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麗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陣地。教育實施者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會知識,而且要教他們學習方法,促進他們的發展。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把教學過程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與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
一、營造寬松氛圍,啟迪創新意識
創造力的發展必須有自由而寬松的氛圍。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所謂的自由就是減少對學生行為和思維的限制,讓他們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所謂的寬松,就是不對學生的獨特想法進行批評和挑剔,使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創設民主、寬松、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讓學生沒有顧慮地積極參與學習,主動探索研究。
在教學中,我始終把微笑和鼓勵帶進課堂,以親切的笑容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滿足學生學習的成功體驗。在課堂上,我借助收錄機、VCD、課件等多種實物創設情景,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興趣,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造條件。如在教學Asking the Way話題時,首先我以自己制作的課件向學生呈現問路的場面:卡通小狗向警察和行人一邊問路一邊做出各種有趣的動作。生動的語言、鮮艷的色彩以及優美動聽的背景音樂,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接著,我要求學生反復操練,牢固掌握有關問路和指路的交際用語。整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生動有趣,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創新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優化教學方式,發展創新思維
1.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創新的天地里自由成長。
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幻燈片、錄像、圖片、音樂、游戲等教學手段創設情景,以吸引學生注意。如教表示天氣情況的單詞hot,cold, rainy, windy時,我就利用多媒體展現這幾種天氣并配以聲音,使學生身臨其境,掌握知識。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設計了“聽一聽,畫一畫”,結果一個單詞“畫”出了不同的畫面,如戴草帽、搖扇子、穿泳衣表示hot;穿棉襖、下雪表示cold……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2.巧設疑問,鼓勵學生創新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多種問題,讓學生進行類比、聯想,使其不單單是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還能夠利用現學知識,結合自己的已學知識去創造和探索,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造能力。
每個單元學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問題的各個角度去創造性思考。如在學完季節類話題后,我給學生出了一道思考題: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讓學生到講臺上發揮想象,各抒己見。
3.合作表演,拓展創新思維
采取合作表演的方法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動腦,互相借鑒、啟發點撥,從而形成立體交互的思維網絡。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以四人為單位的英語小組。每講完一課,在學生掌握本課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給每小組一個任務:課后用本課知識創編一個play。要求每個人結合自己的興趣擔任角色,大家在一起準備,在下次英語課前,向全班同學做兩三分鐘的表演。在合作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動腦,提高了創造能力。
4.積極評價,激勵創新思維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發揮評價的鼓勵作用,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時,不能直接說:No, you are wrong,而應多說:Please think it over。即使學生的發言完全是錯誤的,教師也不可以橫加指責,應加入激勵性評語耐心引導。這種積極的評價有益于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增強自信。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發展。
三、加強語言實踐,提高創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這句話正確闡述了知識和能力的關系,強調了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學生所學的語音、語法、語言等知識,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轉變為語言技能。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通過實踐來發展、提高,并加以檢驗。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盡可能多聯系生活實際,或利用各種媒體創造語言環境,給學生提供創新機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不斷鍛煉和提高創新能力。如在教學Room話題時,我首先讓學生看插圖并進行描述,之后讓學生思考,從不同角度描繪自己的房間。結果,一節課下來,全班50多個學生,每個人都獲得了訓練機會,而且所描繪的room各式各樣。教學實踐證明,語言實踐能激發學生創新靈感,培養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