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湘麗
興趣是開發學生智力的催化劑,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愉快地學習呢?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從本身周圍熟悉的生活實際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如饑似渴地去探索新知識。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在課前就布置學生展開調查活動,走向社會,了解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并從家長那里找些面值不同的人民幣進行辨識。通過調查,學生對人民幣的面值、圖案、顏色等方面有了感性的認識,課上都爭先恐后地介紹自己了解的知識,很快就全面地掌握了有關知識。
二、調動參與的積極性,激發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習慣于“傳道、授業”,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的潛能開發受到了壓制,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那么,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呢?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留足充分的探索研究空間,讓他們有事可做、有話敢說,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立足于課堂這個天地,施展才能,樂此不疲。為此,在教學中,我總是以鼓勵為先,對每位學生持積極肯定的態度,或予以贊許的目光,或予以恰如其分的評價語。即使對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學生,也要不厭其煩地給予引導,讓他們感覺到絲絲的溫暖,從而“親其師,信其道”,積極參與到教學之中。其次,要利用小學生喜歡表演的天性,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在教學扇形統計圖時,我讓學生來當老師,先讓學生分組自學、討論,再由學生代表上臺講解本節課的內容,對于講述不夠清晰明了的地方,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訂正,而我則充當一個學生。通過師生角色的互換,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不僅使他們獲得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且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三、動手操作,獲得新知,體驗樂趣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好奇心強。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通過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動手動腦,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才,從形象具體的演示、操作中抽象概括出規律。這樣既能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幫助教師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欲望。如在教學“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時,我將學生分十個實驗小組,并給每個小組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錐、圓柱及水。學生頓時活躍起來,迫不及待地動手操作,不一會兒,就得出結論:等底等高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進而推導出公式:V=1/3Sh。又如,解決選擇題:兩塊同樣的長方形紙板,卷成形狀不同的圓柱筒(接口處不重疊),并裝有兩個底面,那么制成的兩個圓柱()。A.表面積一定相等;B.體積一定相等;C.側面積一定相等;D.底面積一定相等。學生一時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一個個沉默不語。“怎么辦呢?能不能拿張紙實驗一下呢?”我假裝自言自語。“哎呀,我們咋就忘了呢!”學生立刻動起來,很快就得出了第三個答案是正確的。
四、多樣化的教課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滲透著邏輯的美,它的每一步亦預示著成功的美。但如果不注意方法,大量、單一演練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興趣頓失,進而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在題目的設計上凸顯現實性、開放性和挑戰性,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深刻性。如在練習“一件工作,甲乙合作10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2∶3,甲乙單獨完成這件工程各需多少天?”一題時,由于問題比較簡單,如果直接講,一會就結束了,但許多學生可能因為簡單不愿聽講。于是我就下達任務,先獨立思考,思考不了再合作交流,最終要自己得出結論,對于其中最合理的予以表揚。課后,學生紛紛對我說:“老師,今后的練習課可不可以就這樣上啊?”是啊,一個小小的改變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課堂練習形式的多樣化,還有利于鞏固新知,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教學中,我們不妨把音樂、游戲、故事、競賽等引入課堂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情境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如在“一位數乘除法”的練習課上,我采取了“摘蘋果”的游戲方式:課件出示情境圖,并配上音樂,讓學生自己去選擇正確的答案,摘的又對又快就獎勵一朵小紅花。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五、將微笑帶入課堂,以情激趣
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是在情感交融中進行的,老師贊許的微笑如一把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會對學生起到激勵和帶動作用。教學中,面對正襟危坐的學生,一個甜甜的微笑,就會馬上拉近彼此的距離,使他們不再拘謹,還要送去一分期待,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正如心理學家蓋滋所說:“沒有什么東西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因此,在課堂中,我總是面帶微笑地走入他們中間,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喜歡他們的,沒有什么是不能對老師說的。從而輕松、愉悅地進入課堂,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即使對回答不上問題的同學,我也會送去一個微笑,附帶一個溫和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對數學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所以,教師把真誠的愛獻給學生,把全部的精力和熱情傾注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寬松的參與和展示的空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獲得學習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