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迎新
小學生寫作文力求發自內心、無牽無掛、自由自在地寫。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學的現狀卻是束縛太多,捆綁太緊,以致學生的作文駛入“套路”的軌道,難免出現“湊、抄、套”;習作內容表現為“假、大、空”。很明顯,這種現狀與新課標中有關作文教學的總目標和指導思想是背道而馳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對這種趨勢進行扭轉,對這種弊端進行根除。筆者現結合多年的思考與實踐,就小學作文教學談談看法。
一、突出“真情實感”。
通過背誦優美詩詞和優美句式來豐富作文內容,增添文章文采無可厚非。但要避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防止“唯考是圖”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作怪。有的學生為了考試得高分,不是抒發真情實感,而是華麗詞句的堆積和華而不實的渲染。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語言,而是套用所謂的“范文”,以至于語言幼稚,次序混亂,表達不清,主題不鮮明。同時出現了學生“作文是一套、內心又是一套”的“假大空”的現象。完全違背了《義務教育新課程語文標準》提出的“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精神和實質。對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為做人而作文”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樹立“寫作是為了適應未來工作與生活所必需的生存能力”的思想,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大膽地創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撻“假、丑、惡”;讓學生在作文中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發展,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既豐富多彩,又能激發學生健康向上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二、以學生為主體,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作文教學幾乎都是老師統一命題,一個語文老師所教班級的所有學生作文課幾乎都要寫同一個題目。學生對此產生了厭煩情緒和抵觸情緒,久而久之,學生普遍存在著害怕作文的心理。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作文教學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構建開放的作文教學模式。如作文前的開放模式:作文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提前告訴學生下一節課的作文主題內容,讓學生在作文教學前有充分的時間通過網上搜集信息,查找資料,收集整理相關信息,做到對作文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充分準備。這樣使作文教學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習空間,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收集信息、儲備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等到作文課時,學生便可文思泉涌、有話可說。作文教學時要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氛圍,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表達內容,自主選擇表達方式,讓學生在作文中充分地展示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充滿幻想和想象的內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以及紛繁復雜的人生,讓學生大膽地、自由地吐露真情。此外,在校園內建立學生習作園地、校報、???,不分年級和班級,學生只要自己認為好的文章,都可以在此張貼,公開發表,接受全校師生的評價;在社會上,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積極向校外的報紙雜志投稿,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快樂,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作文教學是最富有個性的學習和創造活動。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意識。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寫作的束縛,實現寫作的個性化。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創意表達。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拋棄程序化的求同綱領,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隨個性特點選擇表達方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正實現“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如在教古詩《墨梅》一課時,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初步感知,接著我說:“同學們,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墨梅,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把詩人筆下的墨梅圖展示出來,喜歡唱歌的同學,可以把這首詩編成一首歌,喜歡寫作的同學,可以把這首詩編成一篇散文?!边@樣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機會展露才華,從而享受成功的快樂。教師應多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生活空間,讓豐富的社會生活信息、奇異的自然風光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熱點,搜集新奇的作文素材,拓展個人的生活空間,塑造個性化的風格。
四、改變作文教學的評價觀:從“甄別選拔”走向“賞識激勵”。
傳統的作文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往往只考慮學生作文本身的優劣,不考慮學生的寫作過程,不重視學生自身的水平的提高。針對這個問題,在評價目的上,要淡化甄別和選拔功能,要多賞識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不能緊盯著學生習作中的錯字、病句、錯誤的標點符號等,要從整體看選材是否恰當,中心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具體,等等。要盡可能多地尋找習作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一滴,我們都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不當之處,應該用委婉的語氣、商量的語氣提出修改意見,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在評價過程上,要關注學生作文能力提高和學生作文素養的養成過程。要改革作文評價模式,可將教師評語與班內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教師的評語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具針對性、啟發性和鼓勵性的評語。根據學生的不斷進步,讓評語發揮針對性、啟發性和鼓勵性的作用,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評語成為春風溫暖學生內心,像細雨滋潤學生心田,像鑰匙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像火炬照亮學生的未來,像種子埋在學生的心里,待條件成熟會開出燦爛的花朵,結出碩果。
總之,要轉變作文教學的觀念,把握好作文方法的指導,優化作文教學策略,改革作文的評價模式,加強作文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把作文課堂變成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寫作平臺,努力創建作文教學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胡敏刊.淺談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培養[J].中學語文研究,2009,10.
[2]易方達.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王明和.如何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J].山西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