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娜 楊紅
摘 要:多囊卵巢綜合征為女性常見病,臨床表現具有高度異質性,除生殖障礙外尚有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在其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中醫以“整體觀”及“辨證論治”為特色,在治療PCOS、改善胰島素抵抗方面具有優勢,且無不良作用。
關鍵詞:多囊卵巢綜合征;胰島素抵抗;中醫;綜述
中圖分類號:R33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7-0067-03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臨床常表現為月經異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癥、卵巢多囊樣改變等,同時可伴有肥胖、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等代謝異常,成為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子宮內膜癌發病的高危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育齡婦女中發病率約為5%~10%[1],約占無排卵性不孕癥75%[2]。PCOS的發病原因及機制尚未確切闡明。目前認為PCOS發病是遺傳[3]與環境[4]相互作用的結果,還涉及神經、內分泌、代謝、免疫及卵巢局部調控因素。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當機體內生理水平的胰島素促進器官、組織和細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效能下降的一種代謝狀態,為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機體代償性的增加胰島素的分泌,繼而形成高胰島素血癥。IR發病機制十分復雜,涉及相關基因突變及受體水平的胰島素抵抗[5]。近年,大量內分泌及代謝方面的研究證實IR與PCOS發病存在密切關系,PCOS患者IR的發病率約60%,而在正常人中,僅有約25%存在IR。由于PCOS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因而尚無統一公認的治療方案,現有的對癥治療并不能解決患者的所有問題,普遍存在停藥后癥情反復,藥物副作用大,最佳劑量難以掌控,療程長等問題。中醫講求整體觀,辨證論治,治療PCOS安全、有效,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1 PCOS胰島素抵抗與無排卵
胰島素抵抗是PCOS生理病理過程的中心環節[6]。繼發的高胰島素血癥可以抑制肝臟合成胰島素生成因子結合蛋白(insulin-like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s-1,IGFBP-1),胰島素(INS)與胰島素生長因子-1(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IGF-1)結構相似,可與IGFBP-1、胰島素生長因子-1受體(IGF-1R)結合,使IGFBP-1、IGF-1R水平下降,從而致游離的IGF-1升高[7]。IGF-1的增多促進卵泡內膜細胞LH依賴性雄激素的產生,致雄激素升高,促使非優勢化的卵泡提前閉鎖;高雄激素血癥可以加重胰島素抵抗[8],引起惡性循環,過高的胰島素能增加卵巢及腎上腺雄激素合成酶的活性,上調卵巢內卵泡膜細胞的LH受體,故高胰島素能促進卵巢及腎上腺來源的雄激素的分泌,形成PCOS雄激素過多的又一惡性環路。高胰島素血癥使竇前卵泡對FSH的敏感性增加,導致卵泡募調節垂體使垂體分泌FSH下降造成FSH相對不足,最終使大量卵泡不能成熟;胰島集過多,卵泡膜細胞合成過多雄激素,其中雄烯二酮(A2)轉化為E1,E1負反饋素同時加強顆粒細胞對LH 的反應性,在已經升高的LH水平下,這種作用導致類LH峰,從而卵泡內顆粒細胞增殖停止,卵泡生長即發生停滯和無排卵;此外,高胰島素血癥可以使肝臟血漿纖溶酶劑1(PAI-1)生成過剩,升高的PAI-1,并通過抑制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而抑制排卵[9]。
2 PCOS胰島素抵抗治療現狀
2.1 生活方式的調整 包括低熱量飲食、耗能鍛煉、行為矯正。肥胖、高雄激素和胰島素抵抗三者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研究表明降低全部體重的5%或更多,可以增加PCOS患者排卵率,有利于不孕的治療[10]。但是臨床上患者常常難以堅持,效果不持久。
2.2 藥物治療 常用于胰島素抵抗較重的患者,應用胰島素增敏劑,主要包括二甲雙胍和噻唑烷二酮類。二者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雄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11~12],改善糖、脂代謝紊亂,進而預防代謝綜合征的發生。但是應用二甲雙胍的最佳劑量及用藥時間尚有待確定,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有肝毒性損害、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及低血糖等不良反應,此外,二者對胎兒是否存在一定的致畸性尚不明確。這促使研究者尋找更為安全、有效的藥物。
3 中醫學對PCOS胰島素抵抗的認識
3.1 理論淵源 古代文獻并無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名,但按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于祖國醫學“月經過少”、“月經后期”、“閉經”、“崩漏”、“不孕”、“癥瘕”等范疇。如《傅青主女科?種子》中說:“婦人有身體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乃脾土之內病……不知濕盛者多肥胖。……且胖之婦,內肉必滿,遮隔子宮,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勢也。”提出脾虛不能制約水濕,化生痰濁,導致婦人肥胖、閉經、不孕。
3.2 病因病機 IR的PCOS患者中肥胖者居多,尤其是腹型肥胖,提示IR與體重有一定的相關性[13]。在IR患者中,除血糖及胰島素異常外,尚有血脂及纖溶系統異常,纖溶系統中研究較多的是PAI-1。這些指標的異常與中醫理論中“痰濁”、“瘀血”病理產物的證候相似。
本病的發生與腎、脾、肝三臟功能紊亂相關,主要病機為痰瘀互結。痰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患者先天脾腎兩虛或后天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膩之品,或節食減肥,日久損傷脾氣,脾運失健,水濕運化失司,聚而成痰,痰濕阻滯氣血運行,痰瘀互結。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經常熬夜耗傷肝陰,加之女子素性憂郁,易致肝氣郁結,疏泄失常,氣血運行遲滯,肝木克土,脾失健運。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后天無以養先天,致腎精虧耗,腎陰虧虛,卵泡生長缺乏物質基礎,難以化生。腎陽虧虛推動無力,一方面難以將卵子排出,另一方面腎之溫煦功能減退,血液運行遲滯而成瘀。因“津血同源”,津與血生理上關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響,由痰生瘀或由瘀生痰,終致痰瘀互結。痰瘀壅滯于胞宮,則表現為閉經,不孕或卵巢多囊樣變;壅滯于血脈,則表現為血粘度改變或血脂異常;壅滯于體表則成肥胖,黑棘皮癥等表現。瘀阻新生,又可因實致虛。
4 中醫治療PCOS胰島素抵抗
近代醫家認為PCOS的發生以脾腎兩虛為本,肝失疏泄是重要環節,痰濕、瘀血是不可忽視的病理產物。臨床常見證型有腎虛血瘀證、脾虛濕盛證、肝郁腎虛證、痰瘀互結證。結合IR的發病機理,脾虛是IR發生的基礎,痰濁瘀血是IR的主要病理產物[14],痰瘀互結是PCOS、胰島素抵抗的共同病機,病情虛實夾雜,故臨床運用健脾補腎,化痰活血法治療,療效顯著,豐富了PCOS的治療方法和思路。
4.1 中藥治療 健脾補腎,化痰活血:腎藏精,主生殖,卵子的發育成熟及排出與腎中陰陽的充盛與否密切相關,腎陰虧虛,卵泡生長缺乏物質基礎,難以化生。腎陽虧虛推動無力,一方面難以將卵子排出,另一方面腎之溫煦功能減退,血液運行遲滯而成瘀,瘀滯胞宮,瘀阻新生。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脾失健運,水濕運化失司,聚而成痰,痰瘀互結阻滯胞宮,不能攝精成孕。“脾虛生痰濕”是PCOS患者肥胖及IR代謝異常的根本原因。因此,對于伴有IR的PCOS患者,施以健脾補腎、化痰活血法治療即可促進其生殖機能恢復,又可調節其代謝異常。現代研究表明,補腎中藥具有類激素樣作用,它通過調節腦內β-內啡肽、5-羥色胺等遞質影響GnRH的分泌而對生殖功能起調節作用,還能提高垂體促性腺激素水平,使卵巢內LH/ HCG受體增加,提高卵巢對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反應性,增加內源性雌激素水平,從而促進初級卵泡向優勢卵泡發育[15]。活血化瘀中藥有改善血液循環、抗炎、調整脂代謝、保護血管平滑肌、改善IR、增強胰島素效應等作用[16]。王針織等[17]觀察補腎活血化痰法(枸杞子、當歸、瓦楞子等)治療42例PCOS患者,不但改善了患者的肥胖、多毛、痤瘡、黑棘皮癥等臨床癥狀,還降低患者的血T、胰島素(INS)和LH水平(P<0.05)。高鐵樣[18]等發現復方苦蕎麥(苦蕎麥、黃芪、太子參、生地、葛根、山藥、天花粉、丹參、紅花、荔枝核)能降低血糖及血清中TNF-ɑ、PAI-1的含量,并能改善IR。實驗研究證明[19],健脾化濁法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IR動物模型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齊聰[20]運用自擬化痰活血方(陳皮、姜半夏、茯苓、川樸、炒白術、竹茹、地鱉蟲、制軍、留行子、當歸、白芍、丹參、郁金、莪術等)為基本方,隨癥加減,治療難治性PCOS不孕患者,并且輔以生活指導,囑患者加強戶外活動,每餐食至八分即止,過飽耗傷脾氣,暢情志,避風寒,臨床收到較好的療效。
4.2 針灸治療 除中藥外,尚有針灸[21],耳穴貼壓[22]等方法治療PCOS。徐佳等[23]運用電針及耳穴貼壓治療肥胖伴PCOS患者39例,按實證與虛證辨證取穴,實證耳穴取口、胃、脾、內分泌、三焦、大腸、渴點、饑點、神門。虛證耳穴取口、胃、脾、內分泌、子宮、皮質下、腎、卵巢。總有效率89.7%,治療后患者的體質量指數、腰圍、INS、T均較治療前顯著減低,提示其治療機制可能通過對患者血清中INS和T的調節來實現的。
4.3 中西醫結合治療 對于胰島素抵抗較重的患者,出現空腹血糖調節受損,糖耐量減低,可以使用中藥復方聯合胰島素增敏劑減少西藥副作用,提高療效。翟軍等[24]運用健脾補腎方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型PCOS患者24例,治療后患者LH、T、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曲線下面積(IAUC)明顯降低(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B均明顯下降(P<0.05~P<0.01)。單用二甲雙胍組血脂無明顯改善。
4.4 單味藥及單味藥活性成分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許多中藥對血糖、血脂均有一定的調節作用,黃芪、生地、人參、葛根、黃連等具有改善IR、脂代謝作用。清熱解毒中藥馬齒莧、魚腥草、桑葉、桑白皮、蒲公英、苦參等具有類似胰島素增敏劑的功效。單味藥的活性成分也有改善IR的作用[25],如多糖類:枸杞多糖、黃芪多糖;皂苷類:人參皂苷、三七總皂苷、西洋參總皂苷、白芍總苷等;生物堿類:小檗堿;黃酮類:銀杏葉總黃酮、黃芩總黃酮、山楂葉總黃酮、葛根素;揮發油:魚腥草揮發油等。動物實驗證實[26]葛根素可通過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組織中脂肪分化相關蛋白(ADRP)基因mRNA表達,減輕IR,進而降模型大鼠血糖。以上均為單味中藥治療IR提供依據。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隨癥加減運用可以提高療效。
目前IR的研究多集中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IR,患糖尿病之前的IR研究較少。如果可以在診療PCOS過程中篩查IR并采取針對性治療,有助于預防PCOS近期及遠期合并癥,如妊娠合并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子宮內膜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發生的危險。但是,PCOS胰島素抵抗缺乏臨床大樣本研究,需要結合實驗研究以進一步探討中醫藥的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吳效科,常惠,張穎,等.多囊卵巢綜合癥流行病學調查進展[J].科技導報,2010,28(21):101~105.
[2]Seli E,DulebaaJ.Optimizing ovulation induc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Curr Opin Obstetgynecology[J],2002,14(3):245~254.
[3]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4]黃衛娟,劉嘉茵,李麗娜.環境因素與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病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42(5):302~304.
[5]曹云霞,唐靜文.PCOS的胰島素抵抗機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8):561~563.
[6]吳效科.多囊卵巢綜合癥可能是原發性卵泡病[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9):660~663.
[7]李曉林,張麗麗,孫寶治.多囊卵巢綜合征IGF-1、IGFBP-1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0,18(8):56~58.
[8]Corboulda.Effects ofandrogens on insulinaction in women:isandrogen excessa component of femalemetabolic syndrome?[J].Diabetesmetab Res Rev,2008,24(7):520~532.
[9]FulghesuaM.Villa P,Pavone V,etal.The impact of insulin secretion on the ovarian response to exogenousgonadotropin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JClin Endocrinolmetab,1997,82(2):644.
[10]Kathleenm,Hoeger T.Obesityand lifestylemanagement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Clin Obstetgynecol,2007,50(1):277~294.
[11]鄭建淮,陳曉燕,楊卉,等.二甲雙胍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伴胰島素抵抗患者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24(2):160~163.
[12]周海燕.羅格列酮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癥25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33~35.
[13]Villa J,Pratley RE.Adipose tissue dysfunction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Curr DiabRep[J],2011,11(3):179~184.
[14]蒙杏澤,朱小曉.中醫辨證分型對胰島素抵抗的早期干預治療50例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6,3(24):105.
[15]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188~2202.
[16]馮光榮,尤昭玲,陳海濤,等.補腎活血法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4,27(2):63.
[17]王針織,余超芹.補腎活血化痰法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10(1):1~3.
[18]高鐵樣,游秋云.復方苦蕎麥對2型糖尿病大鼠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3,10(1):15~17.
[19]齊迅,沈欣,陳馬力,等.降糖調脂丸對脾虛痰濕型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10(4):28~34.
[20]李久現,于沙,齊聰.齊聰治療難治性不孕癥經驗[J].中醫雜志,2011,52(4):342~343.
[21]黃道蘭,許峰,溫雅蘭,等.針藥并用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癥所致不孕30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1,43(8):85~86.
[22]高飛雁.耳穴壓豆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癥引起無排卵性不孕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4):214~215.
[23]徐佳,曲慧卿.電針配合耳穴貼壓對肥胖伴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血清胰島素及睪酮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9,29(6):441~443.
[24]翟軍,孫瑩璞.健脾補腎方聯合二甲雙胍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內分泌及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雜志,2011,17(8):247~249.
[25]鄭華,戈延茹.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中藥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4):531~535.
[26]孫衛,鄭學芝,徐秋玲,等.葛根素對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組織ADRP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16):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