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要: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至一個新的水平。但現階段,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或將成為阻礙新課改開展的主要障礙。本文圍繞存在的問題,結合作者實踐,闡述其對策。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對策
蘇教版新課改實行,中國教育走出改革的重要一步。新課標要求:1.老師做好角色轉變,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著眼全體學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師生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2.老師用新的授課方法,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創造力的培養,努力將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3.老師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夠自己設計、制作各種教學工具,把抽象的知識和概念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學生可以直接動手、操作的過程。4.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開闊本學科視野,需具備與本學科相關的基本知識,了解本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橫向發展的關系,能夠系統地教學。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理論來支持自己的教育工作。
新課改之后,各學科的教學都面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高中數學教學。為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1.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初、高中數學知識跨度太大。
初中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定義不完全,如函數定義和三角函數的定義。而高中數學注重邏輯思維和分析理解,立體幾何對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困難。教材的定義也非常多,知識量非常大,證明非常嚴格。這造成一些同學學習不適應,成績下滑。
1.2老師課堂角色轉換難度大,探究式學習的度難把握。
老師是終身職業,一干就是幾十年。一些數學老師都是參加工作十幾年、二十年的老教師。由于職業習慣和觀念認識的局限,這些老師很難在教學風格上做出較大的變動。同時,對于探究式學習方式而言,要求在課堂可以討論。討論和講學的時間分配關系著課堂的效率問題,尤其是討論的效率[1]。老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討論出結果而又不失去討論的意義是一個難題。老師眼中往往重視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放任成績不好的學生。
1.3學生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剛升入高中,學生在思想上還沒有認識到高中與初中的不同,依舊有很大的依賴性。跟隨老師的慣性走,不能主動學習,沒有學習計劃,課前不預習,課上只能忙于記筆記,根本不能理解老師講課內容,領會知識內涵,做題只會記憶步驟,沒有自己的思考。學生以為課后只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萬事大吉,殊不知總結的重要性。課后沒有把老師講課內容及時整理,總結各個知識點的聯系,不能靈活學習。
2.對策
2.1做好初高中數學知識的銜接。
高中數學老師深知高中數學難度大,學生學習困難多,老師應該在教學時候把握好難度,把抽象的理論知識、概念,用一些轉換的方法將其形象化,讓學生容易接受。應該多鼓勵,給學生自信,使學生對高中數學有更深刻的認識。改變思想觀念,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高中數學的困難,讓學生從基礎做起,打好基礎才能建高樓。
2.2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組織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方法。教師要積極參加,加強交流,相互學習,選出精品課程供大家觀摩學習。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老師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不該有好壞之分:勸誡成績優秀學生不能驕傲,不能懈怠,要更上一層樓;激勵鼓舞后進學生不氣餒,從基礎抓起,努力學習提高成績,表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給他們信心。對待后進生不僅要有耐心、愛心,還要給予足夠的關心。
2.3指導學生利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的基礎,學習方法又因人而異,這更加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引導學生用數形結合法,將抽象、難懂的函數,立體幾何等問題以圖形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有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一道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能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使學生學習更有張力,挖掘學生潛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身實力。教授學生考試技巧,每種題型的突破方法,遇到難題時候的得分方法,并要求學生及時地查漏補缺,逐步完善。
2.4關愛學生,增強他們的存在感。
老師也是父母,也疼愛自己的孩子。老師需要做的是把父母之愛放大,疼愛自己的學生,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關心、呵護學生,容忍學生的過錯。不只是學習上,學生在生活上更需要老師的關懷,尤其是遠離家長的住校生。學生是家長的掌中寶,也是老師的掌中寶。學生在學校有了和在家里一樣溫暖的感覺,在學習上也會動力十足。
綜上所述,新課標是教育的改革,是一種嘗試,自然會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教師的任務就是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努力解決問題,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與此同時,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順應新課程標準要求,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因素進行不斷完善與創新,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切實提升每一位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暢崢民.對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問題的幾點探討[J].新校園:學習版,20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