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山
摘要: 本文對大學生英語寫作句子中常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從詞的用法、時態表示、句子的構成、一致性和語義的表達五個方面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糾正錯誤的方法以避免英語寫作中出現類似的問題和錯誤。
關鍵詞: 大學生英文寫作句子常見問題
英文寫作是英語表達的一種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是理論與實踐統一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它不僅對所學知識起到加深認識的作用,還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和組織能力。《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有明確的規定:能用常見的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能描述個人經歷、事件、觀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出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語篇連貫,能在一般或應用寫作中使用恰當的寫作技能。[1]但教學實踐表明,有多數學生寫出的英語文章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句子方面出現的錯誤尤為嚴重,直接影響了文章的質量,無法達到課程教學的要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對多數學生英語作文中句子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和錯誤進行了收集和歸納,從詞的用法、時態的選用、句子的構成、一致性及語義的表達共五個方面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糾正錯誤的方法以避免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出現類似的問題。
一、句子中詞匯的誤用
詞匯是句子構成的基本要素,使用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句子的句法結構是否正確、語義表達是否貼切,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詞匯語義的記憶。有些學生雖然記住了詞義,但是詞性模糊、詞的用法和搭配不清楚,容易在句子中出現錯誤,例如:
1.Studying abroad may be improve the student ability.
2.You should abroad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computer.
3.In now society,the traffic of cities becomes worse and worse.
4.Teenagers benefit a lot according to study abroad,such as,they can make new friends.
分析:第一句反映了學生對詞匯的詞性、用法掌握不夠準確,想當然地把“may be”和“maybe”等同起來,其實它們的詞性、用法和語義大相徑庭。“May be”是兩個動詞(情態動詞+系動詞),后跟表語,而“maybe”是副詞,表示一種不肯定的語氣,其用法和在句中的位置相對靈活。根據句法和語義,“may be”應改為副詞“maybe”才對,否則就與后面的“improve”在句法結構上相沖突。第二句“abroad”(adv.國外,海外)語義不恰當,而且所處的的位置應該由動詞來充當,結合句義“豐富計算機知識”不難看出“abroad”應該是“broaden”(v.擴大,加寬),這樣句義就通順了。另外,詞形相近容易混淆的詞還有“board”(n.木板,膳食費用;vt.提供膳食,上船、飛機等),“aboard”(adv.& prep.在飛機、車或船上),“broad”(adj.& adv.寬的,闊的,寬闊地);“Broaden”是broad的動詞形式,混淆詞形就會造成語義和句法方面的錯誤,如在一篇有關對出國留學進行評論的作文里,本來應為“go abroad”,但“abroad”寫成其他詞形的學生大有人在,因為該詞在文中出現的頻率頗高,據統計,有位學生在該詞的用法上是一錯再錯,整篇文章里出現了八次相同的錯誤,這種錯誤讓人啼笑皆非。第三句的“now”的用法錯誤主要是受到母語的影響,是套用漢語語序的英語表達,完全沒有顧及英語“now”的詞性(adv.)和用法,違背了副詞不能修飾作名詞定語的句法規則,根據語義把“now”改為“modern”從句法和語義上都比較穩妥。最后一句出現了兩處錯誤,一是“study”的詞型,在句中沒有瞻前顧后,“abroad”可以修飾動詞,但也可修飾動名詞,實際上“according to”已限定了后面詞的用法,介詞“to”后跟名詞或動名詞性短語作賓語,因而“study”應該為“studying”。二是“such as”(副詞短語,“例如……像這種的”),表示列舉時后面跟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因而應改為常跟句子的短語“for example”或“for instance”。
二、時態選擇的錯誤
英語句子中出現時態選擇錯誤主要是因漢英兩種語言在時態表達形式上的差異引起的,學生習慣了漢語表達的習慣,注重詞義選擇而忽略了英語時態的表現形式和詞形的變化。漢語主要通過表達時間的具體詞語或者通過表示狀態的助詞,如“著”、“了”、“過”來體現動作、行為或狀態存在和出現的時間,而不是通過動詞自身的形式及謂語結構的變化來體現的。英語除了用時間狀語表示外,有些句子沒有時間狀語,這時句子謂語動詞的形式就要依據不同的語境而變化,否則就會造成英語句子在時態方面出現錯誤。例如:
1.Once I have an experience for this job.
2.At that time people are enthusiastically to help those who need help.
3.We have a very good time in those unforgettable days.
4.It has been proved long long ago.
分析:以上四個句子均含有表示時間的狀語如第一句的“once”,第二句的“At that time”、第三句的“in those unforgettable days”和最后一句的“long long ago”,很顯然它們是時間狀語的標志,如果細心一些,就不應該出現時態形式上的錯誤。這些句子都是過去發生的行為或存在的狀態,屬過去時的范疇,因而第一句的“have”,第二句的“are”,第三句的“have”和第四句的“has been”應分別改為“had”,“were”,“had”,“was或had been”(過去完成時)”。有時句子沒有明確的時間狀語,這時就更容易出錯,如:
1.I plan to play with my classmates first,then go home.
2.My holiday end up with the unforgettable memories and the questions.
3.I go to park for walking,we have a good time.
4.I have been 21 years old but cannot do anything for them except spending the money they have made hardly.
分析:首先要說明的是前三句出自國慶節過后老師布置的課后英文作文“My National Day”,要求學生描述一下自己在國慶假期里的體驗與感受,前提不言而喻,描述過去的見聞與感受,句子的時態總體上應當是過去時。另外第一句里的“first”和“then”也表現了動作的先后順序,都是過去完成的動作行為,因而謂語動詞“plan”和“go”應采用它們的過去式“planned”和“went”。第二句表示“假期結束了,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和問題”。既然結束了,動詞短語“end up with”就應該用過去時“ended up with”,否則還存在主語和謂語在人稱、數方面不一致的錯誤。第三句表示“我去公園散步,玩得很高興”。也是對過去行為和感受的描述,該句中的“go”和“have”應該為過去式“went”和“had”。最后一句的漢語意思是“我已經21歲了,花著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而無能為力”。此句表示目前的那種無奈與痛惜心情,可以采用一般現在時,但翻譯時應盡量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不能過分依賴母語的表達方式,“21 years old”表示目前所處的年齡段和狀態,用一般現在時表示即可,因而按英語表達習慣“have been”應改成“am”。出現這樣錯誤另外的原因可能與學生對時態的理解上有偏差,他們可能認為凡是描寫某種狀態的就用一般現在時,這與英語語法中規定的不受時間限制的客觀存在,如“一般現在時的這種用法多用于狀態動詞,也可用于動態動詞,表示客觀真理和科學事實、格言及其他沒有時限的客觀存在。”[2]但作文中對過去經歷和感受的描寫與英語語法的這項規定不應混為一談。
三、句子的結構問題
謂語結構的錯誤是英語作文中比較嚴重的錯誤,具體表現為句子的謂語構成存在缺陷,如謂語動詞詞形不正確,缺少謂語動詞或不同行為的動詞堆放在一起造成結構混亂和形式上的錯誤,從而導致英語句子中謂語的錯誤。例如:
1.I will very happy.
2.They thought we can through this way to learn more good things abroad.
3.Everyone should by bus instead of by car as for as possible.
4.Many people are very like it.
5.So the best choice is keep silent.
6.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分析:在分析之前首先對英語的句子結構應有所了解,英語句子分為不完全句和完全句,不完全句通常用于非正式文體,指在一定上下文中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英文寫作屬于正式的書面文體,其中的句子完整,語言使用比較規范,句法結構比較完備,符合英語句法的規律。一般來說,現代英語主要有五種基本句型,每種都含有謂語,它們的結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連系動詞(linking verb)后跟主語補語(subject complement),補語可以由名詞詞組、形容詞詞組、介詞詞組、副詞詞組及其他相當于名詞詞組的分句結構;另一種謂語動詞是由及物動詞(transitive verb)、不及物動詞(intransitive verb)、助動詞(auxiliary verb)或情態動詞(modal verb)與其他動詞組合而成。[2]按照英語的句法規律和謂語構成的特點,我們可以把以上六個句子分為不同的類別。前三句的謂語結構存在缺陷,如第一句的“will”、第二句的“can”和第三句的“should”都是情態動詞,它們需要和動詞原形一起才能構成句子的謂語,“very happy”、“through this way”和“by bus”的詞性不符合這一句法規定。因此第一句應在“will”和“very happy”之間加上單詞“be”,第二句中把“through this way”這個方式狀語放到句尾,并把“to learn more good things”里的“to”省掉后提前,緊接在“can”之后,第三句是在“should”和“by bus”之間插入“go out ”或“go to work”,這樣不僅滿足了句法要求,還符合句子的語義表達。第四句和第五句主要是受漢語句序的影響而沒有按照英語句法去表達,造成了句子謂語結構方面的錯誤。英語句法中,系動詞后不能直接跟動詞原形或者兩個原形動詞不能直接放在一起(除非省去“to”的不定式),這是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再強調的問題。具體的改法是第四句把“are”和“very”(不能直接修是動詞)去掉,句尾加上“very much”。第五句是在“is”和“keep silent”之間增加“to”,把動詞原形變為不定式,系表結構做謂語。最后一句是存現句,本身已有謂語結構,但“use the Internet”以動詞原形的形式出現在句子中,與句中的“are”在結構上形成沖突,不符合英語的句法。根據前后部分間的語義關系,在“people”后只需加上關系代詞“who”,把后面的部分按定語從句處理,就符合英語句法,整個句子的結構一目了然。
四、英語句子的一致性問題
句子的一致性(concord或agreement)指句子成分之間或詞語之間要在人稱、數、性等方面保持協調關系,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主語和謂語動詞之間數的一致、人稱的一致、主語和主語的補語之間、賓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也存在著一致關系;人稱代詞、某些限定詞和它們照應的對象之間也要保持人稱和數的一致。忽略了這些語法規定,英語句子的句法就會出現一致性方面的問題。例如:
1.Everyone want to go out in their own cars.
2.I think the government ought to tak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First they can send more traffic policemen to control the driving cars at the crossing.
3.You will see many different looks on the mens face, such as worry,anxious,peace etc.
4.I want to know my fathers idea and so my father is.
5.I felt very proud that I can help him.
分析:第一句有兩個不一致的地方,首先是單數形式的“Everyone”(每個人)在數量上與其后復數形式的謂語動詞“want”不一致,其次是“Everyone”與后面對應的代詞“their”和名詞“cars”在數量形式上表達不一致,因而“want”應該用單數形“wants”,后兩個詞也應改為單數形“his”和“car”或采用另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只用把“Everyone”改成“All”,這樣主語、謂語、代詞和賓語在人稱、數量上就能保持一致。第二句“the government”(政府)與后面的代詞“they”(它們)在數量表示方面不一致或者說前后句的主語不一致,容易產生誤解,因而“they”應改成“it”。第三句的“such as”(例如)所列舉的一系列的事物通常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而“anxious”(憂慮)是形容詞,與同處于一個并列結構中的其他名詞“worry”和“peace”詞性不一致,它應改為名詞形式“anxiety”。第四句“my father is”(我父親也是這樣)是表示強調的縮略語,強調“父親也想了解我的想法”,這時句序不僅要倒裝,而且謂語動詞的屬性前后應該保持一致。系動詞“is”與前句的行為動詞“want”是不同屬性的動詞,因而后句要借助動詞“does”代替前面的動詞短語,這樣后句應改為“so does my father”。最后一句的“felt”和“can”在時態運用上明顯不一致,它的句意是“我幫助了他人而感到自豪”,這件事是過去發生的,應該用過去時,因此“can”用它的過去式“could”才能在時態上保持前后一致。
五、語義的表達方面的錯誤
在英語寫作中,語義的表達并非簡單地用英語單詞把所要表達的內容寫出來,除了要按照英語的句法要求外,還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同時盡量采用比較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和習慣,力求使自己寫出的語句既“形似”又“神似”,不至于出現漢語式的英語(Chinglish)翻譯,出現似是而非的表達錯誤。例如:
1.As an old saying goes:“Everything has two coins.”
2.But faces speak louder than word,as time went on,they will adapt to the life abroad.
3.My house is poor.
4.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s very big and fully.
5.There are mistakes if you said too much.After all,too words lead to faults.
分析:第一句是英文寫作中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常引用的一句話,意思是“凡事都有兩面(有利也有弊)”或“事物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表達的句序完全是漢語式英語,至于為什么用“coins”,我想可能是疏忽造成的,他記住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中的“coin”但忘了英語句子的準確表達,因而句子成了“事物都有兩個硬幣”。該句不妨采用借譯法,借用英語諺語“Every medal has its reverse.”或采用意譯法,用“Everything has its good and bad sides.”和“There are two sides to everything.”來表達比較穩妥。第二句“faces speak louder than word”要表達的意義應該是“事實證明”或“事實勝于雄辯”,但在詞的使用和詞形上都存在問題,未能表達出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根據句義改成“it turns out”或“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較好。后三句的問題較相似,都采用了直譯法,這種譯法有點“硬”,容易造成詞不達意的現象。我們說“家境貧困”時英語一般不用“poor house”(house指的是住宅和房子)而是用“poor family”來表示,因而第三句改成“I come from a poor family.”或“My family is poor.”比較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第四句的“信息量大而豐富”的表達也是沒有考慮英語的習慣,只是簡單地把“大”和“big”、“豐富”和“fully”等同起來,成了漢語式的英語,此句可改為“There are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最后一句出自“Silence is Golden”的作文,它雖然多少也表達出了“言多必失”的意思,但表達的形式不夠簡練、地道,不如用地道而貼切的英語“He that talks much errs much.”“He who talks too much is prone to error.”或“One is bound to have a slip of the tongue if he talks too much.”來替換該句。
要避免上述英文作文出現的句子問題,我認為在學習中就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詞匯的掌握不能僅僅停留在詞義記憶的層面,而要在記住詞義的基礎上熟練掌握詞的搭配和用法,不要因為詞用法這種小錯釀成句法方面的大錯。第二,多動腦,聯系實際,把句子的時態放到現實生活里衡量一下,看是否合情合理,以避免出現時態方面的錯誤。第三,了解英語的基本句法,特別是句子的謂語結構,千萬不要再把系動詞和行為動詞(原形)或者把兩個行為動詞直接放到一起,同時要保證句子的各個部分在人稱、數量和時態方面保持一致。第四,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句法差異、表達習慣,在漢譯英時要靈活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和技巧,使譯文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實在拿不準時應多動手查一下詞典,切忌硬譯或死譯,避免出現“漢語式的英語”這樣的錯誤。第五,在寫文章時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語言流暢、語義連貫,切忌語句的堆砌、主題不明,讓人不理解。第六,在寫作中要及時總結,發現并糾正自己的問題和錯誤,只有經過不斷練習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http://www.edu.cn/20040120/3097997.shtml.
[2]張振邦.新編英語語法(修訂本[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407.
[3]秦秀白.當代英語習語大詞典英漢雙解[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1:921.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漢英雙語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