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青
摘要: 自主學習是基礎教學的精髓,是學會學習的關鍵,是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優化教學設計,構建高效課堂是解決減負和兼顧成績這一矛盾的關鍵。作者提出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確定合理思維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優化教學設計,提高習題有效性,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 高校課堂教學設計自主學習
《全日制普通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要求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通過閱讀思考啟發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學習見解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優化教學設計,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位教師實現這一要求的法寶。
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它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一、重課標,鉆教材,明學情,清思路。
教學設計首先需掌握課標對本節課的具體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才能找到本節課設計的依據和設計的意圖,在三維目標的處理上才能夠到位。設計教學目標時就要注意“減負”,要“抓綱靠本”,數量不能太多,否則會引起學生的“負重”感。每節課兩、三個目標即可,展示時間一分鐘。
其次,教師應把握教材,科學導學。一堂課的成功,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只有熟知教材,熟知每堂課的三維目標、重點難點,活用教材,科學選用教法、學法、導入方式、活動方式、精選習題等,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再次,每一個教學設計都需要既聯系本地或本校的實際情況,又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整個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
最后,就是需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在整體上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教學思路,各個教學環節,尤其是教學過渡與連接務必做到自然、有序、流暢。
二、貼合學生實際,重視學生,關注學法。
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一)以學生的角度來關注社會生活,選取社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與學生共同討論;(二)對于社會生活有意義的事件有爭議的話題,老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及教學時間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符合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規律。(三)賦予學生已有經驗的意義,進入初中以前學生的經驗已很豐富,我們要利用這一經驗;(四)老師要正確理解自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地位,做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才能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落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高的課堂效率源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做到因材施教,熟知學生的認知情況,對癥下藥,因勢利導,從而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引導學生的知情意行,指導學生進行讀書、思考、討論、分析、總結,以不同的方式真正融入課堂。
三、巧設導入,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導入要引人入勝。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師一定要先聲奪人,組織好一堂課的開端,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習興趣。可用故事、歌曲、游戲等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緊扣教學需要,體現智力價值或活動價值。
良好的教學設計要能深入淺出地把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表達清楚。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過分拘泥于教材,只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上,這會使上課氣氛沉悶。事實上,教學內容雖來源于教材,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結合重點,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有所加工。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學生基礎,對教材的不同處理,教學效果就不一樣。畫龍點睛的教學環節,能開發學生智力,使課具備生動性、形象性。因此教師應依據多變的教學內容和不同年齡的教學對象,靈活設計教學環節。
四、關注教法,靈活運用。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育學生要因材施教,每一節課同樣要根據教材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中運用有效載體,通過談話、情境體驗、小組討論等,體現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課堂教學通過自主參與、小組合作、分層發展、榜樣教育、情境教學、自主探究學習、賞識教育的策略,倡導學生進行讀、寫、論、思,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課堂,體驗人生。同時,必須充分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于課堂教學法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
五、注重時政,巧設活動。
思想品德課注重“人”教育,教師應以知行統一為原則,注重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教師應充分挖掘現實素材,可以是學生身邊的“小事”,也可以是社會熱點,利用這些現實材料更容易打開學生情感的大門,教師應緊扣時代脈搏,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法律、國情教育,提高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
教學設計要充分挖掘現實素材,緊跟時事變化、社會熱點,利用這些現實材料打開學生情感的大門。無論是國家大事:2008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實驗的成功、“嫦娥”升天或“蛟龍”探水等;還是社會熱點:食品安全、校車安全、酒后駕駛、“倒地老人該扶嗎”等;還是校園活動:藝術節、運動會、科技節、各類學校比賽等,只要精心設計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通過游戲、情景劇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以活動為主線,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定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教學目標。
六、精選習題,減負高效。
習題的有效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在余文森課堂教學專題講座中,我聽到了這樣一個報道:亞太地區初中數學水平測試,中國內地平均分比韓國多不到1分,但是它附加了一個說明:中國內地的初中學生花在課外的學習時間,數學這個學科是韓國人的三倍。這個數字令人震驚,難怪學生抱怨作業多。如何兼顧“減負”和成績,就需要教師向習題要效率,大膽舍棄題海戰術。只有教師跳進題海,學生才能跳出題海。教師準備的習題要經過層層篩選,具有層次性、科學性、新穎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良好的教學設計,必能完整地體現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只有利用好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效率才會得到提高,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德平.注重習題研究,提高練習實效.
[2]魏書生.引導教師進行教育科研.
[3]李秉德.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