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敦亮
摘要: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金融機構不斷開發信貸產品來服務中小企業發展。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在供應鏈融資的基礎上推出的“商超供應鏈貸款”滿足了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提升了核心企業競爭力水平、拓展了銀行經營領域,實現了“多贏”。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商超供應鏈貸款;多贏
一、引言
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進一步繃緊了中小企業原本緊張的資金鏈條,部分地區中小企業開始成批倒閉。基于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國家連續出臺多項相關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銀監會要求各主要中資銀行按照“六項機制”要求建立專門針對小企業的專營性機構,并積極加大創新力度,不斷開發適應中小企業需求的信貸產品。以核心企業擔保為基礎,對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進行信貸支持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應運而生,該項業務的出現既解決了中小企業資金瓶頸問題,也為商業銀行開辟了新的業務領域和利潤來源,還使核心企業產品銷售、貨物來源渠道充分,競爭力得到增強,真正實現“多贏”。
二、理論綜述
(一)有關供應鏈融資概念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是銀行與核心企業達成的,面向整個供應鏈所有成員的系統性融資安排。“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
(二)供應鏈融資的種類
目前,商業銀行開展的供應鏈融資業務主要有三大類:
一是以核心企業為風險責任主體,銀行為其上下游企業提供的供應鏈融資。以核心企業為風險責任主體的供應鏈融資是商業銀行以核心客戶的履約作為風險控制的基礎,向其上游供應商或下游的經銷商(產品用戶)提供融資。
二是基于貨權控制和存貨質押的供應鏈融資。銀行對核心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庫存原材料、產成品構進行質押,向企業提供的融資。
三是基于應收賬款的供應鏈融資。銀行利用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因賒銷形成的應收賬款向企業提供融資。
目前,大多數質押監管倉庫都沒有實施信息系統或信息化程度很低,基本上還停留在人工作業的階段,而且第三方同銀行之間也易于形成信息不對稱,形成質押商品監管風險。同時,以應收賬款質押為基礎的融資可能出現單據沒有背書、質權落空或轉移、單貨不一致等技術風險。在當前情況下,基于核心企業作為風險責任主體的供應鏈融資成為當前國內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的主要形式。
三、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推出“商超供應鏈貸款”
2009年4月,齊商銀行在山東城商行系統第一家成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成立一年來,該中心加強信貸產品創新力度,在服務微小企業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經營特色。為商場超市上游產品供應商推出的“商超供應鏈融資貸款”,有效的解決了商場、超市上游供應商融資難問題。
淄博愛瑪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商貿流通企業,是伊利低溫牛奶淄博地區總代理,主要業務遍布淄博市轄內各大商場超市,銷售渠道穩定,經營較好。公司自成立以來,銷售收入逐年增長,2008年銷售收入500萬,2009年銷售收入900萬,2010年銷售收入1400萬元,2011年2000萬元;截止2010年2月,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45萬元,凈利潤59萬元。目前,該公司現有存貨60萬元,應收帳款110萬元,公司法人有一處房產,評估價值45萬元。
隨著市場銷售渠道不斷拓寬以及銷售旺季的到來,公司產品供不應求,為擴大公司規模和補充產品庫存,回籠資金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亟需較大數額貸款資金。該企業首先向某國有銀行申請貸款30萬元,該國有商業銀行規定貸款抵質押品僅限于土地、房地產、存單、國債、銀行票據,由于該企業沒有土地、國債等抵押品,而且房地產評估價值不符合銀行條件,于是企業貸款需求遭拒。隨后,該企業又向農村信用社提出貸款需求,但該企業貸款額超過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額度不符合小額信用貸款條件;房產評估價值45萬元,按照抵押物價值比例發放僅能獲得貸款22.5萬元,手續繁鎖、附加費用高;而公職人員擔保貸款需要三名公務員進行擔保,前后辦完需要二十幾天時間,如果按照常規為該類企業辦理貸款,往往需要較長時間,耽誤了商機。
正當企業融資處于困境時,該企業來到了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該中心接到貸款申請后,通過深入研究其市場特性、產品庫存、結算方式、商戶信用等情況,初步發現:①該企業了經營牛奶行業近二十年,在銷售渠道、銷售經驗上以及抵御市場風險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實力,符合快速消費品生產企業選擇經銷商的首要條件,而且該企業產品具有合理的分銷模式,銷售情況良好;②客戶經理在調查中發現該企業有一個八百平米的倉庫、二百多萬元的庫存商品,具有較強的經營實力;③能夠調查企業產品進出流量以及現金流;④該企業主要供應的東泰商廈有限公司是該中心合作過多年的單位,銀企關系良好,如果東泰能夠對其提供擔保,可以有效避免風險。于是該中心在了解到東泰商廈能夠對其提供擔保的情況下向該企業推薦了“商超供應鏈融資貸款”。
淄博東泰商廈有限公司是淄博市本地一家較大的商場,下有60余家商場、連鎖超市。淄博愛瑪商貿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來就與東泰商廈公司開展合作,向其供應牛奶等產品,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目前是東泰商廈公司牛奶類主要供應商,愛瑪商貿有限公司牛奶銷售額占東泰商廈全部牛奶銷售額40%以上。在了解愛瑪商貿公司當前的困境和銀行擔保條件后,東泰商廈承諾可以僅收取1%擔保費對其進行擔保并輔以應收賬款、產品庫存處置、親人信譽進行反擔保。
在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獨立放款中心詳細審核后,3天后向愛瑪商貿有限公司發放貸款30萬元,執行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30%,低于農信社等金融機構40-50個百分點,快速及時的滿足了該企業資金需求。
愛瑪商貿有限公司只是齊商銀行眾多商超供應鏈融資業務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目前,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已經為淄博市各大商場、超市上游100多家供應商和品牌代理商累計發放“商超供應鏈貸款”2000多萬元,無一筆不良,有效地解決了商場、超市上游供應商融資難問題。
四、經濟學分析
供應鏈融資中,盡管合作企業并非貸款人的唯一下游企業,但其之所以愿意提供擔保,而貸款人在眾多下游企業中選擇合作企業為其擔保,而銀行對擔保的認可,主要是博弈三方為實現各自利益的博弈中,選擇了既滿足其他兩方要求又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策略,從而達成合作均衡的結果。
(一)三方利益訴求的內生機制是合作均衡的基礎
一是對于銀行而言,供應鏈融資是在充分重視企業商業信用的基礎上,推出的新型銀行信用模式,是其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小企業信貸的主要矛盾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問題。因此在供應鏈融資中,風險控制與分散是銀行的第一目標。通過合作企業擔保的引入,建立了高效的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不但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由不對稱產生的外部性風險的可能性,而且依托商業信用鏈條開展信貸業務,有利于銀行穩固和擴大客戶群體,提高總體收益率。
二是對合作企業方商場超市而言,通過實地、庫存和銷售貨款的監控,商超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水平較低,正是由于商超的信息資源優勢和資金管控主動權,使其比其他擔保公司更具成本優勢,因此能為供應商貸款擔保提供1%的優惠費率,遠低于2-3%的市場費率。這不僅可以降低供應商融資的間接成本,同時作為擔保方——商超也在幾乎“零成本”條件下獲得一部分擔保收益。不僅如此,借助商超供應鏈融資,作為擔保方的商場不僅有了充足、穩定的貨源,與銀行的協作關系也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對融資企業而言,利用已有的商業關系,實現了信用提升,獲得了低于銀行平均貸款利率30百分點的銀行貸款,實現了快速融資。與傳統的銀行擔保授信業務相比,以合作企業第三方擔保為關鍵點的供應鏈融資,打通了資金融通雙方的渠道,在穩定商業信用關系,穩定銀企關系,形成利益共生機制上發揮了重要的激勵作用。
(二)擔保企業的反向風險覆蓋機制是合作均衡形成的重要外部條件
合作企業擔保條件下的供應鏈融資業務,實質上是借貸雙方資金風險的轉移和分散。對于借貸雙方來說,無論哪一方出現違約而形成風險,都會不同程度地向擔保企業方轉移。從目前來看,對于資金借貸交易雙方,借出方提前收貸,減少或收回資金供給的風險是極低的。即使發生,對擔保方的影響也是相對和間接地。因此,供應鏈融資風險主要來源于仍是作為貸款人的供應商。顯然在合作企業擔保模式下,單一的商超企業并非供應商的全部下游,因而擔保企業與供應商之間仍然存在結構性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即兩者的信息對應不完整。而此時商超企業為供應商貸款提供全額擔保,其中是存在風險缺口的,即供應商不為擔保方所掌握的那部分業務,如發生風險,仍有可能殃及貸款資金安全,并由此傳導至擔保的商超企業。如果這部分風險不能有效識別、控制和覆蓋,必然影響擔保方的介入態度,從而提高三方合作的利益均衡點,最終導致合作失敗。淄博愛瑪案例中,三方在合作之初即充分考慮了這一點,采取選取占供應商較大分銷份額和控制權的商超企業作為其擔保方,同時以貸款人在擔保方的應收賬款、產品庫存的優先處置權以及貸款人直系親屬擔保作為反擔保措施。提高對貸款人違約風險的覆蓋率,從而提高了擔保方的擔保積極性,促成三方合作協議的達成。
五、簡要結論
齊商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推出的“商超供應鏈貸款”,目前僅對供應鏈上游的企業而不是對鏈條上的所有企業開展信貸業務,還只是“供應鏈融資”的初期形態,但在目前商貿流通領域的末端,具有廣泛的市場空間和“普適性”。淄博愛瑪案例表明,小企業擔保授信業務中,以各方利益訴求的均衡為目標,發揮利益共生的內在激勵機制,同時以制度約束為重要外部條件,實現合作體內風險的合理分布和高效覆蓋,通過合理的內外機制設計,可以形成低成本、廣收益的三方博弈均衡,提高小企業信貸融資效率和成效。盡管其模式簡單,但其尊重客觀事實和商業規律,跳出單個企業的傳統局限,在商業信用鏈條基礎上搭建簡單高效的銀行信用關系,為中小企業突破傳統模式獲得金融資金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在當前大力發展中小民營經濟,擴大民間投資和消費,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具有較強的現實價值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健.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模式研究[J].當代經濟,2009,(11).
[2]余菊英. 我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現狀研究[J].現代商業,2007,(3).
[3]杜瑞,把劍群. 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企業共贏之道——供應鏈融資[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2).
[4]王彩宏.供應鏈融資監管業務財務風險淺析[J].交通財會,2010,(3).
[5]李霞.供應鏈融資的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