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申良云
摘要: 文章針對高職高專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黨員培養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創新的基本思路,探討了學生黨員培養聯系工作的實踐模式,增強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
關鍵詞: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創新基本思路
高職高專院校作為高等教育,是高知群體和青年聚集的地方,加強和改進在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把符合條件的優秀分子吸收入黨,使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凝聚到黨組織周圍,有利于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政治氛圍,也有利于改善黨員隊伍結構,增強黨的活力,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這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在全社會影響力和凝聚力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必須針對短學制的客觀實際和人才培養目標等基本特點,增強做好新形勢下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一、高職高專教育的特殊性
高職高專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織部分,總體看來,同本科院校相比,同樣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功能,但高職高專教育相對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又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高職高專教育學制較短,學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時間偏短;高職高專院校學歷層次相對偏低,生源的總體綜合素質相對較低,教育管理的難度更大;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注重職業能力訓練,在校外安排的實踐性教育教學環節及其占用時間比例相對更多;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由于發展歷史不長等各方面原因,辦學資源積累較少,宜于運籌的人力、智力、財力、物力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工作基礎相對薄弱。
二、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存在的問題表現
高職高專教育由于短學制和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等客觀實際,給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帶來實際困難。
1.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組織設置難度大。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人數普遍較多,學生總體綜合素質相對更低,部分高職高專院校條件較成熟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絕對人數相對更少,在校集中學習期間,學生正式黨員人數少,學生黨員培養發展工作和學生黨組織設置模式選擇的難度較大,很難達到低年級班班有黨員,高年級班班有黨支部的目標。
2.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對象素質難以提高。高職高專院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過分重視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政治素質的培養未能全面滲透到具體的實踐實習過程中,學生的入黨教育和入黨的后續教育在實踐環節中存在“教育盲區”;“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重點關注專業技能的提升,缺乏對黨建工作能力的統一要求;重點關注學生初次就業,重視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容易忽視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對學生的政治訴求、思想發展要求沒有形成完整的培養體系,進一步提高學生黨員素質的工作難度增大。
3.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作用難以充分發揮。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實踐性教育教學環節及其占用時間相對較多,學生集中實習往往安排在與專業對口的企業中,在校集中學習和生活時間相對較短,按照程序和要求培養發展的黨員數量偏少,分布不均衡,參與學生黨建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偏少,在校風學風建設及思想、學習、工作中的輻射作用不夠突出,典型示范作用發揮不充分。
4.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條件相對薄弱。高職高專院校大多辦學歷史不長,辦學資源及學生黨建工作資源積累較少,人力、智力、財力、物力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缺乏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學生黨建工作條件相對薄弱。
三、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創新的基本思路
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需要緊密結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把握工作的基本方向和主要著力點,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有利于促進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實踐模式,才能使學生黨建工作穩步發展,保持長久的活力。
1.著力于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理念的創新。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應針對學制比較短,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相對偏低,學生黨員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創新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理念。鑒于高職高專院校生源素質情況及在校時間短等客觀實際,高職高專院校需要特別注重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的工作力度,樹立學生黨員培養“早抓”的工作理念,做到“早銜接、早教育、早選苗、早培養、早發展”,努力做好與高中階段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和諧對接,保持培養工作的連續性,將學生黨員培養工作重心前移,將發展重點前移到大一大二階段,充分重視和運用中學階段黨員培養工作的成果,貫穿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全過程,盡量使學生黨支部的發展具有連貫性和穩定性,形成與高中相銜接的“接力培養”工作機制,促進學生黨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2.著力于學生黨員培養工作隊伍的創新。高職高專院校無論是教職工群體還是學生群體,其中黨員數量都相對較少,而且高職高專教育學制較短,多數學生黨員在發展成預備黨員后在校時間更短,發揮他們在學生黨員培養工作中作用的時間有限。為推動學生黨員培養工作,需要充分調動專職黨務干部、黨員教師、離退休黨員和學生黨員等各種人力資源,創新培養考察工作的有效組合團隊,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業務工作能力,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黨建工作者的積極性,真正發揮他們在學生黨員培養工作中的組織者和導航者的作用,特別是要結合高職高專院校加強在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和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的工作目標,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精干高效的學生黨員培養所必需的工作隊伍,增強培養工作的針對性。
3.著力于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組織創新。學生黨組織是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組織基礎,是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基本依靠力量,合理設置學生黨支部、黨小組等黨組織是推動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有力措施。但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絕對人數普遍較少,要理想地設置學生黨組織還存在客觀困難。高職高專院校應根據學生黨員的人數規模和分布結構等實際情況,靈活設置學生黨組織,并根據學生黨員培養工作不斷創新組織設置。同時,在尚未設立黨組織的年級、專業、班級、公寓、社團等學生團體或活動場所建立功能相對綜合的“學生黨建活動組織”,以學生黨員、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為主體,一般學生參與的組合體,以開展學生黨建活動為載體,運用“學生黨建活動組織”的形式加強特定工作領域或工作環節的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將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組織體系延伸覆蓋到人才培養工作的各個層面,充分發揮“學生黨建活動組織”在學生黨員培養工作中的作用。
四、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團隊化模式探索
隨著學生黨建工作的推進,學生政治上要求進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人數增加,學生黨員培養發展工作量增大,沿用傳統的黨員發展培養聯系工作模式,其工作成效也受到很大限制。針對這一困難和問題,我們可以探索實施“1+1+N”團隊化工作模式,具體做法:按照黨員發展工作程序中“對已確定的入黨積極分子,黨支部應及時指定一至兩名正式黨員作為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的培養聯系人”的規定,分別由1名正式黨員、1名預備黨員和若干名(N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組成培養聯系團隊,培養聯系本團隊中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其中,預備黨員協助正式黨員開展培養聯系工作,協助培養聯系人和黨組織對本團隊中的其他培養考察對象開展思想、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傳幫帶”工作。
實施“1+1+N”的學生黨員培養聯系工作團隊化模式,可以將分散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一個有工作目標的整體,既有分工又有協作,能形成合力;團隊成員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多領域實施更為全面的培養和聯系工作,能進一步提高培養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培養聯系團隊中的學生黨員不僅能發揮言傳身教、嚴于律己等帶頭作用,而且能在實踐中受到鍛煉和考驗,還能從與其他培養考察對象的互動過程中,取長補短,從而促進自己的思想、學習、工作不斷完善。由此可見,高職高專院校在學生黨員培養工作中實施團隊化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黨員培養對象素質難以提高、學生黨員在校期間的先鋒模范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和學生黨員培養工作條件相對薄弱特別是從事學生黨務工作的人力資源不足等實際困難,從而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效率和學生黨員發展的質量,進一步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風學風建設、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工作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許放,石新明.新形勢下學生黨員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教育研究,2003,(01).
[2]張鋒.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3]劉曉燕,李大偉,吳姣.新形勢下加強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思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6).
[4]陳國梁.淺談職業技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8,(24).
[5]余紹霞,陳文海.談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踐與創新[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6]譚謙章,強金國.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與發展[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
課題項目:2010年廣西高校黨建研究課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創新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為:10DJB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