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嵐
摘要: 教師教是為了不教,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作者認為應該著手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這一目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英語教學學習習慣培養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边@句話用在英語教學中是指英語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習英語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終身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所以,英語教師要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學習習慣作為自己的教育目標和指導方針”,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f明了“讀”的重要性。首先,充分利用好平時的“早讀課”,指出具體的朗讀內容和要求,要求學生人人開口模仿教師或錄音機,讓學生盡量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朗讀起始階段,學生在意群、停頓等方面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教師既要耐心示范,又不能抓錯不放,因為此時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比糾錯更重要。其次,保證朗讀的時間。筆者要求學生每天堅持15分鐘左右,日久天長,學生自然而然就養成了朗讀的好習慣。最后,檢查朗讀的效果并加以點評。每天抽查部分學生,當堂朗讀,讓其他學生作為評委加以點評,最后老師總評并提出建議。
二、培養學生的聽說習慣
1.課上,盡量老師全用英語授課,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同時要求學生用英語交流。
2.要求學生從起床開始打開錄音機,讓英語伴著刷牙、洗臉、進餐等活動,直到上學為止。久而久之,即使沒有刻意地練,學生也會受到足夠的語言刺激。
3.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張口說,即使問題不會,也要用英語說:“Sorry,I dont know.”平時見面,我都用英語和他們打招呼。
4.每日課前5分鐘,要求學生用英語做daily report,介紹所見所聞,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勤做筆記、及時復習的習慣
做筆記有利于鍛煉思維,提高捕捉重要信息、濃縮信息的能力。要做好筆記,學生的思維進程就必須與教師保持一致,才能記下重點、難點和疑點。好的筆記又是課后復習的重要依據。筆者鼓勵學生每天及時復習當天所學,以便鞏固對新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因為遺忘規律告訴我們,對于學習的知識,短時間內遺忘最快,然后遺忘速度逐漸減慢。因此筆者要求學生不但每天復習當天所學,還要注意階段復習,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相結合。
四、培養學生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學生平時做的練習、作業和測試很多,錯誤也是多種多樣的。筆者要求學生將做錯的題目,集中整理到一個專門的本子上,這個本子叫“錯題集”,本子不僅要求寫出正確的答案,還要求分析當時做錯的原因或具體的解題依據。這本錯題集就是這個學生復習迎考的重要資料。
五、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如果學生課前已預習過課本,對文中的大意就有所了解。上課時,學生就能掌握聽課的主動權,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聽講自己不懂之處,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增強了聽課的效果。當然筆者還要求:預習不應只停留在會讀單詞和課文上,對于不會的單詞,要求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學會朗讀;自己在文中能找出詞組,并會用這些詞組造句;能找出文中的主旨句;歸納文章大意;對文中的難點、疑點用紅筆標注,等等。
六、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實際情況卻是學生受到智力因素、努力的程度和接受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制約與影響,學生的英語成績也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現象。為了達到全面豐收的效果,英語教師必須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優生資源來教后進生,其教學方式的主要形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但老師一定學會宏觀調控,即分小組時要考慮到全局:每個小組都必須有優生、中等生、后進生,因為這樣搭配才最合理。讓小組里的優生多教后進生,組里的中等生可以相互討論,也可以請教優生。這種“兵教兵”的方式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因為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特別要“面子”、“自尊”,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地請教組里的小老師,既不失去面子,又保全了自尊,最主要的是避免了自己在老師面前出錯的尷尬和自卑。優生因為自己能做別人的老師而自豪,同時教授別人也是在鞏固復習自己的所學知識。所以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要是發揮得好的話,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升,但需要提醒的是:課堂紀律。因為有些學生會利用這種小組討論作掩護,講題外話或開小差。這里老師的主導地位就要體現出來,一定要統籌兼顧,不可顧此失彼。
七、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學貴在疑”這些古語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思考、質疑的重要性。因為只有認真思考了才會有疑問,有疑問才會想辦法解決。人的能力就是在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時才得以不斷提升的。所以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勤于思考,不懂就問。筆者發現許多學生不愛提問,即使一部分優生也是如此,所以筆者就常搞些小組競賽,看哪個小組提的問題多,提的問題有代表性或有價值,就可以得到“少做家庭作業”的獎勵,這種方法收效很不錯?,F在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提問題也能由淺入深,有一定的深度,令人欣慰。
八、培養學生的審題的習慣
有經驗的老師在每次分析學生的試卷時就不難發現,學生的卷面失分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的粗心,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的審題不清,比如題目還沒看完就急于下筆,題目要求還沒看懂就開始答題。鑒于此,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和測試中要有意識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種方法都有局限性,怎樣做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是中學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