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要: 高考數學既考查中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更考查學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因而在教學中,應強化自主意識,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強化自主歸類,提升綜合解題能力;強化情境意識,注重自主數學建模;強化知識塊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數學思想的自我領悟,提升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自主學習高三數學復習綜合解題能力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進行的創新學習,學習過程不斷呈現自主、主動、創新相互依存的三個層次。高考數學既考查中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更考查學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因此高三數學復習中綜合解題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既是高考數學的需要,又是培養目標的要求。而對于能力和意識的培養,課堂教學只能起指引作用,更多的應該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悟”“領會”。通過自我總結、歸類,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會在不斷自我“反省”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一、在基礎知識的復習中強化自主意識,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哈塔羅列舉知識獲得的五個特征時指出:知識是通過主體的積極建構而獲得,而不僅僅是通過傳遞來實現的。他強調了知識不能由教師傳遞,而要靠由學習者自己建構,強調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體性。因此,高三數學一輪復習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合能力,達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為知識的綜合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函數”是高中數學中起聯接和支撐作用的主干知識,也是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其知識、觀點、思想和方法貫穿于高中代數的全過程,同時也應用于幾何問題的解決。當問到學生類似于“函數主要有哪些內容?”等問題時,學生的回答大多是一些零散的數學名詞或局部的細節,這說明學生對函數知識還缺乏整體把握。所以復習的首要任務是立足教材,將高中所學的函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用簡明的圖表形式把基礎知識進行有機的串聯,以便找出自己的缺漏,明確復習的重點,合理安排復習計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現,如果同學們梳理知識的過程過于被動、機械,只是將課本或是參考書中的內容抄在本子上,缺少了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將知識與方法割裂開來,則整理的東西成了空中樓閣,自然沒什么用。這時,需要指導學生自主地將每一個內容細化,問問自己復習這個內容時需要解決好哪些問題,以此為載體提煉與總結基本方法。由于高考強調在知識網絡的交匯點處命題,即增強綜合性,考查單一知識點和方法的試題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知識網絡非常重要。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別的,而是組織得好的知識體系。”所以復習的著眼點應放在建構完整的“知識網絡”上,“以不變應萬變”,從而突破弱點、培養能力。
二、在課后糾錯中強化自主歸類,提升綜合解題能力。
學習就是不斷地化歸轉化,不斷地繼承和發展更新舊知識。學習數學必須做題,做題一定要獨立而精細,只有具備良好的反思能力,才談得上精做。做題后,一定要認真反思,仔細分析,通過做幾道相關的變式題掌握一類題的解法,從中總結出一些解題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題的思維方式,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并總結出對問題的規律性認識和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對做題中出現的問題,注意總結,及時解決,重點一定要放在培養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指導學生自我反思,反思一題多解,領會發散思想。通過多種解法的展開、比較、反思,能促進知識遷移,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使各種層次的學生對該學科的思想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領悟,從而提高高三學生的復習效率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反思一題多變,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一題多變”是從多角度、全方位對例題進行變化,引出一系列與本例題相關的題目,形成多變導向,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發散,達到一題多練的效果,還能將形似神不似的題目并列在一起比較,求同存異,還能培養學生條件轉換、設問置疑、探究因果、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好習慣,也能避免學生盲目做大量的練習而效果差的現象,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反思多題歸一,感悟學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因為學生掌握了整個高中數學的基本知識結構、基本技能及基本的解題方法,所以在對問題的解決中往往會從多個角度加以思考,呈現思維的發散性,放開無法收攏理順現象。為引導思維的收斂,在復習時,要將很多例題有目的地串聯起來,編成一組,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引導學生對多題一解進行反思,可提高學生的化歸能力,使零碎的知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體會解題的通則通法在解題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敏感性和思維的系統性,感悟學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大大增強解題策略的選擇與判斷能力。
三、在知識應用中強化情境意識,注重自主數學建模,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數學知識生活化是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
應用題教學涉及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要提高應用題的答題水平,必須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認真對待,不能隨意放棄。帶著自信,冷靜地讀題目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一種考驗,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冷靜。二是思想上重視計算。許多學生只注重列式不注重運算,對復雜的算式缺乏信心,對簡單的算式粗心馬虎。原因在于思想不重視,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為此,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知道運算失誤所造成的對學習成績的消極影響。三是算法要精心研究。在運算過程中使用的概念、公式和法則要準確無誤,這是保證運算準確的基本條件。因此,平時的作業、練習、測驗等都必須要求學生自主認真檢查、總結、訂正,提高運算的正確率。另外,學生運算要熟練且合乎算理,運算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據。或根據概念,或根據公式,或根據法則,要養成思維嚴謹的好習慣。通過數學建模教學實踐,讓學生掌握數學建模的方法,了解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從而發展數學創造能力,為高考和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在綜合訓練中強化知識塊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目前,強調各知識塊之間的整合與互補,已逐漸成為高考命題的新思路。要按照《高考說明》中的考試內容,研究高考試卷在知識的聯結點上設計問題的方法,將各知識點融合到一起,在考查某個主知識點的同時,回顧鞏固與之相關的其他知識點。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指導學生從不同側面整合知識。如:按主題的整合。比如:圖像交換,涉及初中二次函數中的平移、高中函數的奇偶性、軸對稱和中心對稱、三角中的伸縮變換、解析幾何中圖像的移動等諸多內容。這就需要把它們整合起來,研究它們的共通性,并拓展到各類函數的圖像、方程和曲線中去;再如:以問題為中心的跨模塊聯通。比如研究函數的最值,就要涉及代數、平面三角與幾何的有關知識,研究產生最值的背景,又要將它與代數、三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及解析幾何放在一起融會貫通;又如:各知識塊之間的交匯與融合。比如函數、數列、不等式,它們是有獨立意義的三塊,但綜合復習時要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學:研究函數時以不等式為工具,討論不等式時運用函數的性質,數列可以從離散的角度刻畫函數,也可視為特殊函數,從而使三者構成自然聯系。
五、注重數學思想的自我領悟,提升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輪復習一定要透徹理解最基本的數學定義,熟記公式、定理并會運用于解題實踐。如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用代數方法(方程)研究圖形(直線、圓錐曲線)的幾何性質,立體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是化空間問題為平面問題,因而在求角(異面直線所成角、線面角、二面角)、距離(點線、線面、二面角)時,常化歸到三角形中,有時要把某個平面從立體圖形中分離出來,這些基本思想同時也為解題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方法,復習時要引導學生及時總結,領悟到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對此進行歸納、領會、應用,才能把數學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自己的解題能力和數學素質更上一個層次,成為“出色的解題者”。
只有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才能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善于與他人合作,敢于質疑問難,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探索精神,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然而長期的應試教育下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薄弱,培養自主探究、創新精神的人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徐宗琴.淺談高中數學中自主學習的教學[J].人民教師論壇,2009,(7):26.
[2]黃梅.高中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培養之我見[J].中國科技博覽,2009,(26):53.
[3]蘇教版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教科書介紹.
[4]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