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亞 雷良海
摘要:本文利用我國39個行業2005~2010年的面板數據為樣本,借鑒Jeffrey Wurgler (2000)提出的行業投資彈性系數模型,對我國工業行業內部資本配置效率差異進行研究。研究發現:中國資本配置效率整體較低且波動較大;工業內部各行業的資本配置效率差異大,大部分行業資本配置效率較低,甚至為負,出現資本配置效率無效率現象。
關鍵詞:工業行業資本配置效率行業差異Jeffrey Wurgler 模型
一、引言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發展與金融創新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新經濟的興起提供了更加發達、有效的市場環境。工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國民經濟也隨之飛速發展,但由于工業行業受到市場環境、行業狀況、企業運營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使其資源配置效率出現低效率甚至無效率的情況。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目前國家對工業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利用我國39個行業2005~2010年的面板數據為樣本,借鑒Jeffrey Wurgler (2000)提出的行業投資彈性系數模型,對我國工業行業內部資本配置效率差異進行研究。宏觀地評價中國90年代工業各個行業的投資增長與利潤增長之間的關系,并嘗試分析相關聯的資本市場的問題與成因,從而為金融評價與診斷,進而為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提供研究的素材。
二、 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對資本配置效率進行的研究較多,國外研究主要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衡量方法。一是邊際產出均衡法。這種方法認為,資本在具有不同效率的行業間流動時,將使各行業的資本邊際產出率趨于相等。因此,可用各行業的資本邊際產出率的差別程度來判斷一國的資本配置效率。按照這一方法,Atsuku(1999)研究了韓國促進重化工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對行業內資本配置的影響。二是彈性系數法。這種方法認為,金融體系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著在高資本回報率的行業(項目)內繼續追加投資,在低資本回報率的行業(項目)內適時撤出資本。這樣,就可以用資本對于行業(長期)盈利能力的敏感性作為衡量社會資本的配置效率的主要指標。Jeffrey Wurgler (2000)從這一思路出發,對資本配置效率進行了測度,認為資本的最優配置取決于投資增長與工業企業產值增長的相互協調程度,在產值增加的行業追加投資、在日趨衰退的行業減少投資,是資本配置效率高的表現。因此,投資變動對工業增加值變動的彈性系數能較好地反映資源配置效率。循著這一思路,Jeffrey對65個國家在28個行業中的資源配置情況進行了研究,其結論是,那些金融體系較為發達、更注重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國家,其資源配置效率較高。
近年來,我國學者也對資本配置效率進行了研究,主要采用了兩種方法。一是Jeffrey的彈性系數法。如韓立巖和蔡紅艷計算了中國90年代各個年度的資本配置效率,發現1991-1999年我國資本配置效率的平均值在0.0311-0.0375之間,屬于很低的水平;劉贛州對中國工業行業的資本配置效率進行度量,發現中國資本配置效率不僅很低,而且有下降的趨勢;韓立巖、王哲兵(2005)對我國資本配置效率的整體水平、動態變化及行業差別進行了研究,發現我國資本配置效率處于較低水平,投資除受工業價值增加影響外,對國家宏觀政策等外部因素也較為敏感,各行業除市場配置的資金外還有部分自發投資。二是邊際產出均衡法。沈能(2006)對我國地區間的資本配置效率差異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東西部邊際產出資本效率差距逐步上升。因此,創新和完善制度安排,使資本配置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是促使資本配置效率更為合理化的重要舉措。
國內外前期的研究成果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鑒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促進了資本配置效率領域的研究進展,但是已有的研究主要側重整體及區域角度研究資本配置效率問題,從工業行業內部的角度研究資本配置效率的很少,尤其是從工業行業的內部差異角度研究資本配置效率。本文將采用Jeffrey的彈性系數法,從工業內部行業層面來研究我國的資本配置效率,包括全國總體資本配置效率和各行業的資本配置效率,并對造成各行業資本配置效率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
三、 區域資本配置效率實證分析
(一)我國工業行業的總體資本配置效率
對于工業資本配置效率的測定,本文借鑒Jeffrey Wurgler(2000)提出的資本配置效率模型,基本思路是:最優的資本配置效率應該是增加對成長型工業的投資,減少對衰退型行業的投資。即:
ln=■=αj+ηj ln■+εijt (1)
其中,I 為行業固定資產凈值年均余額,V為工業增加值,下標 i 表示行業,j表示國家,t為年份,ηj衡量投資對工業增加值變化的敏感程度,可表示為資本配置效率。
本文選取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2005-2010年39個工業行業的固定資產凈值年均余額和利潤總額指標,所采用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根據面板數據的隨機影響變截距模型,可以得到下面的結果:
ln=■=0.1097+0.2258ln■
t-value(P-value) 7.9152(0.0000)6.9184(0.0000)
上式表明,我國2005-2010年整體的資本配置效率為0.2258(F=48.1145,D.W=1.9477)。從模型(1)的回歸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2005-2010年的資本配置效率為0.2258。
而Jeffrey Wurgler(2000)考察的65個國家中,各國的平均資本配置效率為0.429。資本配置效率最高的為德國(0.998),其次為新西蘭、瑞士、日本、美國。資本配置效率高的國家幾乎都是發達國家。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資本配置效率普遍較低,有些甚至顯著為零。同Jeffrey Wurgler(2000)(表1和表2所示)的研究結果相比較,我國的資本配置效率明顯低于各國的平均水平,可見我國的資本配置效率還處于較低水平。
(二)中國工業內部各行業的資本配置效率
在面板數據中,對于不同的個體,當其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存在顯著性差異時,可以建立回歸系數不同的面板數據模型。因此,本文假定工業的資本配置效率存在行業差異,測定資本配置效率的行業差異,本文采用固定影響變系數模型,運用eviews統計軟件,可得到下面的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各個行業的資本配置效率是不一樣的。從具體的行業來看,資本配置效率普遍較低,有些行業甚至為負。本文認為,產生上述結果的直接原因是投資與利潤創造的不匹配。一些傳統制造業的利潤增長率低,但是投資仍然在不斷增加,最明顯的是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改變投資與利潤創造不匹配的狀況,必須讓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通過市場使資本要素從利潤創造力弱的傳統制造業流向利潤創造力強的高科技產業,而利潤創造能力強的裝備制造業也能通過市場吸引大量資本流入,在資本充足條件下加快發展。
(三)我國動態資本配置效率回歸結果
接下來我們對2005-2010年我國39個工業行業共234組固定資產凈值年平均余額增長率和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數據進行動態分析,得出我國2005-2010年各年度動態資本配置效率值,結果如下圖1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我國工業行業資本配置效率近年來波動程度較大,呈“U”型。2006年我國工業資本配置效率為0.5607,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2008年下降為0.1263;2009年我國工業的資本配置效率為負,為-0.0571,反映出資本配置的無效率;2010年資本配置效率開始好轉,資本配置效率達到0.6074,處于比較好的水平。這一結果說明我國工業的資本配置開始向投資回報率高的行業流動,資本配置的優化有利于工業的發展。我國工業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有關。資本在市場化條件下可以在投資回報率的引導下自由流動,由市場實現資本優化配置。目前,中國的市場化進程在逐步加快,但是,資本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還受政府的干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本的優化配置與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結論
我國工業資本配置效率整體較低且波動較大,工業內部各行業的資本配置差異較大,大部分行業的資本配置效率較低,有些行業資本配置效率甚至為負,出現無效率的現象。并且由于資本市場化及政府干擾的影響,使近年來我國工業行業資本配置效率出現較大波動,呈“U”型。
因此在我國資本配置效率低的情況下,國家可通過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高新技術指導方針等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上述研究結論給我國提高工業的資本配置效率提出如下啟示:(1)加快市場化進程,充分發揮市場的要素配置作用,使資本按照回報率高低自由流動,實現資本優化配置;(2)縮小行業差異,政府在放開配置決策權的同時要合理引導資本流向,降低行業之間資本配置傾斜幅度;(3)資本配置效率問題與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緊密相關,因此要大力促進金融市場特別是信貸市場的規范發展;(4)企業作為資本營運的主體,要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5)針對影響資本配置效率行業差異的因素,相關部門可以采取差別對待的政策,努力將有著不同成長性的行業區分開來,使成長性好的行業以及缺少資金的新興行業能夠得到足夠的資金,而使日趨淘汰的行業縮減企業規模,占用有限的資金,以實現資本的最優配置及我國資本配置效率整體水平的提高。由于數據的時間跨度較短,結論的可信度還需進一步的跟蹤檢驗。
參考文獻:
[1] Jeffrey Wurgler.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J]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 (58) :187 - 214.
[2] Atsuku Ueda.Measuring Distortion in Capital Allocation -the Case of Heavy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in Korea [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1999 ,21 :427 - 452.
[3] 韓立巖 ,王哲兵.我國實體經濟資本配置效率與行業差異[J ] .經濟研究 ,2005 , (1) .
[4] 劉贛州.資本市場與資本配置效率: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J ] .當代經濟研究 ,2003 , (11) .
[5] 沈 能 ,趙建強.我國資本配置效率的區域差異分析及成因分解[J ] .當代經濟科學 ,2005 , (11) .
[6] 劉贛州.中國經濟增長中資本配置效率的實證分析[J ] .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2003 , (6) .
[7] 韓立巖、蔡紅艷,2002a : 《我國資本配置效率及其與金融市場關系評價研究》 , 《管理世界》 第1期。
[8] 韓立巖、蔡紅艷,2002b : 《基于面板數據的中國資本配置效率研究》 ,《經濟學季刊》 第3期。
[9] 沈 能 ,劉鳳朝. 我國地區資本配置效率差異的實證研究: 1980 - 2003 [ J ]. 財經論叢 , 2006 (3) : 39 -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