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辦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對民辦高校科研特別是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在民辦高校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必要性,本文從實際出發,根據民辦高校的特點,圍繞教師本身和民辦高校提出了教師自我教學反思法和高校引導教師參與法兩種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方法,開展好民辦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關鍵詞】民辦高校 教育科研 反思法 引導參與法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基金資助科研項目(09C59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25-02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科研地位的有效提升,民辦高校“科研促校、科研興校”的意識強化,科研已成為是民辦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質的不竭原動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豐富汲養源[1]。高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實際上是指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師對教育行為和現象的分析和批判能力,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事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實驗、研究與發明創造的能力[2]。這些能力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具有善于分析、反思和發現教學問題的科研能力和分析、反思同事對教育經歷感受的能力。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的教育實踐工作與對象開展的研究,通過分析和反思善于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1.民辦高校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1教師自身專業的急需
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學業務水平。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理論進行研究實踐的過程,教師可以提高分析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文獻資料和篩選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研究資料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對于新的教學任務是十分必要的。
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可以幫助教師從日常繁雜的教學工作中脫身出來,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3]教師從事科研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改進教育實踐,還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教師能夠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可以逐步實現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
1.2教育科學事業發展的需要
我國的教育科學,長期都是引用外國的教育學,沒有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學,創建我國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學,是我國教育界先驅歷來的夢想,這一夢想的實現,不僅要有教育科研的專職研究人員的辛勤工作,也需要廣大教師的參與。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不僅可以為教育科學提供大量的實踐經驗,為教育學提供“源頭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種先進的教育理論,把這些理論轉化為實踐操作,發展應用教育技術科學,為教育學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1.3增強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很多民辦高校教師認為上課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而教育科研是公辦高校的教授們和專業科研人員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教師對“研究”似乎有一種復雜的、愛恨參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對研究懷有一種“神秘感”,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無法涉獵;而另一方面,又對目前教育研究脫離實際的做法感到不滿,認為這些研究對自己的工作沒有幫助。其實,教育科研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事情,很多教師在工作中都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在日常教學中收集了很多寶貴的資料,他們已經在(或正在)進行一些初步的教育科研工作。他們所做的是一種樸素的“行動研究”,將研究結果直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之中。然而,由于忙于日常事務,特別是缺乏文獻資料、技術指導和系統學習的機會,他們的研究成果往往沒有得到系統的整理和提升。教師如何重新反思自己已經(或正在)做的工作,將其理論化、系統化、嚴謹化,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操作工具,使他們能夠更加有效地總結提升自己的經驗,進而從事更加切合自己教學實際的教育科研工作,從一定程度上增強自身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2.民辦高校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方法
在科研與民辦高校整體形象和社會地位的關系上,一個民辦高校在社會上有沒有影響力、有沒有地位,招生規模、教學管理和硬件設施無疑十分重要,但科研也不容忽視。針對民辦高校的特點,如何有效地讓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呢?
2.1教師自我教學反思法
教學反思法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這里所說的反思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它不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教師應當怎樣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呢?布魯巴克等提出了以下四種反思的方法:一是反思日記。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并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二是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對此進行討論分析;三是實際討論。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然后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后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四是行動研究。
2.2民辦高校創造積極教育科研氛圍引導參與法
2.2.1 建立科研最低工作量制度半“強迫式”引導
在民辦高校中,按職稱高低規定最低科研工作量,不僅提出數量的要求,還要提出質量、層次的要求。科研工作量的完成情況應與晉升職稱、晉升工資、評選先進掛起鉤來。科研工作搞得好的,還可設科研成果創新和應用獎、科研組織獎、科研標兵。既要注意正激勵,還要注意負激勵,即對完不成科研任務的采取懲罰措施。負激勵有時可能比正激勵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實現由要我搞科研向我要搞科研的轉變。現在的問題是,民辦高校對青年教師課時量安排得過于飽滿,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搞科研。教學課時量和科研工作量應有一個合理的比例要求,否則科研任務很難落實。
2.2.2 建立教育科研的激勵和考評機制
民辦高校應當向公辦高校學習,增強科研激勵機制,加強對高質量論文作者的報酬激勵,在提高教師進行科研的積極性和動力的同時,也有利于產生高質量的科研成果[4]。另外,民辦高校應該把教育科研納入考評機制,尤其是職稱的評定。對立項高層次、質量高水平、發表高級別、轉化高效益的科研成果和教研人員要進行物質的和精神的獎勵[5],以便在民辦高校形成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
2.2.3 加大科研投入方便式地引導
一方面,加大電子圖書的版權購買。大多數民辦高校與本人所在的院校類似,在電子圖書的版權上投入較少;這就使得本校的教師不能及時或很難下載到自己需要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投入一定的科研經費;積極鼓勵教師進行科研活動,并且給予教師合理的時間。
2.2.4 加強科研團隊建設競爭式地引導
民辦高校要想盡快發展科研,就需要聘請具有科研實力的教師,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科研隊伍,帶動民辦高校的科研起步[6]。
2.2.5 舉辦具有專業特色的學術研討會氛圍帶動式引導
為了活躍民辦高校教育科研氣氛,彰顯學科特色,民辦高校應該定期地與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舉辦教學研討會。青年教師圍繞研討會主題,積極撰寫論文。研討會可以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作精彩的學術報告。
3.結語
在民辦高校中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培養人才的需要,是發展教育科學的需要,也是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要用這種正確的觀念來看待民辦高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消除教師浮燥心情,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師自身和民辦高校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和創造積極良好的民辦高校氛圍,有效地讓民辦高校教師參與教育科研。
參考文獻:
[1]韓玉芳,王桂梅.論民辦高校教師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的重要性[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7(5)
[2]李軍.高教科研工作要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服務[J].現代教育科學,2010(1):41~43
[3]寧虹.“教師成為研究者”的理解與可行性途徑[J].比較教育研究,2002(1)
[4]邵傳芳.民辦高校的科研發展與政府扶持[J].教育發展研究,2007(5)
[5]盧麗瓊,王邦永.民辦高校科研工作現狀及改進策略—基于上海市五所民辦高校的調查分析[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9(4):26~30
[6]孫鵬.在科研實踐中提高教師素質的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1995(2)
作者簡介:
郭艾寅,女,講師,1980年12月出生,碩士研究生,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網絡協議與網絡算法,QOS;實時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