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韜 王乾明

【摘要】隨著2011年年報披露拉開序幕,各家上市公司陸續公布年報預披露時間,紛紛趕早。其中*ST金果于2012年1月9日對外披露年報,成為2011年年報披露的第一家公司。本文選取其盡早披露年報的動機進行分析,認為有以下原因:一是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的要求;二是2011年公司經營業務單一,簡單不復雜;三是為了爭取盡早恢復上市資格;四是審計意見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五是好消息披露早,壞消息披露晚,重新樹立良好的投資者形象和聲譽;六是造成關注度集中爆發,吸引投資者注意,側面為公司做公關宣傳。
【關鍵詞】年報;披露;時間;動機
一 引言
年報披露不及時會削弱報表信息相關性,進而影響其有用性。我國年報信息披露有嚴重的“前松后緊”現象,大部分公司選擇在最后期限的四月底扎堆披露年報信息,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然而有許多上市公司卻選擇事先發布年報擬披露日期,并且絕大多數披露時間相對超前。我們知道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與可靠性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負相關關系,披露及時往往意味著會計信息可靠性的降低(李丹等,2010)。劉建勇等(2008)發現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時,面對及時性與可靠性的兩難選擇,應優先考慮信息披露的及時性。
提前披露年報意味著什么或者說能傳遞什么樣的信號?根據信號傳遞理論,會計報表實質上體現了公司高管進行估計判斷和會計政策選擇的偏好。由于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公司高管比投資者更了解公司真實狀況,有能力決定信號的內容和質量,即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公司真實情況,以維護自己的利益。蔣義宏等(2008)的研究發現,業績好的公司通常提前披露年報。朱曉婷等(2006)的研究發現,早披露年報的公司其市場反應顯著強于晚披露的公司,從而得出了及時性具有信息含量的肯定結論。
他們的研究都表明,績優公司高管有如實傳遞較高收益率的動機,績差公司有避免向資本市場傳遞真實收益率信息的動機。績優公司除了如實報告較高的收益率,還會選擇提前披露其年報信息,以期獲得投資者更多的關注和超額回報。而績差公司除了避免如實報告績差信息甚至粉飾報表,還會盡量延遲年報披露,讓投資者形成一個績差預期進而降低實際披露時的負向超額累計收益。提前披露年報行為是管理層向資本市場和廣大投資者傳遞公司的利好信號,而延遲披露年報行為則正好相反。
在信息及時性研究領域,研究國外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及時性問題的文獻已經頗為豐富,如Givoly and Palmon(1982)對美國1960~1974年間上市公司年度盈余公告的及時性進行了檢驗,結果發現遲公布的盈余公告所傳遞的信息量低于早公布的盈余公告。Chambers and Penman (1984)對美國1970~1976年間的100家上市公司披露的671份盈余公告發布后的股票價格變動情況進行研究后指出,比預期公布時間早發布的盈余公告的市場反應大于實際發布時間遲于預期公布時間的盈余公告的市場反應。Kross(1981)則認為,公司披露年度盈余的早晚同公司實際盈余與分析師預測值間的差額性質存在顯著關聯,當實際盈余低于預測值(壞消息)時,公司通常選擇晚披露的策略;而當實際盈余高于預測值(好消息)時,公司則會盡早披露。除以上對盈余消息的關注外,Elliott (1982)發現審計意見與盈余公告時間具有顯著的關聯。因此,國外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一年上市公司發生正面事情,對于引導公司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那么上市公司傾向于盡早披露該年年報,反之則推遲披露。
國內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及時性問題的文獻也有不菲的成績,如Haw等(2000)對上市公司1994~1997年間的盈余公告及時性與業績變動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檢驗,指出中國市場存在“好消息早,壞消息晚”的披露規律。巫升柱等(2006)的研究充分證明了中國股票市場存在披露“好消息早、壞消息晚”的基本規律。張宗新等(2007)認為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及時性,能防止重大信息提前泄露。蔣義宏等(2007)實證證實了上市公司及時披露會計信息的重要性有以下兩點:一是減輕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私有信息誘發的交易風險,吸引更多資金參與到市場中來;二是證實或修正投資者的預期,引導股票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余怒濤等(2008)發現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非標”類型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盈余質量較低;年報披露越及時的公司,盈余質量越高。王雄元等(2009)的研究結果顯示,總體上,年報披露時間選擇與下年盈余管理負相關。年報披露時間能向市場傳遞有效的未來信號。在標準審計意見和有經營現金流量支持的信息環境下,年報披露時間選擇對下年盈余管理的信號作用更強。
二 案例簡介
滬深股市的第一份2011年年報于2012年1月9日晚間新鮮出爐,被此前暫停上市一年半的*ST金果拔去頭籌。此前,由于連續虧損,2010年5月10日*ST金果被暫停上市。之后開始重組過程。根據披露,2011年4月1日*ST金果向深交所提交了股票恢復上市申請,深圳交易所于2011年4月8日正式受理。先鋒隊成功扭虧無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三 案例分析
日前,滬深交易所正式公布了2011年年報預披露時間表。1月9日晚間,深市的*ST金果率先掀開上市公司2011年報的“蓋頭”。*ST金果為什么著急披露2011年年報?作為一家暫停上市的公司,公司管理層盡早披露年報又有什么目的和預期?披露的年報中又有哪些值得廣大投資者注意的地方?
作為首家披露年報的公司,*ST金果的2011年年報正如市場所預期的那樣,給了投資者一份滿意的答卷。雖然該公司201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88億元,同比下降67.96%;但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達到8289.58萬元,同比增長229.73%,每股收益達到0.1786元。管理層認為這是吸引投資者注意的地方。其對于改善公司信譽、重新回歸資本市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我們認為,暫停上市一年半之久的*ST金果之所以在2012年1月9日就早早披露2011年年報,具有以下原因。
1.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的要求
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ST金果及時披露出2011年年報,對于廣大投資者,尤其是密切關注公司是否能實現恢復上市資格的投資者及時獲取公司相關信息,減輕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指導他們做出投資決策,引導股票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2.2011年公司的經營業務單一,簡單不復雜
此前,因2007~2009年度連續虧損,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年修訂)》相關規定,*ST金果的股票自2010年5月10日起暫停上市。在此背景下,公司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積極與原第一大股東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投控股”)、現第一大股東湖南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發展集團”)、實際控制人湖南省人民政府以及各中介機構研究制訂重組方案,并于2010年11月獲得證監會的核準通過。該重組方案包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重大資產出售兩部分,即上市公司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向發展集團購買其擁有的剝離全部負債及公益性資產后的株洲航電樞紐經營性資產和上市公司除保留截至2009年10月31日持有的蟒電公司47.12%的股權資產外,將其余的資產和負債、業務及附著于上述資產、業務或與上述資產、業務有關的一切權利和義務出售給湘投控股。因此公司2011年的經營業務就是大股東重大資產重組2011年業績承諾的實現情況。而根據東海證券審核后的意見認為:大股東2011年的業績承諾已經全部實現。因此,2011年的*ST金果經營業務就是重大資產重組的業績實現,僅此一項,單一、簡單不復雜。
3.為了爭取盡早恢復上市資格

由于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股票簡稱從金果實業變為*ST金果,并于2010年5月10日起暫停上市,這給股票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公司之后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201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88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8289.58萬元,同比增長229.73%,每股收益達到0.1786元。公司于2011年4月1日向深圳證券交易所遞交了股票恢復上市的申請。但深圳證券交易所要求公司補充提交恢復上市申請的相關材料。管理層認為重組后成功扭虧是公司重大的利好消息,盡早披露對于公司重新回歸資本市場是有利時機。
4.審計意見出具的標準無保留意見
根據前文相關理論,事務所如果出具標準無保留的審計意見,上市公司傾向于盡早披露年報,對于*ST金果來說,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根據審計結果,對其出具了標準無保留的審計意見,因此,*ST金果盡早披露年報成為可能。
5.重新樹立良好的投資者形象和聲譽
我國資本市場存在“好消息早、壞消息晚”披露的基本規律經過重大資產重組以后,*ST金果201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88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8289.58萬元,同比增長229.73%,每股收益達到0.1786元,這是重大的利好消息,理應盡早披露,這對于重新樹立公司良好的投資者形象和聲譽具有重要作用。
6.造成關注度的集中爆發,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側面為公司做公關宣傳
作為2011年年報第一家披露的公司,投資者自然予以了大量關注,其動機、目的都被各種網站各種媒體渲染宣傳,其宣傳效果可見一斑,這自然引來了投資者的關注,側面為公司做了公關宣傳。
四 結論
上市公司趕早不趕晚地對外披露年報,其動機本身就是值得資本市場研究的對象,上市公司或出于對外宣傳公關、或出于好消息披露早等目的對外披露年報,使得投資者撲朔迷離,本文選取2011年年報披露第一家的*ST金果,通過研究認為其最早披露2011年年報的動機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的要求;
第二,2011年公司的經營業務單一,簡單不復雜;
第三,為了爭取盡早恢復上市資格;
第四,審計意見出具的標準無保留意見;
第五,好消息披露早,壞消息披露晚,重新樹立良好的投資者形象和聲譽;
第六,造成關注度的集中爆發,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側面為公司做公關宣傳。
*ST金果能否實現盡早恢復上市資格,最早披露年報對其公司的形象和聲譽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還需要后續跟進研究。
參考文獻
[1]李丹、宋衍蘅.及時披露的年報信息可靠嗎?[J].管理世界,2010(9)
[2]劉建勇、朱學義.信息披露及時性與可靠性關系實證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6)
[3]蔣義宏、湛瑞鋒.未預期盈余、審計意見與年報披露及時性——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報的證據[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8(1)
[4]朱曉婷、楊世忠.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的信息含量分析——基于2002—2004年中國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6(11)
[5]巫升柱、王建玲、喬旭東.中國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披露及時性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6(2)
[6]張宗新、朱偉驊.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實證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7(1)
[7]蔣義宏、陳高才.縮短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法定期限的可行性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4)
[8]余怒濤、沈中華、黃登仕.審計意見和年報披露會影響盈余質量嗎?[J].審計研究,2008(3)
[9]王雄元、張鵬、顧俊.信息環境、年報披露時間選擇與下年盈余管理[J].南開管理評論,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