聞評論對傳統的新聞評論的促進作用。對于網絡新聞評論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了相應的防止和解決的辦法,建議實施傳統新聞評論和網絡新聞評論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工程”,使得網絡新聞評論更加科學化、理性化、深入化、社會化、大眾化、民心化。讓網絡新聞評論更好地為社會、為人民服務。
[1] 涂光晉.多功能媒體生存、多功能延伸、多主題參與.現代傳播,2008(6):15-17.
[2] 王援.關于網絡傳播對網絡新聞評論的探析.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8(6):32-33.
[3] 孫江波,紀殿祿.從“輿論監督”到“媒體監督”.青年記者,2008(9):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