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麗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被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素質教育強調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前提,不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素質教育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素質提高,實行全面的教育。小學美術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擔負起美育工作,即傳授藝術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具有濃厚的美術興趣,為將來初中、高中的專業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 新課改美術教育素質教育創新精神
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美術課程,是藝術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小學美術教師究竟該做些什么,該怎么去做呢?
一、新課程理念下對小學美術教學的再認識
學習是快樂的,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更是快樂的。曲折的線條,跳躍靈動的點,變化無窮、五彩繽紛的色彩,讓孩子隨心所欲地自由揮灑,或是鮮花草原,或是飛機大炮,或是超人、奧特曼,或是美麗的家園校園。孩子是天生的創意大師,即使是世界藝術大師畢加索,也曾從孩子的繪畫作品中獲得創作的靈感。
小學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個性,啟發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的愛好,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兒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潑,有著最直接的感受能力,創作時無拘無束、任意馳騁,沒有成人式的思維模式,全然是他們自己充滿活力的感性體驗。雖然他們的作品會有許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實”的“錯誤”,但是這些“美麗的錯誤”卻讓我們為之心動,孩子們的才能是如此讓人驚嘆。傳統的美術教學嚴重地阻礙了他們靈動的才華的發揮,《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
新課程理念的教育宗旨是培養有能力、有優良品質、有高素養的現代人——21世紀所需要的開拓型人才這個基點上。由此可見,提高民族創新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代的首要任務。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實踐能力,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當學生已經養成對問題思考和分析的習慣后,要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以便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生發新的問題,問題意識進一步增強。如在四年級《美術》第七冊“賀卡”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繪畫及工藝制作知識技能設計制作有創意的賀卡,我特意將本課安排在教師節前,讓學生在濃郁的節日氛圍中聯系周圍的一切,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意識。課后我在每個班級中各選10幅作品,發現學生非常有創意,所有收上來的作品中沒有類同的,可見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
三、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教學應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1.“蹲下來看孩子”
“蹲下來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頭禪,而怎樣蹲、怎樣看則有很大的區別。首先,要盡量爭取把握所教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多從他們的視角觀察和理解問題,這樣才能充分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其次,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處于和他們平等的位置,與他們在寬松、自由、平等、愉悅的氣氛中互動、交流,從而教學相長。優秀的兒童作品散發著孩子花季般純真可愛的芬芳。一位優秀的美術教師應極力維護孩子這種天性的充分發揮,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擾孩子的行為。研究證實,讓兒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達和表現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
2.允許不同的學生有個性差異
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體現,潛力進一步發揮,能夠運用生動的語言、好奇的猜想大膽、自信地表達自我。不管學生回答得對不對,教師都要積極的評價、鼓勵、引導。如《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美術1冊(一年級上學期用)》中的第十八課“卡通畫”這一課教學時讓學生自己選擇,分別是:(1)挑選你最喜愛的動物卡通作品,試著把它臨摹下來;(2)設計自己最喜愛的動物卡通作品;(3)為自己設計一副生活中的自我。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枯燥無味,反而覺得愉快、輕松。
3.要形成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新教學評價機制和體系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對教學的評價往往注重的是結果,評價的手段是單一的考試,評價依據是考試分數。高考怎么考,教師就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新出臺的新課程課本明確指出,新課程的評價方式應該包括三個結合,即教學結果與教學過程的結合、多種評價手段的結合、定量和定性的結合。可見,如何“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發展的需要來確定教師的教學,以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來評價教師教的效果,逐步構建起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是我們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
總之,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美術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更富有鮮活的時代氣息,美術教師更應大膽開展教學活動,實現美術教學從以學科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尋求優化美術教學的真正出路,使學生更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