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虹 雷蕾 張興
摘 要: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內部審計得到了蓬勃發展,在完善我國審計監督體系、嚴肅財經法紀、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文章認為,企業管理層將越來越重視內部經營過程的有效性、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知識結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內部審計外包成為一種新興的趨勢,并就此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國有企業 內部審計外包 選擇 環境保障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165-02
我國現代內部審計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在國家審計的強力推動下,作為國家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狀況進行監督的工具而產生的。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內部審計得到了蓬勃發展,在完善我國審計監督體系、嚴肅財經法紀、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隨著我國融入世界經濟大舞臺的步伐加快,市場競爭將愈加激烈,企業管理層將越來越重視內部經營過程的有效性、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知識結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內部審計外包成為一種新興的趨勢。
一、內部審計外包的優勢
內部審計外包是指企業管理層將本企業的內部審計職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專業人員實施,其優勢主要有以下三點:
⒈獲得高水準的服務。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發展,會計師事務所擁有大批管理咨詢、資產評估、稅務服務等領域的多方面的專業人才,能夠使企業根據審計項目的情況選用合適的人才。同時,注冊會計師(CPA)作為外部審計主體,服務對象分布在各行各業,熟悉不同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夠根據自身經驗及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過程、風險控制和管理等活動進行客觀的評價并提出切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議。
⒉提高獨立性。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受雇于企業管理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和提供審計報告時極有可能僅僅考慮如何取悅于管理者而偏離其本身的職責。外部CPA則根據與企業簽定的契約開展內部審計,與企業其它的部門沒有內在的利益沖突和聯系,因此,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指出企業經營和控制中存在的漏洞,提供更具獨立性和客觀性的評價結果。
⒊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一方面,企業設立了內審部門之后,就形成了固定成本,不斷對內審人員進行的后續培訓也增加了企業的支出。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環境變化、技術進步、業務范圍拓寬等原因,限于數量和質量,內部人員并不能提供令管理層滿意的內審服務。將內審職能部分或全部外包后,部分或全部的內審部門成本就變成了可變成本,能夠降低成本。企業還能聘請CPA和其他專業人士提供短期的內部審計服務,從而用較低的成本獲得優質的內審服務。
⒋企業能夠集中精力搞好主業。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是專業化分工的發展,因此管理層關注的焦點應該是組織的關鍵性業務,企業應該將其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核心業務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同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公司的服務水平也越來越高,企業完全可以將其次要業務(如內部審計等)交給相應的專業服務公司去做,從而提高組織的競爭能力。
二、內部審計外包的選擇
⒈企業規模的考慮。對于大型國有企業而言,一方面根據審計署規定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另一方面,內部審計職能完全外包會產生很多種后遺癥。因此,部分內審職能外包將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企業應該設置內審部門,配備熟悉企業情況、業務水平精干的內部審計人員,并根據企業需要,聘請CPA或者其他的專門人才配合內部審計人員共同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相反,對中小型企業而言,內部審計任務不多,設置內審部門并配備內審人員將得不償失,此時內審職能全部外包則可能是企業的最佳選擇。
⒉業務關鍵性的考慮。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價值的增加者,應著重研究企業的創新力,更好地發揮其管理控制和服務的職能。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將非關鍵領域、耗費大量精力且重復性強或一些效率比較低下的內部審計業務委托給外部審計機構或人員。但在做出具體決策時,要綜合考慮相關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認真權衡各種因素和關系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采用一個科學的決策流程將有利于降低內部審計風險。企業首先需要確定哪些屬于關鍵領域的內部審計業務。關鍵領域的內部審計業務關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顧客滿意度審計、價格審計、經濟效益審計、人力資源審計等,涉及企業的商業秘密、核心戰略,不宜外包給外部審計機構或人員。對于非關鍵領域的內部審計業務,也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外包,與將來可能成為重要利潤來源業務相關的內部審計也不應該外包,因為它們是企業潛在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在進行外包決策之前,還需要考慮市場上承包商對外包業務的處理能力是否比自己強,若承包商的能力弱于企業自身,則外包是不明智的。
⒊公司治理的考慮。國內很多學者研究發現,公司治理對內審外包的影響涉及企業管理者、董事會、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一系列關系。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比較特殊,一方面內部審計可能是被治理的對象,即內部審計內置或外包的決策;另一方面內部審計又參與公司治理效果的審計。對于公司治理效果審計,由外部審計人員實施,其效果顯然比內部審計人員要好,因為公司治理本身是公司決策層的事情,屬于敏感事項。與其說公司治理是控制的認識與再認識,不如說公司治理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安排。目前,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內審外包的優點在于,一方面外部審計作為獨立第三人的觀點更容易被組織接受;另一方面外部審計接受委托,說明了組織對會計咨詢服務的需求,更加體現了組織主動審計的意圖,在審計的過程中雙方更容易溝通,可以減少審計風險。
三、內部審計外包的環境保障
1.加強內部審計服務的監管和規范。內部審計外包屬于新興的業務領域,注冊會計師協會應該將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審計服務業務納入其統一管理和指導當中,規范內審服務的競爭秩序,并制定相應的指導性規范,使內審服務自誕生之日起即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應該完善相應的法規,就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內審服務所導致的獨立性等相關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
2.推廣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考試。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在審計的范圍、側重點、工作深度和作用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CPA能勝任外部審計,不一定能夠勝任內部審計。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是國際內部審計領域專家的標志,又是目前世界各國唯一共同認證的職業資格。但目前我國獲得這一資格的CPA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廣CIA考試,使更多的CPA能夠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內審服務。
3.會計師事務所應建立嚴格的風險控制制度。作為內審外包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會計師事務所應建立嚴格的風險控制制度,就內審服務的業務承接、人員配置、業務開展、責任限制、報酬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從而降低事務所的風險,及時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內審服務。
參考文獻:
1.周為利.國外內部審計外包及啟示.審計與經濟研究,2002(5)
2.趙恒伯.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新趨勢—內部審計的外包.審計與理財,2005(12)
(作者單位:殷虹,海軍裝備部駐上海地區軍事代表局財務審計處 上海 200083;雷蕾,95958部隊財務科 上海 200120;張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研究生四隊 湖北武漢 430035)(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