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蘭
摘要: 過去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后來人們又說教師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把學生當成水罐子,只強調接受,沒有重視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更何況那是一桶死水,是跟不上社會的發展的。那么教師該有多少水呢?是一池水還是一條河,或是其他的呢?本文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活水教師專業素質學生自主學習
前幾天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一文時,我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心人發現的,一個蘋果掉到了牛頓頭上,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雷奈克醫生看到孩子玩蹺蹺板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他們是多么偉大了不起呀,所以你們也要多思考,多問個為什么?最起碼你能由一件事聯想到令一件事……”這時,有個學生提問了:“老師,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發明者是雷奈克醫生,那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發明者是誰呢?”我一聽非常高興,哈哈,學生終于受到啟發了,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說:“萊特兄弟。”另一個學生接著問:“火車的發明者是誰?”“電話的發明者呢?”“汽車的呢?”“電視的呢?”“冰箱的呢?”“收音機的呢?”“電腦的呢?”……一開始我的思維還很清晰,怎么學生越問我越糊涂呢,火車的發明者到底是誰,電話的發明者我應該知道的呀,是不是愛迪生?遭了,我是徹底混亂了,沒辦法,我只好說:“這些問題留給同學們課后去探索答案。”沒想到第二天一上課,同學們就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我知道火車的發明者是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電話的發明者是貝爾,不是愛迪生。”“老師,我還知道電腦的發明者并不是比爾蓋茨,他只是微軟的創始人。馮·諾依曼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他才應該是電腦的發明者。”……這些學生真了不起,一晚上的工夫就搜集了這么多知識,而且都是我這一桶水里所沒有的活水。我不由地自問:“教師光有一桶水能行嗎?”
記得有一個小笑話是這樣的:老師在課堂上想考考學生的智商,出了一個問答題:樹上有10鳥,獵人打死了1只,樹上還剩幾只?”
生:“是無聲手槍,還是其他沒有聲音的槍?”
師:“不是無聲手槍,也不是其他沒有聲音的槍。”
生:“槍聲有多大?”
師:“80~100分貝。”
生:“那就是說,會震得耳朵疼?”
師:“是的。”
生:“在那個地方,打鳥犯不犯法?”
師:“不犯。”
生:“您確定那只鳥真的被打死啦?”
師:“確定。”
此時,老師已經有些不耐煩了:“你只需要告訴我還剩幾只鳥就行了,OK?”
生:“OK!鳥里有沒有聾子?”
師:“沒有。”
生:“有沒有鳥智力有問題?呆傻到聽到槍響不知道飛的?”
師:“沒有,智商都在100以上!”
生:“有沒有關在籠子里的?”
師:“沒有。”
生:“邊上還有沒有其他的樹?樹上還有沒有其他鳥?”
師:“沒有。”
生:“方圓10公里呢?”
師:“就這么一棵樹。”
生:“有沒有殘疾或餓得飛不動的鳥?”
師:“沒有,身體都倍棒!”
生:“算不算懷孕肚子里的小鳥?”
師:“都是公的。”
生:“都不可能懷孕?”
師:“………我暈!絕對不可能!!”
生:“打鳥的人有沒有可能看花?保證是10只?”
師:“肯定沒有!10只。”
此時,下課鈴聲響起,老師腦門上的汗已經流下來了,但學生仍繼續追問。
雖然這只是個笑話,但是學生的想象力絕對不容小覷。陶行知先生有這樣一首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現在的孩子他們喜歡腦筋急轉彎,喜歡鉆牛角尖喜歡爭論和辯論,腦子里想的有時真的比成年人還要多,你說,教師光有一池水夠嗎?
教師有一桶水甚至一池水都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而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每節課都要有充分的準備,平時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課堂上少出洋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源頭活水。
我在教學“口語交際”時,做了大量精心的準備。因為這是要求進行一次辯論活動,培養學生有理有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觀點的能力。學生們以前很少參加的辯論會,不能完全弄懂辯論會的程序和內容,針對這些方面,我首先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學習、詢問別人等方式,去了解“什么是辯論?”“怎樣辯論?”等內容,通過查找資料,準備符合自己觀點的辯論話題。與此同時,我也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結合自己的了解,查閱了《演講與口才》等與辯論有關的雜志,使自己對辯論會的準備、過程、內容都有了一個更深刻的了解、更全面的認識。辯論活動自然開得非常成功。
教師并不是一個“無所不知”的先生,但是站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就要用心去培養、教育學生。對于自己無知的一方面,一定要不斷地補充、不斷地積累,使自己擁有更多的知識,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溪活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更豐富的知識。對于教師而言,并不是每天完成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還應該積極進行業務知識及其他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專業素質。教師對所教之課,必須有一個比較深刻、系統的了解,包括該學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許多老師對自己專業外的知識簡直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這是非常可怕的。教師還要提高現代化意識,許多老師不是不想現代化,而是沒有現代化意識,好像現代化是年輕人的專利,殊不知,現代化是跟上時代的標志。教師要廣為博采,厚積薄發。
當然學習是學生自己的活動,教師要真心實意地把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要信任、尊重、關懷每一個學生,并為他們提供思考、發問、表現、創造及嘗試成功的各種機會,使他們真正做到能夠自主學習。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