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喜云
自主學習又稱自我調節學習,一般是指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現代教學基本理念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改變傳統模式,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法
很多學生對新奇、神秘的化學現象感到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現象上,忽視對不理解的事物進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師要在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肯定學生的好奇心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培養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還可以適當地對學生進行一些專項訓練,如對學生提出疑問,或提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課后通過實驗、查資料、討論等方法去尋找答案,通過這些形式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重視問題性教學,重視感悟學習,使“學重于教”
教師備課的重點要放在挖掘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上,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知識,去感悟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教學程序的設計不要受固定模式的限制,要有開放性,能體現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突出對學生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的引導。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的直觀性教育功能是其他方法所無法替代的。所以要強化實驗教學,以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探究實驗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研究和分析所獲得的感性認識去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從而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科學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原電池原理及其構成條件”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實驗:
按照五個實驗裝置類型(裝置圖投影)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1.用導線連接銅片與鋅片(其中串聯一個電流計),兩極平行插入CuSO4溶液中。
2.用導線連接銅片與鋅片(其中串聯一個電流計),兩極平行插入酒精中。
3.用導線連接銅片與銅片(其中串聯一個電流計),兩極平行插入CuSO4溶液中。
4.用導線連接石墨與鋅片(其中串聯一個電流計),兩極平行插入H2SO4 溶液中。
5.銅片與鋅片不用導線連接,平行插入CuSO4溶液中。
【設疑】
1.通過實驗指出以上哪種裝置可以形成原電池?
2.通過以上做的幾個實驗,總結一下構成原電池的條件。
3.指出以上原電池的正、負極上各發生什么變化?并用電極反應式表示。
4.指出形成的原電池中電子的流動方向。
5.思考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這一教學過程將重要的基本原理教學設計成了學生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直接經驗,再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出規律,最終得出組成原電池的三個必要條件,同時總結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這樣不僅使學生觀察到了明顯的實驗現象,還能使學生直接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提高了學生在實驗設計、收集信息、分析現象、發現本質和總結規律等方面的能力,突出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創造性,消除自卑感,喚起成就感
1.情感共鳴
曾有一位后進生,我在他的一張試卷上這樣寫道:“你的這個60分,比別人的90分更讓老師欣慰。因為你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你對實驗題的分析有了新的突破,如果能想辦法提高自己對綜合題的分析能力,我想你下次一定會考得更好。”看似一段平淡無奇的寄語,卻融入了為師者的真切情感,無形中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并促成他由一位“學困生”逐漸成為“學優生”。可見,教師的鼓勵效果可與興奮劑相媲美,甚至能影響學生今后的從業方向。
2.過程激勵
我有這樣一位學生,總喜歡在課堂上搗鼓一些小物件,諸如收音機、小玩具等,我發現他肯動腦、愛動手的特點后,請他協助我整理化學實驗儀器,組裝實驗裝置。他不僅能很好地完成我布置的任務,且常有新招出現,我倆一起先后改進了好幾個實驗裝置。據此,我將他對化學實驗的興趣,逐漸培養成對化學學科的興趣,進而成為對整個學習的興趣。如今,他已經大學畢業,成了一位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
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學教學,要求教師適應角色的轉變,全面把握學生成長的各個要素, 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授之以漁”,使學生得以終身受益。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