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林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認識和定位,提出了由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及評價體系構成的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該體系的運行保障措施。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創業教育 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Deli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ning, Hubei 4371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wareness and positioning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presented by the target system,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on the system of safeguard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1 對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認識和定位
創業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研討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時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教育理論,又稱為企業家精神教育或自我聘用教育。這種教育模式要求,要以能力培養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參與式的教學方式,緊密結合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創業教育的本質與核心是創新和創造,崗位就業、崗位立業、開拓事業、創辦新企業、開拓新崗位等。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制度的改革以及數量龐大的勞動力人口的增加,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高職院校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高職畢業生的就業難更是成為我國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思路。因此,作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應積極響應,大力開展創業教育,重塑大學生成才的教育模式。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如何構建一套有效的課程體系,并通過教學的形式傳授給學生,使其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獲得和提高。
2 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首要工作,主要解決的是創業教育要達到什么目標、開設什么課程及如何評價教與學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該體系主要由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及評價體系三部分構成。
2.1 創業教育課程的目標體系
目標是實施創業教育的出發點及落腳點,事關創業教育的基本定位。我們認為,高職院校進行創業教育不同于社會上的就業培訓,最終目的應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并實現成功創業。因此,在目標設定上應主要注重以下四個方面:
(1)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業意識的培養是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素質能力、實施創業實踐的前提。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創業對個體成長的重要性,并由此樹立正確的創業動機、創業理想及創業觀等。
(2)創業知識的完善。完善的創業知識結構是學生成功創業的關鍵。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掌握相關創業領域的諸多知識,如經營管理、法律法規、科學技術等等。
(3)創業能力的提高。創業能力的提高是保障學生成功創業的核心。主要是提高學生在創業中的諸多具體實踐技能,如敏銳的商機洞察能力、迅速決策能力、團隊組建及領導能力、溝通協調及創新能力等等。
(4)創業品質的培育。優秀的創業品質是學生未來所創事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主要包括:樂觀的心態、強烈的自信心及進取心、理解寬容的品質、理性的思維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等等。
2.2 創業教育課程的內容體系
(1)學科課程。學科課程是指學校在各門學科中甄選出適合學生成功創業的各種知識,以各種不同的課程來體現。主要包括:《創業學》、《法律基礎》、《創業管理學》、《融資學》、《市場營銷學》、《創業個案研究》等,還可開設一些科學技術類和人文社科類課程。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創業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熟悉法律法規、善于創業環境考察、創業項目選擇、資金籌措、市場營銷等基本創業手段和技能。
(2)活動課程。活動課程,也稱之為“經驗課程”,主要是通過活動的形式讓學生獲得創業信息和創業經驗。如學校可經常組織一些企業參觀、成功人士講座、市場調查、推銷演練、創業計劃書撰寫、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以此開拓學生視野、模擬創業流程、鍛煉學生團隊建設與領導等能力。活動的時間及空間都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靈活選擇。
(3)環境課程。環境課程,也稱之為 “潛在課程”,是指學校通過營造濃郁的校園創業文化,來影響和引導學生勇于創業和善于創業。通過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廣大學生樹立以創業為榮,以成功創業者為榜樣。如組織成功創業學生返校演講與交流,“創業之星”評比,通過校刊、宣傳欄等宣講成功創業對個人及社會的價值等等。
(4)實踐課程。實踐課程是指為學生創業各種平臺和機會,讓其進入現實的企業,親自參與企業的各種經營管理環節,親身體驗創業的真實過程。或是幫助部分條件優秀的學生大膽進行創業操作,指導和幫助他們進行項目篩選、資金籌措、團隊組建、公司注冊、市場開發、稅務申報等,直至學生所創公司走上正軌。
2.3 創業教育課程的評價體系
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系是是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教育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構建評價體系時,應從科學性、激勵性和可操作性等幾個原則出發,建立創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學生創業信息跟蹤系統,收集反饋信息,建立數據庫,把未來創業成功率和創業質量作為評價創業教育的重要指標,并反饋指導學校的創業教育教學工作。
在對教師進行評價時,不僅要注重總結性評價,更要注重教學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即每一堂課學生的參與度、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合理性、每個教學案例的啟發性、每一個游戲本身的創意性等,都是重要的評價指標。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注重跨時空跟蹤、到用人單位走訪等形式,廣泛聽取各意見,作出綜合性評價。這種由用人單位評判其創新能力的高低,并由此體現社會對人才培養標準的要求,正是高職院校培養創業創新型人才的價值取向,評價指標中應包含畢業生創業率、創新成果、單位重用程度、社會評價信息等。
3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運行的保障
3.1 開創以創業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要以創業教育為突破口,進而提高全體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理念,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成功創業為目標,把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高職院校的核心工作。
3.2 推進創業教育的組織建設
一是設置創業教育教導處,主要負責學校創業政策、落實措施及相關文件的制定,并直接領導學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落實及督促、指導與協調;二是在各院、系(即具體教學單位)組建創業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由院(系)負責人擔任,親自落實本單位學生的創業教育各項實施工作;三是大力倡導學生組建各式各樣的學生社團,如“創業聯盟”、“創業者俱樂部”等,并支持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活動,如辯論、交流、比賽、展示等等,以保證創業教育在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3.3 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的素質決定著學校創業教育工作的成敗。由于創業教育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強,和社會的聯系非常緊密,而我國高職院校教師也較為缺乏成功創業的實踐經驗,因此,在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不僅包括學校專職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大力吸收和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可不拘泥與某一領域,如專家學者、政府部門領導、律師、金融專家、企業老板等等。
3.4 實行新的教學模式
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創新教育,因此,各高職院校應以學生為本,改變以往那種僵化的教學方式,開放、靈活的制定教學計劃。在課堂上,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多采取提問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多讓學生思考和交流,鼓勵學生創新和提出不同的思想和觀點,以此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3.5 逐步完善學校創業服務系統
一是建立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中心負責組織校內外相關專家為學生提供項目評審、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對外承接業務、爭取有關的扶持資金、專項貸款和風險投資等專項咨詢服務;二是高職院校應走出去與各相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創業教育的第二課堂,讓學生有機會走出校園,進企業實習鍛煉;三是爭取政府部門支持,籌建大學生創業園區,使各方面條件成熟的學生能夠入園進行真正的創業實踐,創業園應起到項目孵化器的作用,讓學生成熟的創業項目在園區真正享受到融資、稅收、辦公場所等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助推學生創業成功。
總之,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切實加強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創業能力的提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創業教育體系,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成功創業的教學目標。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2011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1jyte203)“我國高職院校創業、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海宗.論我國高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構[J].職業技術教育,2010.
[2] 邢和平.高等職業院校創業教育的新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7.
[3] 曹威林等.中國高校的創業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02.
[4] 涂德虎.試論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