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嵐
【關鍵詞】 嬰幼兒;高熱抽搐;急救護理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6-0913-02 中圖分類號:R 473.72 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69
嬰幼兒高熱抽搐是由于急驟高熱引起大腦運動神經元突然大量的異常放電,導致全身或局部肌群發生不自主的強制性或痙攣性收縮,同時伴有意識障礙的一種神經系統功能暫時紊亂的狀態[1],是嬰幼兒的常見急癥。由于病情危急,且嬰幼兒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導致病情發生發展不可預估,若急救不及時會留下后遺癥,甚至危及患兒生命。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30例高熱抽搐嬰幼兒,現將急救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1.8±1.2)歲;21例體溫39~40℃,9例體溫>40℃;5例患兒有高熱抽搐史。
急救護理
1.首診救護 接診護士將患兒安置搶救室內,立即松開患兒衣領,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造成窒息;立即清除口鼻腔內分泌物,采用面罩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同時以拇指掐患兒的“人中”穴,另一拇指掐患兒“合谷”穴;迅速建立靜脈輸液通路,將包裹紗布的壓舌板放置在患兒一側上下臼齒間,防止抽搐時咬傷舌頭,牙關緊閉患兒不可強行撬開,如有舌后墜,用舌鉗將舌拉出,防止阻塞呼吸道導致窒息。
2.保持呼吸道通暢 高熱抽搐患兒由于喉肌痙攣、氣道不暢易引起呼吸困難、呼吸道阻塞、呼吸障礙等,個別患兒可因窒息死亡;患兒口咽部分泌物增多,或伴嘔吐,嘔吐物誤吸時亦可導致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難,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咽喉部、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嘔吐物,必要時進行吸痰。抽搐時需氧量增加,吸氧可減輕缺氧與腦損傷;將患兒下頜托起,防止舌后墜引起窒息,保證氧氣的順利吸入,提高患兒血氧濃度,改善腦細胞缺氧狀況,防止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發生。注意觀察患兒面色、呼吸頻率、節律、深淺度、血氧飽和度改變,觀察患兒口唇、面色紫紺有否好轉,指趾甲床顏色有無改變并做好記錄。
3.抽搐護理 高熱驚厥患兒體溫>38℃,甚至高達39~41℃時,易引起局限性或陣攣性抽搐。遵醫囑立即給予鎮靜、解痙藥物并觀察用藥后反應。抽搐發作時嚴密觀察患兒意識狀態、瞳孔大小的改變,有無嗜睡、昏睡、昏迷等癥狀,有無口唇紫紺、口吐白沫、呼吸暫停、尖叫、多汗等癥狀,觀察抽搐發作時間、持續和間隔時間、發作次數、發作部位以及發作后患兒的精神狀態,患兒前囟有無膨脹等,及早發現腦水腫先兆,如有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高熱抽搐發作停止后無意識障礙,如有意識障礙多為器質性疾病,呼吸節律不齊是呼吸中樞受損的表現,顱內壓升高時呼吸變深而慢,如呼吸深淺不一,節律不齊、抽泣樣呼吸或呼吸暫停則提示腦疝出現[2]。
4.降溫護理 高熱可導致機體各系統功能紊亂和代謝障礙,以及腦細胞水腫,采取積極有效的降溫措施,是防止反復抽搐及并發癥的重要措施,而物理降溫是高熱病人首選的降溫方法[3]。盡快給予患兒頭額部冰敷、冰枕、冰帽,使頭部快速降溫,降低腦組織代謝,減少腦細胞耗氧量,提高對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腦細胞恢復;同時在腋下、雙側腹股溝部放置外包治療巾的冰袋,并經常更換位置,防止局部凍傷。亦可用溫水或酒精擦浴,采用冰凍輸液等物理降溫措施,以及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降溫過程中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并做好記錄,鼓勵患兒多飲水,防止出汗過多引起虛脫,及時更換汗濕的衣褲,防止再次受寒。
5.一般護理 保持病室內安靜,避免光線刺激,治療和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動作應輕柔,避免一切噪音刺激誘發抽搐。抽搐發作時禁飲食,抽搐停止患兒清醒后鼓勵進食熱牛奶、飲料等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神志不清醒患兒可遵醫囑插胃管鼻飼。保持口腔清潔,注意觀察有無特殊氣味,嘔吐過后及時給予漱口或用生理鹽水輕拭口腔。注意患兒安全,專人看護,防止墜床或碰傷。
6.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高熱抽搐嬰幼兒就診時,家長大多十分緊張、恐懼、焦慮,擔心患兒有生命危險、擔心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擔心基層醫院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等,值班醫護人員應迅速到位立即全力搶救,一針見血建立靜脈輸液通路,沉著、冷靜、動作嫻熟敏捷、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地進行各項搶救工作,并時刻守護在患兒床旁,以取得家長的信任,消除其心理恐懼和對醫療技術的擔憂。針對患兒病情隨時與家長溝通,給予安慰等心理支持,鼓勵家長積極配合治療,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加強對家長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教會患兒發熱時的病情觀察、抽搐的預防措施、如何避免抽搐的誘發因素、抽搐時的應急處理、常用的退熱方法等,指導家長科學育兒、合理喂養、添加輔食、多帶患兒參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發放圖文并茂的健康知識小手冊并指導家長閱讀,講解疾病的急救治療護理知識等。
結 果
30例患兒中,21例經搶救處理后抽搐停止,繼續在我院治療痊愈出院,9例患兒經搶救后神志轉清,仍有輕微抽搐、四肢張力仍高,家屬要求轉上一級醫院住院治療,無一例死亡患兒。
體 會
細菌或病毒侵入機體,導致內源性致熱源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干擾素等發揮作用,刺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升高體溫調控點,產熱增加,引起機體發熱。由于小兒的腦解剖生理等發育不成熟,神經系統功能處于快速發育且嚴重不穩定的狀態,驚厥發生的閾值較低,高熱刺激引起大腦強烈興奮,導致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從而引發驚厥抽搐[4]。嬰幼兒高熱抽搐如急救不及時,可導致患兒窒息死亡。嬰幼兒作為一特殊人群,無法通過語言表述病情,抽搐發生時要爭分奪秒,保持呼吸道通暢至關重要。基層醫護工作者應熟練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急救搶救技術,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嚴密病情觀察,及時對癥處理,準確、及時、高效的護理措施是嬰幼兒高熱抽搐急救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祝益民.兒科危重癥監護與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4.
[2]龔新芳.小兒高熱抽搐的急救及護理[J].華夏醫學,2007,20(4):865866.
[3]吳聲榮.高熱病人物理降溫的護理概況[J].右江醫學,2005,33(2):191193.
[4]曾徳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的急救與治療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10):62.
(收稿日期:2012-07-23 修回日期:2012-10-28)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