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松
摘要: 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的課堂。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生活,讓政治課的課堂煥發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關鍵詞: 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氛圍
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中學政治教學如何才能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怎樣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導入的生活化
導入是一節課最基本的教學環節之一,它是一節課的開始。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因此,一堂好的政治課當然離不開生動有趣的導入。
在通常情況下,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和社會熱點問題會比較感興趣。因此,利用這種身邊生活內容的方式導入新課,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本課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引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思考。比如,在進行八年級《拒絕不良誘惑》教學時,首先,我展示了幾種誘惑的圖片:美食的誘惑、網絡的誘惑、金錢的誘惑。然后,拋出問題“我們身邊還有哪些誘惑?”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積極的思考,在學生討論中,自然而然過渡到本課教學內容“黃、賭、毒的誘惑及其危害”。
二、課堂教學組織的生活化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政治教師應該讓課堂教學組織生活化。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環境里,其思想開放、思維活躍,會激發求知欲,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進行探索。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和學生交流、讓學生角色體驗,或者是在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這樣的教學會更加貼近生活,學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導,容易掌握知識。
比如,在上八年級《好習慣受用一生》一課時,當師生共同進入新課學習后,我組織學生以平時聊天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各自敘述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習慣,有哪些壞習慣?然后分析其影響。在交談和交流中,讓學生從內心體驗到了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這種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營造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
三、課堂情境創設的生活化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教師要讓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必須創設一種多主體的、平等對話式的課堂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師生互動;有利于學生感悟道德行為的要求,促進自身思想矛盾的轉化。
比如,在上七年級《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這一課時,圍繞遵守公共秩序問題,我在課堂中安排了生活一幕,創設了三個生活情境:食堂買飯、車站等車、閱覽室看書。對于這三個與學生生活聯系的場景,學生都積極發言,說出各自的做法。從而,體驗到了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這樣巧用生活內容創設情境,營造出了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課堂教學活動的生活化
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的課堂。應該讓學生敞開胸襟,把生活擁入自己的懷抱中,主動去想象、去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可設計“角色表演、辯論討論、模擬活動”等活動,實現教學活動的生活化,使政治教學更生動、更有效。
比如,在上八年級《與父母平等溝通》一課時,圍繞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這一主題,我設置了角色模擬活動。首先,學生各自選擇父母或子女一個角色,然后,再共同創設一種沖突的場景,并讓兩名學生上來表演。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活動設置,讓學生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要學會換位思考,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平等地對待父母。這種生活化的活動,使學生認知有展現、情感有渲染、行為有啟發,獲得了有效的成果。
“政治教學生活化,現實生活思品化”是新課程提倡的一種新理念。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的課堂。課堂中應該讓學生敞開胸襟,把生活擁入自己的懷抱,去觀察、去體驗。用從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去指導現實的生活,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感悟、去升華所學到的知識,從而使政治教學更生動、更有效、更生活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就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政治教師要善于觀察生活,整合教育資源,密切結合學生實際,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向著生活化、個性化、人文化的方向開拓創新,讓政治課的課堂煥發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思想品德.教材七、八、九年級全套(蘇人版).江蘇人民出版社.
[2]孫運錫.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