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北京奧運會恢弘盛大的場景似乎就在昨天,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圣火卻已在世人的關注中緩緩熄滅,不禁感嘆,又一個四年過去了。中國選手易思玲以502.9環奪得倫敦奧運會射擊女子十米氣步槍比賽的冠軍,摘得本屆奧運會的首金。
回首歷屆奧運明星們,他們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學習。向陽生涯專題盤點了國內幾位知名的奧運明星,再現他們的成長歷程,揭示成功背后的職業規劃啟示。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幾位奧運明星的職業規劃秘笈吧。
興趣——職業生涯發展最強動力
典型代表:葉詩文
在水邊長大的孩子天生愛水,葉詩文也不例外,六歲的她就嚷嚷著要學游泳。母親看她平常總喜歡在水邊玩,便應允了。“365天除了泳池換水,她一天也沒落下過。”父親回憶起當初葉詩文參加訓練的那些日子,說她參訓總是勁頭十足,此外再也沒什么事能讓她如此的全身心投入了。當年“孩童的興趣”,如今成為支撐她在泳壇不斷創造佳績的重要動力——“我要繼續游泳!”比起金光閃閃的獎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是葉詩文心中不滅的火焰。
專家點評:
職場中但凡工作積極主動,且創意無限的人,都是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濃厚興趣的人。對此,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認為:“在職業活動中,興趣能發揮個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對于激發工作潛力非常重要。葉詩文有著源源不斷的積極動力,與她對游泳有濃厚興趣是分不開的。”
在進行職業選擇時,興趣是重要的參考標準,而很多職場人從高考填報志愿開始,興趣、志向可能都因為“統一化安排”“聽家里安排”而被忽略、被埋沒掉了。因為長期缺乏自我認知、自我發掘的訓練,大部分人一頭霧水的就被推進了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而“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能把什么做好”便成了困擾無數職場人的大難題,很多人甚至到最后仍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洪向陽提醒各位,考慮到職業發展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盡早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有利于確立職業定位。
定位——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典型代表:劉翔
作為一個田徑運動員,劉翔學過跳高,練過短跑,但相較世界頂尖短跑的選手劉翔跑得慢些,也不如世界頂尖跳高選手跳得高,進不了世界一流運動員行列。經過詳細的分析對比,劉翔發現了自己的獨特優勢——相比世界頂尖短跑選手他的彈跳力更好,相比世界頂尖跳高選手他的奔跑速度更快。原于這些特點,劉翔最終選擇了110米欄,以己之長,克敵之短。
專家點評:
職場的成功往往來自于準確的職業定位、明確的目標設定和可行的通道設計,而職業定位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環節。通常來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準確的職業定位,并將其最強的競爭優勢發揮最大效應,那么他的成功率將比其他人至少多出5—10倍。
根據向陽生涯十年來對三萬多個咨詢案例的研究,六成以上的職場人在職業發展上受阻,是因為職業定位偏差或職業定位模糊造成的。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不能把自身優勢發揮出來,自然在工作中就很難有所作為。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在不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雖然他們能正常完成日常工作,但往往很難獲得出色的成績,而平淡無奇的工作會給職場人帶來無成就感、無價值感、無滿足感等問題,長此以往會讓人產生消極的工作狀態,甚至是嚴重的職業倦怠。“常常會有人抱怨找不到好工作,而在我們看來,工作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洪向陽提醒職場人,做好職業定位就成功了一半。
堅持——鑄就卓越的必經之路
典型代表:鄧亞萍
曾經在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中,鄧亞萍的教練說鄧亞萍因長期訓練,踝關節長了骨刺,常常靠打封閉來止疼。一次比賽中,舊疾突然復發,鄧亞萍忍著劇痛打完全場,并且還拿下了冠軍。那次,在比賽中間休息時,鄧亞萍跑到洗手間里死勁跺著痛腳,疼得大顆大顆的汗珠掛滿了額頭,她說疼過頭了就不覺得疼了,這樣就能專心比賽了。這只是短短的一個回憶片段,在多年的體育生涯中,鄧亞萍365天如一日地練習,教練統計她每天接球10000多個。這個小時候不被體校看好、手腳短小的女孩,不僅成為體壇的巨星,退役后在求學生涯、職業生涯中也表現出無人能比的“堅持”,最終取得傲人的成就。
專家點評:
沒有人能一夜成功。當你看到鄧亞萍風光地登上領獎臺,你一定要知道,在這一瞬間的背后,是無數個流血流汗的日子累積出來的。
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上,必定會遇到障礙和挫折,但不能因此就退縮或停止前進。向陽生涯CCDM職業規劃導師閆嶺提醒職場人,要取得發展就一定要堅定不移的執行“10000小時定律”,也就是說在既定的職業方向(即你的職業定位)上,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10000小時去專研、積累。這10000小時按工作時間來換算,就等于你需要在這領域至少持續工作五年,你才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同時,閆嶺還強調,做什么領域關鍵在于興趣,正如我們第一點提到的,沒有興趣便很難讓你有持久的熱情去面對挑戰和困難。
自省——讓你的職業規劃緊跟發展的步伐
典型代表:郭晶晶
北京奧運會前,郭晶晶曾經表示過想去學法律,她的體育后生涯一度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正當人們以為她將在“水立方”完成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后一跳時,郭晶晶卻表示:“今天我發現自己是那么熱愛跳水,所以我想繼續跳下去。” 有媒體問她:“在半年的修整期里,你是在為自己以后的路到底怎么走找答案?”她回答說:“我在利用這段休息時間,認真思考如何規劃自己以后的職業生涯,最后的答案就是,我要回來,要繼續跳水!”
專家點評:
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途中,會經歷幾個不同階段,而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都會各不相同,因此你就需要結合各階段的實際狀況和發展特點,在自省的過程中,優化、提升已制定好的職業規劃方案,讓發展更有效率。
洪向陽認為,像郭晶晶這樣的奧運明星,經歷輝煌后難免需要“再定位”,瞄準新目標再進發。對于職場人來說,職業規劃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是對自己能力、需要和價值觀更深入的認識過程。因此,職業生涯行動計劃表實施了一個階段后,需要適時地進行評估和調整。因為根據個人需要和現實的不斷變化,職業生涯目標計劃也要進行一系列不斷的調整。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將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繼續發揚,需要完善的方面進行改進,同時對實施過程中需要調整的方面進行適當的修改。這樣才能保證你時刻處于不斷優化、不斷進步的狀態,才會有逐步實現目標的可能。
成功,對每個人來說可能會有不同的定義。但無論如何,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依據自身的職業定位、能力水平、所處環境等制定出可行的、科學的職業規劃方案,并堅定地走下去。奧運明星身上的閃光點值得我們推崇,他們的成功中有價值的經驗和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向陽生涯認為,在一個合適的方向上持續不斷地努力,你一定會登上人生的領獎臺,得到屬于自己的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