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棟
摘要:“有效性”是教育教學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都是圍繞有效性展開的。職校德育課需要打造有效課堂,就必須堅持“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的原則,不斷提升中職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推動職校德育課程教學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 中職德育課程有效課堂“三貼近”原則
國家教育部2004年10月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規定:德育課教學要“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充分發揮德育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有效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種教學理念,其內涵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中職德育課要打造有效課堂,就必須堅持“三貼近”原則,展現職業學校德育課程的特色與魅力。
一、堅持“貼近學生”原則,打造“生命”課堂
德育的對象是什么?是人。德育的對象是人,意味著德育必須面向生命,滿足生命發展的需要,提高生命的質量。只有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起點和歸宿,撥動生命的“琴弦”,才能走進學生內在的心靈世界。
“人的問題”是教育的原點,教育的對象是人,是一個具體的、現實的、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觀點、需要和追求,因此教學應把目光聚焦在學生身上。例如在講授《哲學與人生》第一課“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時,我設計了一個課堂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座右銘,并闡述選擇的理由。由于學生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因此課堂上都有一種積極展示的欲望,積極參與,并體會到成就感。而學生選擇不同座右銘的原因就在于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就是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原理,這樣既貼近學生的實際,又水到渠成地引入哲學原理的學習。這種“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的做法體現了“貼近學生”的原則,以學生的成長需要為出發點,設計德育的教學內容。
“三貼近”原則的核心是“貼近學生”,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是實現“貼近學生”要求的先決條件。這要求教師要把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學的出發點,無論是在教學內容上,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德育理論課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心靈,貼近學生的實際,更符合學生的求知欲望,更能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更能對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給予正確的價值指導,使德育課真正成為師生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成為學生思想碰撞、激發智慧火花的課堂。
二、堅持“貼近職業”原則,打造“實效”課堂
貼近職業,就是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加深對職業的認識,特別是對所學專業對應職業群的認識,更好地符合崗位要求,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簡而言之,就是德育課程要圍繞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設計出有職業特點的教學內容。
貼近職業,就是要把德育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工作實際相結合,把德育課堂中學生感覺枯燥、不容易接受的思想變為與職業要求互補,從而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在講授《職業道德與法律》第四課“恪守職業道德”時,我先問學生對就業待遇的期待值是多少,然后結合他們所學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在計算機維修的過程中滲透誠信要求、操作規范、勞動安全、節能環保和服務細節,最后回到期待值。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方面的差錯都可能影響薪金待遇,因而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熟練的技能,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勤奮努力,盡職盡責,做到愛崗敬業。本課在職業的引導下,學生得到了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和法紀常識的教育,德育內容與崗位能力達到了緊密結合。
三、堅持“貼近社會”原則,打造“時代”課堂
“貼近社會”,就是要緊密結合社會現狀,緊跟時代腳步,把握時代脈搏,結合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辯證看待社會中的現象和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要縮短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的距離。通過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更好地在社會中學習工作,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社會是個萬花筒,有真善美,亦有假惡丑。因此,“貼近社會”原則要求我們不僅要注重正面宣傳教育,而且不能忽視反面論證。很多時候正是被我們有意無意忽略的社會現實恰恰使學生疑竇叢生并引發了學生的思維困惑,倘若在課堂授課中教師能將學生最感興趣的東西分清晰明,就能夠撥動學生生命的琴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例如在講授《經濟政治與社會》第九課“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時,我將近年來流行于網絡的“躲貓貓”、“徐寶寶”、“樓歪歪”事件融合到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對社會熱點進行討論分析,引導學生認識網絡反腐和網絡輿論監督的力量。生活在E時代的學生對這些事件耳熟能詳,在興趣的促動下他們主動參與,人人有想法,個個有話說。
中職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能力,教師不要僅僅聚焦生活的陽光而忌諱談社會的“灰色”,諱疾忌醫并不利于學生道德認知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境界,提高道德認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僅要讓學生懂得何為正確,如何修正自我并追求至真至善,而且要讓學生知道何為謬誤,并有效地規避錯誤行為,德育課就是要在良莠不齊的多元價值體系中引導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選擇正確的價值取向去實踐并努力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