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摘要: 環境主要是指我們所研究的主體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它是人們生活于其中,并且影響人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教學環境從廣義上講包括課堂環境、學校環境、學習環境等,因為所有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制約和影響教學的效果。本文討論的主要是局限于學校教學活動中的狹義教學環境概念,主要以環境論為切入點,試析如何改進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環境論創造策略
一、引言
所謂環境,主要是指我們所研究的主體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它是人們生活于其中,并且影響人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這個外部條件的綜合包括社會生活條件、社會關系的綜合和自然條件的綜合。這些從廣義上講都屬于教學環境(課堂環境、學校環境、學習環境等),因為所有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制約和影響教學的效果。本文討論的主要是局限于學校教學活動中的狹義教學環境概念。教學環境能夠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包括大學英語教學。本文主要以環境論為切入點,試析如何改進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關于教學環境論
關于教學環境,國內外諸多學者都提出過自己的見解,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
1.[美]克諾克(F.G.Knirk)指出,教學環境主要指學校和家庭的各種物質因素構成的學習場所。它是由“學校建筑、圖書館、實驗室、操場,以及家庭中的學習區域所組成的學習場所”。
2.[澳]弗雷澤(B.F.Fraser)認為教學環境是由課堂空間、課堂師生人際關系、課堂生活質量和社會氛圍等因素構成的課堂生活情境。
3.[美]霍利(Hawley)認為教學環境“就是一種能夠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溫暖而安全的班級氣氛”。
4.國際教育評價學會(IEA)認為教學環境是由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區環境共同構成的學習場所。
5.[美]辛克萊爾(R.L.Sinclair)認為教學環境“就是那些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條件、力量和各種外部刺激因素”。
我們認為,教學環境是一種特殊的環境。它是指與教學有關,影響教學并通過教學影響人的因素的總和,具體指學校教學活動的時空條件、各種教學設備、校風班風、師生關系等。美好的、和諧的教學環境能夠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激發其積極思考的動力,為學生愿學、愛學、會學創造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來促進大學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擁有一流的英語能力是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增強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呢?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1.英語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
首先,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教師觀、學生觀及教學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每個學生以充分的愛。其次,教師應有效運用必要的交往技巧: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用心主動傾聽;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設身處地地理解學生;有選擇地注意學生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面,以尊重和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最后,充分調動每個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之投身英語教學過程中來,以此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可持續發展。
2.英語教師要講究語言的藝術化
大學英語教學與母語教學不一樣,學生接受的是另一種文化,所以英語教師必須講究自己語言的藝術化,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為此,英語教師要注意這么幾點:教學語言貴在精約,應避免大話、空話、套話、口頭禪或喋喋不休;教學語言重在導向,應在教學過程中深刻發揮引導作用,以助學生思考問題、深入探究、解決疑惑;教學語言要新而善變,力求避免陳舊而呆板,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語言應生動形象、富于情趣,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3.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大學英語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師僅僅傳授給學生英語語法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讓學生知道如何應用。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如在課堂上播放英語原聲電影或原聲歌曲,讓學生對英美文化有足夠的認知,學會進行跨文化交際。
四、結語
教學環境論給我們很多啟示,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必須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欲望,讓其愿意學、主動學,并促使他們積極運用,學會與別人進行跨文化交際與溝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學得的英語知識才能長久,為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25.
[2]夏紀梅.教案設計:外語教師創新能力的表現[J].外語界,2003,1:57-59.
[3]張正東.中國外語教學法理論與流派[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453.
[4]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