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蓉
摘要: 目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備受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也會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唯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處于被老師忽視的位置,備受冷落。本文就教師如何關注中等生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關注中等生自信潛能
每個人都知道“紅花還得綠葉配”的道理,但很少有人在看花時關注綠葉,因為它們是那樣眾多,那樣平凡。在班級教育工作中,許多班主任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對優秀生的培養和對后進生的轉化上,中等生就如同映襯紅花的綠葉,總是被老師忽視。他們為什么會成為老師眼中的盲區呢?據我觀察,這類學生多數很安靜,不善于表達,優缺點都不太明顯,長期處于不被重視的地位,感到自卑,逐漸安于現狀,久而久之就失去前進的動力,但內心卻渴望被關注、被肯定。換言之,他們有上進的想法,缺乏的是自信。
事實上,優等生和后進生畢竟是少數,中等生才是教學管理中一個重要的不可忽視的群體。從數量上看,中等生是大多數,可以說抓中間便是抓住了班級主體。從身心發展看,中等生問題更具隱蔽性,大多藏在或壓抑在心里,缺少疏導和釋放,需求多被輕視和忽略,難以得到尊重和滿足。從學習困難看,中等生問題更具典型性,他們的遷移能力欠缺,意志不堅定,學習方法不恰當,但比后進生卻更易專項補救。從凝聚力或渙散性看,中等生問題更具有影響全局的波動性,若處理不當,會弱化優等生的榜樣作用,或助長后進生的消極作用。因此,教師應主動挖掘這類學生身上的亮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一、有的放矢,給予關愛
我們把許多關愛給予了尖子生和問題學生,同樣也應該把足夠的愛傾注在中等生身上,這樣他們才不至于有失落感,也會對老師心存感激。在中等生身上潛藏著許多積極因素,如要求進步、樂于為班級做事、有表現自己才能的要求。因此,班主任應經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間,主動了解他們,關心他們。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等,都能讓他們感到老師在關注自己,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以報答老師的關注。我班的陽陽,平時沉默寡言,上課不愛回答問題,不敢和老師接近。一次去多媒體教室上課時,我看到他頭上滲出了汗珠,就走上前幫他脫掉了外套,他可能感到我很關心他,上課聽講時很認真,還連續舉了幾次手。
愛是無處不在的,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如課前,老師摸摸幾個膽小、不善發言的同學的頭;課中,老師提出問題時,給中等生以鼓勵的眼神,促使他們積極思考;課后發現中等生小小的進步,說一句“做得好”。點點滴滴,他們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產生對教師的信賴,要求進步的動機就會得到強化。
二、賞識教育,培養自信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中軌學生最能得益于教師的期望,而快軌學生得益最少。”中等生既自尊又自卑,既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又害怕受到老師的批評。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豎起你的大拇指”,向中等生傳遞自己對他們的肯定的信息,從而滿足他們自尊的需要,克服自卑心理,并產生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情緒。在一次勞動中,我發現我班果果干活特別愛動腦筋,總能想出最有效的辦法。我就號召全班學生向他學習,讓他介紹勞動經驗,還引導他把這種愛動腦的好習慣應用到各科學習中。
針對中等生缺乏自信、不了解自身特長、不敢說“我能行”的情況,我在班上布置了一個作業——找優點。首先讓學生找出自己的優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其次讓同學之間互相找,并寫下來,最后,說優點。經過這次活動,中等生的信心增加了,他們開始積極表現自己。可見“賞識”這股無形的力量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老師欣賞的學生是最快樂的,會欣賞學生的老師是最幸福的。
三、創設機會,展現才能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班級學習的重要陣地。教師在活動中既要重視優秀生和后進生,又要關注中等生。教師可以組織多樣化、分層次的小型競賽活動,盡量使中等生在活動中有崗位、有職責,充分調動、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特長,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我們經常組織講故事、繪畫、手工、跳繩、書法、唱歌等多種競賽活動,對某些信心不足的中等生,可以提前讓他們做準備。每次活動后你會驚喜地發現:中等生不再是中等生,他們和優等生一樣出色。
集體是個人成長的沃土,有意識地讓中等生參與集體活動,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能力,而且能協調他們與同學的關系。班主任可以利用第二課堂給中等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如改變過去班長主持班會的慣例,讓全體學生輪流主持,為中等生提供鍛煉能力的平臺,在一次次任務中產生相應的角色意識,從而產生成就感。
四、指導學習,循序漸進
中等生學習成績平平,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努力不夠,也可能學習方法不對,還可能是興趣不濃。但他們的智商不低,基礎不弱,班主任只要細心觀察,發現他們的不足之處,耐心誘導,有針對性地以他們感興趣的學科或學得較好的科目為切入點,教給其學科的學習方法。
五、設進步獎,目標激勵
安東尼·羅賓說:“人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的金礦,蘊藏無比,價值無比,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座潛能的金礦。”獎勵優秀生固然好,但絕大多數的中等生往往離獎勵所要求的冒尖水平還有一點距離,因而幾乎與獎勵無緣,缺乏獲獎的信心,缺少上進的動機。因此,班主任應當給中等生提供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和體現自我價值的空間。我在班級中設立“文明標兵”、“體育標兵”、“文藝之星”、“勞動能手”、“進步典型”、“助人為樂獎”等單項獎,讓中等生有更多目標,使他們感到只要努力獲獎就不難。這樣有利于調動中等生的積極性,激勵他們不斷上進。如我班的甜甜平時不善言辭,卻是個熱心腸的小姑娘,看到講臺上凌亂的本子會主動放進柜子里,看到地面上掉下的東西會悄悄撿起放在桌上等,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著力在班里表揚她,樹立典型,激發她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實踐證明,中等生的教育工作需要每一位老師付出愛心與努力,眾多的“中等生”身上的積極因素一旦調動起來,潛能就會得到表現和發展。班主任要調整自己的視線,不再讓中等生成為盲區。“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給那些中等生多一些關注,我們收獲的將是滿園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