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峰
摘要: 普通生物學實驗是普通生物學教學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對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指導、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結果表明,經過實驗教學改革有利于突出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綜合教學質量。
關鍵詞: 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體系構建
《普通生物學》是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程[1],也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課程。近年來,許多高校均已開設這門綜合課程。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生物學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為總目標。如何能更好地實現這一課程目標?如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圍繞這些問題,我在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實驗考核辦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精選內容,構建合理的《普通生物學》實驗項目體系
精選實驗內容,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完善修改,構建合理的《普通生物學實驗》項目體系。精選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內容的經典性和基礎性。
在精選實驗內容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實驗項目取舍。有些經典的實驗內容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錘煉,對學生加深基礎知識的理解、增加基本技能的鍛煉有很好的幫助,像這樣的經典實驗內容一定要保留。在保留的基礎上,還要特別注意實驗內容的創新。例如:“顯微鏡的使用”是一個很基礎、很經典的實驗,并為后續課程的實驗提供一定的基本技能,在這個實驗中可結合細胞形態觀察,動物和植物細胞結構比較、組織器官的制片和觀察等內容[2]。
(二)注重內容的連續性和層次性。
為了改變目前實驗項目驗證性實驗過多,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過少的情況,在內容層次化結構中,要注意根據各自的教學目標,反映從認知層面到應用層面再到創新層面的逐步提高的過程,這樣符合學知識、用知識,發展創造能力的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
在認知層面上的實驗如“常見動植物基本組織結構的制片觀察”、“生物繪圖”等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層次實驗,如“魚的系列實驗”、“植物群落特征調查”等。在基礎和綜合實驗基礎上進行設計創新實驗。在完成必做實驗以后,布置學生進行設計實驗,可學生自選題目,也可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行探究,鍛煉學生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三)注意內容的可行性和實際性。
在確定實驗內容時,不僅要根據課程的需要,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包括要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情況,以及結合當地實驗材料采集、培養的難易程度等方面的因素選擇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內容。如“水螅、渦蟲、蛔蟲”等實驗材料,如今越來越難找到,但又有其典型性,于是,將其列為選做實驗,或者換作其他易于獲得的實驗材料進行相關實驗。
二、修訂大綱,構建合理的《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
修訂實驗教學大綱是實驗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教學環節之一,對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水平,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3]。依據我院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專業教學計劃和《普通生物學》課程的要求,本實驗課程共有20個課時,在編制本課程實驗教學大綱的過程中,應明確實驗類型(必修、選修)、實驗屬性(演示性、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培養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想能力,提高創新能力。
生物工程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側重于細胞、生化、微生物、遺傳等工廠化操作領域。生物技術專業則側重于在動植物個體生物學方面內容,因此,在編寫實驗教學大綱時,針對不同專業,進行內容取舍。生物工程專業著重于培養學生在動物學、植物學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實驗基本技能,生物技術專業著重于培養學生在動物學、植物學發展和應用方面的實驗基本技能。
三、規范教學,構建多元化的《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指導體系
為了規范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編寫實驗教學指導書。并從操作、實驗報告的撰寫等各個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努力構建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指導體系。
(一)完善課程體系,編寫適用的實驗指導書。
隨著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實驗教材的編寫也在發展中。目前,仍然很難找到一本適合我院實際的普通生物學實驗指導書,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不便。因此,根據本課程改革的需要和我國高校生物科學實驗的教學改革思路,在近幾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努力編寫普通生物學實驗指導書,希望能力求做到完整、系統、實用、可操作,滿足普通生物學實驗的教學需要。目前只有部分手稿,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加強實驗報告撰寫的指導。
撰寫實驗報告是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衡量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依據,因此,要重視學生實驗報告的撰寫質量,在認真批改實驗報告后,對學生進行集體指導和個別指導,對不符合要求及不認真撰寫的實驗報告,堅決要求返工改正。通過實驗報告的撰寫讓學生展開多維度的思考。
四、注重以人為本,改革《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方法
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以人為本意識,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一)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從實驗的準備到完成,指導學生直接參與實驗的準備和整理工作,在學生預習實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參與實驗所用物品的準備工作。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實驗全部過程有系統的認識,獨立地完成實驗,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嚴格、系統的訓練中,提高動手能力,為將來就業或繼續深造創造條件。
(二)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實驗課常規由教師演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材料用具、操作步驟及結論等按要求進行,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有的學生只重視最后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而忽視實驗過程中儀器的正確使用。針對這種情況,實驗指導教師每次上課,都要自始至終認真指導學生的操作技能訓練,加強在課堂中的現場指導,保證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對于綜合性實驗,除了課內知識外,還要積極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一些感興趣的課外實驗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植物園、動物園、生態學野外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知識,會對學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實習中融入實訓的內容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4]。
五、規范實驗考核模式,建立完善的《普通生物學》實驗評價體系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實驗成績主要以實驗報告成績來評定,這樣做不能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水平。在《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中,采取考勤、實驗態度、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等多項考核定成績的方法,并堅持實驗操作考核。具體考核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平時的實驗態度與實驗操作占30%;實驗報告的書寫與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占30%;隨機抽取題目并獨立完成的實驗考試占40%。三種方式綜合評定實驗成績,避免了教師只看平時表現打分的過分主觀性,以及不同教師不同的評定標準;更正了學生只注重操作,忽視對實驗結果分析和總結的錯誤觀念;真正有利于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總之,普通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涉及面廣,環節多,比較復雜。我們只是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通過實驗教學改革,學生的實驗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和提高,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培養,真正實現了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改革與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倪秀珍.普通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嘗試[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3)136-137.
[2]馬麗霞.普通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嘗試[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3):121-124.
[3]金顯文.普通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0):231-232.
[4]王娜.普通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廣西輕工業:2009,(6):16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