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根
【摘要】新聞熱線,是平面媒體有效挖掘新聞資源,增強媒體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淮北晨刊》創刊后,新聞熱線也隨之設立。本文從《淮北晨刊》新聞熱線設立十年以來的運作模式、所起的作用以及面臨瓶頸等方面著手,嘗試尋找新聞熱線在辦報過程中的一般規律,以期提高報紙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關鍵詞】新聞熱線《淮北晨刊》運作模式
如何有效挖掘新聞資源,是媒體做大做強自身品牌,增強與其他媒體競爭的一大法寶,而新聞熱線的設立正是迎合了媒體發展的這一需求。2003年7月,《淮北晨刊》(簡稱《晨刊》)創刊,晨刊新聞熱線也隨之設立。它在搜集新聞線索、溝通讀者、服務百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其運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其功能的有效發揮。本文從《淮北晨刊》新聞熱線的運作模式、面臨的困境兩方面加以分析,嘗試挖掘出新聞熱線在辦報過程中的一般運作規律,以及防止新聞熱線變“冷線”的方法。
運作模式
《晨刊》新聞熱線在日常運作中,緊緊圍繞它的搜集新聞線索、服務讀者、溝通讀者“三個基本功能”,積極為群眾釋惑解疑、排憂解難,使之成為《晨刊》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社情民意、溝通黨和人民群眾的通道。
一是搜集新聞線索。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內容為王”的媒介生態環境下,媒體的競爭就是新聞資源的競爭,占有新聞資源的多少,直接反映媒體競爭力的強弱,及受眾關注程度的高低。《晨刊》與打入淮北傳媒市場的其他省級都市報相比,在新聞資源的占有量上處于劣勢。如果不打好地方牌,不在地方新聞資源上爭奪的話,《晨刊》的受眾市場將被它們搶奪殆盡。《晨刊》新聞熱線的開通正是基于對這一形勢的應對。從目前來看,這條新聞熱線已發揮了它的積極作用,盡管新聞數量上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約占地方新聞稿件的10%,但許多新聞價值大、社會關注度高的新聞,都是從新聞熱線中獲得的新聞線索。比如《人老腿殘,就該寸步難行嗎》《東山路立交橋限高門再遭“橫禍”》《市里檢驗合格的豬肉,祁集為啥不讓賣》《死蒼蠅藏身酒瓶中真惡心購物發票不慎丟失難維權》等報道。
二是服務讀者。《晨刊》新聞熱線開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受眾的需要,為受眾服務。如果說報料是向讀者“索取”,那么服務就是“回報”,服務可以更好地贏得讀者的好感,樹立報紙的親民形象。
尤其是在服務民生、扶貧救弱方面,《晨刊》新聞熱線利用它的聯系與溝通功能,了解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喚起人們的愛心,并在“新聞救助”版塊中反映出來,讓社會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引起社會的關注,使他們獲得社會的救助,解決燃眉之急。熱線新聞《為救女兒,她愿終生打工謝恩人》《請幫宿州農民找找孩子》《媽媽走了,爸爸你回來吧!》就是幾個很好的例子。
三是溝通讀者。缺乏與讀者互動的辦報方式,只是一部分人“自我陶醉”的做法,辦出來的報紙也只能是擺在自家桌面僅供自我欣賞,飛不入尋常百姓家的廢紙。如果僅僅把新聞熱線當作是一個搜集新聞報料的工具,也是有失偏頗的。《晨刊》自創刊以來,一直十分重視做好與讀者溝通的工作,新聞熱線在這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經常接到有的讀者朋友打來電話,就我們的一些報道發表看法,同時指出我們存在的一些問題;有的讀者還對我們的辦報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有效的溝通使《淮北晨刊》得到了廣大讀者的信任與支持,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將心里話對《晨刊》說。
面臨瓶頸
目前,《晨刊》新聞熱線運作已走上正軌,但客觀存在的一些問題制約著它功能的發揮,如果不加以重視,《晨刊》新聞熱線將成為一把“雙刃劍”,會在辦報工作中引起不良反應,影響該刊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1、熱線新聞源相對單一和狹窄
雖然《晨刊》目前向社會搜集新聞線索的渠道主要有四個:淮北新聞網、手機報平臺、QQ讀者群、晨刊新聞熱線,但由于四者缺乏統籌管理及其他原因,一些新聞線索很難匯集到記者手中。基于此,《晨刊》新聞熱線常常處于單兵作戰的狀態。
2、新聞熱線的知名度不夠
由于對新聞熱線的宣傳工作做得不到位,《晨刊》發行存在許多盲區,市民撥打熱線不能得到及時反饋等原因,導致“有問題找晨刊新聞熱線”的意識不能深入讀者心中。
3、交通工具不便
偏遠地方發生突發事件時,記者無法或及時抵達事件現場,白白浪費新聞線索。
4、熱線反映的問題常常大同小異,記者在組織稿件時左右為難
尤其是大量的突發事件往往集中在交通事故、打架斗毆等方面,使此類報道過于集中,缺乏人文關懷,極易在讀者中引起道德焦慮。
5、熱線利用率不高,新聞質量受到影響
有些熱線新聞線索只報道一次就戛然而止,沒有做到“吃干榨盡”,新聞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缺乏報道的連續性。
6、“新聞熱線”的監督功能沒能很好的發揮
新聞監督工作要求我們善始善終,既不能虎頭蛇尾,也不能有頭無尾。但現實中,由于記者分口的限制,導致單個記者常常無法完成跨部門采訪,從而使監督環節斷裂,不了了之。百姓撥打熱線反映的問題不解決或無法很好地解決,將降低新聞熱線在讀者心目中的信任度和讀者撥打新聞熱線的積極性。
以上種種問題,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不能妥善處理,新聞熱線的正常使用將受到影響,還會降低《晨刊》的辦刊質量,直至動搖其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
應對策略
1、加大對新聞熱線的宣傳力度
新聞熱線的“熱”,熱在讀者關注度上,而關注度的前提是知曉度。匪警、火警、醫療急救等電話深人人心,大家能脫口而出,不能不說是有關部門長期宣傳的結果。
《晨刊》的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應該成為新聞熱線的義務宣傳員。可為記者制作宣傳名片,上附新聞熱線號碼及“提供新聞線索,見報有獎”的字樣,以便向市民散發,并向讀者講明政策,對于敏感新聞,可保護線索提供人,對外保密并使用化名;印制可粘貼的熱線電話宣傳卡,發給市民(尤其是出租車司機,他們是最好的新聞線人),請其貼在可隨時找到的地方,這樣不易遺失,請他們發現新聞線索立刻回電;在市區主要場所(如汽車站、廣場、各居民小區的閱報欄上)設立《晨刊》形象宣傳廣告牌或可粘貼的塑料熱線宣傳條,上面印上新聞熱線電話。這樣不僅可以打造報紙的品牌,而且也可增強熱線的影響力;給移動、聯通和電信手機用戶定期發送“晨刊新聞熱線號碼”短信,請他們為《晨刊》提供新聞線索;另外,也可利用自身的一些信息平臺,比如報紙、手機報、網站等發布新聞熱線廣告,以此加大新聞熱線的宣傳力度。
2、優化與“新聞熱線”相配套的版面和欄目
讀者的來電往往是多種多樣的,涉及突發事件、市民生活、求職求助、政策咨詢等方方面面。這需要分類處理,并設置相配套的欄目,便于讀者尋找閱讀,同時也為讀者有針對性地撥打新聞熱線,起到引導作用。
3、熱線接聽記者要當好“接聽員”
要做到熱情、有耐心,學會傾聽交流,讓讀者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要像朋友一樣,認真解答每一位讀者提出的問題,如一時無法解答,須告知讀者我們將及時和有關部門或權威人士取得聯系,盡量幫助讀者釋疑解惑,力爭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復。這樣,讀者才會覺得有事找熱線“管用”。
4、認真做好新聞熱線的反饋工作
市民撥打新聞熱線總帶有一定的期待,要么是提供新聞線索希望媒體能夠前來采訪報道,要么希望媒體能夠解答他心中的疑問,要么希望媒體能幫助解決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媒體給一個結果。如果媒體不理不睬,他們便會產生一種失望心理,這種心理將直接導致他們對媒體的不信任,從而失去撥打新聞熱線的興趣。因此,在做好新聞采訪報道的前提下,無論事件結果如何,都要給市民一個反饋。
5、做好扶貧救困類的熱線新聞報道
做好扶貧救困報道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可樹立起《晨刊》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新聞熱線在對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給予關注的同時,要呼吁社會有關方面為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而努力。在這方面,《晨刊》做了大量工作,受到群眾的好評,但仍需加大工作力度,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6、吃干榨盡熱線新聞線索
在現實工作中,一些記者接到新聞線索后,往往點到為止,缺乏深入的采訪和思考,從而遺漏了線索中存在的豐富信息。對有文章可做的新聞線索,要咬住不放,窮追猛打,進行連續報道。尤其是監督報道,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伸張正義,更好地贏得讀者的尊重和信任。
7、進一步完善、拓寬新聞熱線渠道
對目前《晨刊》接收新聞熱線的四個主要渠道,報社必須加以合理整合,理順新聞線索采集流程,建立起報社各有關部門都可以共享的新聞信息平臺,加強與報社自辦網站和手機報的互動,使網絡資源與平面媒體資源相互融合,實現報網聯動。加強對QQ讀者群的管理,值班人員要學會“攪活一池春水”,積極與群成員溝通交流,引導他們積極提供新聞線索。□
(作者單位:淮北日報社)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