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信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結合思想品德教學實際和教材特點,我在備學生、備自己、備教材、備教法、備語言的基礎上,采用“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練習鞏固、學習反饋”的教學思路,探索高效課堂四步教學模式。
第一步:課前預習,學生自學
學生自學是通過自己學習思想品德教材和資料來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自學時閱讀教材,學生要明確勾畫出不懂或者難懂的內容,以便在課堂中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學習,清楚地知道這堂課學什么。這一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活生生的有思想意識的人,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因此,我們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先看、先想、先說、先練,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材的超越,讓他們敢于對教材說不,敢于對教師說不,敢于對傳統說不,在自學中發現疑難問題。
第二步:釋疑解難,教師引導
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學有所長、學有所得,逐步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懷著迫切的心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對新知的探索中。老師要“賞識有度”,善用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讓學生以學為樂、以思為樂,敢于向困難挑戰,卓有成效地學習、探究。釋疑解難是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它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和共性問題。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及抽查反饋信息,由教師在課堂上及時診斷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經歸納整理后當堂分析解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三講”即講易錯、易漏的知識,講重難點,講有擴展性內容的知識。“三不講”即學生會的知識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學會的知識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知識不講。二是要就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或者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共同解決。
第三步:選題演練,學生展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展示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主要步驟,也是體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步驟。為了達到此步驟的目的,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精選出三至五道題。所選題目要求典型、具有代表性,既能檢測知識點和面,又能體現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其次,由教師在此階段給出題目,要求學生當堂限時演練,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對知識的鞏固、理解和應用目的。最后,借助黑板、多媒體等教學設備,讓部分學生分析解答相關題目。如果該學生不能分析解答,教師可以發動其他同學討論后解答,當學生演練完后,教師要歸納總結,得出明確的結論。
第四步:總結反饋,整合應用
一節課的結尾很重要,但常常被教師忽視。教師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要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最后的歸納總結并補充完善,使知識能系統地留在學生的腦海中。然后,教師要布置適量的課下作業,真正使學生做到既會做又會說。作業的布置應有針對性和代表性,數量和難度適中,從深度、廣度上都能夠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臺階,并注意“變式”的應用,使學生真正能把知識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創新。除課堂教學外,在學生完成課外作業期間,教師應注意加強輔導工作,及時解答學生作業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并注意做好學困生的幫扶工作。
只有當學生的學習動機被充分激發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們才會揚起自信的風帆,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進而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唯有如此,我們的課堂才敢說接近高效課堂。
在我的不斷摸索中,“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練習鞏固、學習反饋”的四步教學法越來越成熟,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將沿著這條路進一步探索,以求打造思想品德的高效課堂,讓學生們快樂學習、高效學習,讓課堂成為他們收獲知識、品嘗喜悅、不斷成長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