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
馬自達在中國發展不順的最為重要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其在中國的兩個合資伙伴都過于強勢,而馬自達又顯然沒有大眾汽車的實力,能擺平兩個合作伙伴。
馬自達在中國沒理由覺得煩惱。畢竟,在中國的合資伙伴中,無論一汽還是長安,都名列中國四大之中。這對于在世界汽車陣營中處于二線地位的馬自達來說,理應是一個驚喜。但馬自達在中國收獲的,卻是難言的苦澀。2011年,馬自達在華累計銷售21.48萬輛,同比減少一成,銷量目標完成率不足8成。先前, 馬自達(中國)董事長兼CEO山田憲昭曾自信滿滿的表示,2011年銷量將突破28萬輛。然而,這年馬自達僅完成銷量目標的76%。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去年馬自達銷量下滑很大程度上源于旗下合資企業長安馬自達的糟糕表現,其同比降幅達到15%,而另一個合資企業一汽馬自達也有8%的降幅。將政策和整體市場不佳作為銷量下滑的理由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但另一個事實能映照出馬自達在中國發展的尷尬。同樣是在2011年,雖然優惠政策的退出讓中國汽車行業放緩,但中國乘用車整體仍然能夠保持5%左右的增幅,部分合資品牌仍然能夠保持快速增長。
事實上馬自達在中國發展不順的最為重要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其在中國的兩個合資伙伴都過于強勢,而馬自達又顯然沒有大眾汽車的實力能擺平兩個合作伙伴。先前,由于長期受到福特的掣肘,馬自達在長安福特馬自達中話語權乏力,而在福特實施“一個福特”戰略之后,長安福特與長安馬自達實現分家也在所難免。這個時候,即將獨立的長安馬自達與一汽馬自達在核心車型資源上的爭奪只會更加激烈。
這并非沒有先例。之前,馬自達為了更好地借助中方合作伙伴的實力與資源,將進口車銷售權放在一汽馬自達。但隨著長安馬自達的發展壯大,這種局面的弊端也開始顯露。為了平衡兩家合資公司的利益, 馬自達曾做出國產馬3放在長安馬自達、進口馬3放在一汽馬自達的安排,結果一個車兩個不同網絡銷售的做法不僅給消費者帶來混淆,也影響了馬3的市場銷量,兩家合資企業對于這樣的安排也不滿意。最后馬自達不得不做出調整,把馬3的進口車與國產車都放在長安馬自達銷售。但由于馬自達的進口車總代理商是一汽馬自達,長安馬自達只能通過一汽馬自達獲得進口車,因此上述調整也未從根本上解決馬自達在中國面臨的困境。而截止到目前,馬自達引入中國的車型有5款進口車型由一汽馬自達銷售渠道銷售管理,其他進口車則依托長安馬自達渠道銷售。
在一直理不順與兩個合資伙伴關系的情況下,馬自達開始強勢收權。在本屆北京國際車展之前,業內便有傳聞稱,馬自達(中國)將收回進口車產品的銷售經營權。對此,馬自達汽車董事會主席、社長山內孝回應稱,“進口車銷售,我們并沒有收權的考慮, 而是將品牌管理權收回,在品牌管理、決策、宣傳方面由馬自達中國統一協調,但是銷售依然依托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的渠道開展。” 在將進口車的銷售經營權收歸自己的同時,馬自達一直給予厚望的長安馬自達單飛,目前依然處于沖關階段。由于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調整以及運作昌河生產資質轉移不成功,馬自達在這一變局上也不得不作出思路調整。
據悉,根據主管部門的指導精神,新的合資公司必須滿足有合資自主品牌、技術研發中心與新能源汽車規劃等條件。為了滿足這些條件,馬自達與長安眼下正快馬加鞭籌備合資自主品牌。而長安集團董事長徐留平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今年年內長安集團將誕生首個合資自主品牌,新品牌將作為長安馬自達的合資自主品牌推出。
按照規劃,未來四年,馬自達汽車全球銷量目標是170萬輛,其中中國的銷量是40萬輛,而經銷商的數量也要從目前的420家增加到600家。對照2011年馬自達在中國的銷量來看,幾乎要實現翻番的增長,這注定了馬自達在中國的發展依然不會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