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工電子學是所有理工科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作者根據高職教學現狀,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出高職電工電子學教學改革的一些方案。
關鍵詞: 高職電工電子學教學現狀改革措施
《電工電子學》是高職理工科專業所開設的一門涉電專業基礎課程。對于后續專業課程起到很重要的鋪墊作用。下面就其教學現狀和改革措施進行探討。
1.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理科專業招文科生,基礎知識差,基本素質不高,學習方法不會轉換。
由于高連年擴招,以及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化,高職教育已經不是以前過獨木橋才能接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不同的形式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為了能夠招到足夠多的生源,高職院校理科專業大量招生文科生,有的理科班級甚至90%的學生是文科出身。而江蘇省現在的文科生,高一就分科,數學、物理等基礎課程基礎薄弱,理科基礎知識和運算能力嚴重缺乏,并且理科和文科的學習方法區別很大,學生轉換難。例如有的同學甚至連初中學的理想電壓源、電流源都不會畫,采用文科背的方式學習理科的知識,等等。這些都給《電工電子學》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
1.2教學規范并不成熟,學生信心下降,學習風氣有所下降。
有很多高職院校是中專院校升級成大專院校,在硬件教學設施和教學規范方面,有相當一部分采用傳統的中專模式,有待提高,而在學生管理方面采用開放型,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惰性強。長此以往,學生信心下降,學習風氣也有所下降,很多同學在思想上形成了讀書無用論的想法,在行動上開始出現曠課,上課睡覺等現象。這在電工電子的教學中勢必提高了難度,講得再好、再簡單,不用耳聽不用腦想也是無用的。
1.3高職院校在師資、制度、規范、實驗設備上存在問題,有待解決。
自高等教育出現評估體系以來,教師的考核以論文、課題、項目來評判,甚至在有些學校行政崗位優于教學崗位,一線教師資源出現嚴重缺乏,一人同時多個任務,教學效果有所影響,嚴重挫傷了一線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一些高職院校是中專院校升格成大專院校的,在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設、體系建設上尚不完善,制度和規范上的不完善就會造成有些學生找捷徑、投機取巧,從而影響整個學校的學習風氣,直接影響這這門課程的學習風氣。
由于部分高職院校是中專升格為大專的,部分實驗室儀器設備比較老,相關配套元件損壞,很多功能不能使用,即便是新的實驗室,長期做實驗,很多試驗箱的元器件已經損壞,并且沒有得到定期檢修,而實驗設備沒能及時跟上,遠遠不能滿足學校實驗課的需求.
2.教學改革方法探討
2.1教學內容以“夠用為主”,不追求內容上的難度。
高職學校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對繁瑣深奧的理論推導厭倦。在講授電工電子這一專業基礎課時,既要尊重知識的邏輯系統性,又不追求知識體系的完美性,強調必要的基礎知識,剔除理論推導;既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科學性,又要突出實用特點。因為高等教育的學生以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為主,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而對于教學中的基本公式、基本原理的復雜推導,不需要學生掌握,在闡明原理的內退后能夠直接運用即可。
2.2高職院校各個部門制定相應的制度、規范,并嚴格執行,調動一線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改善學習風氣。
很多高職院校從中職院校升格為高職院校后,各個部門的制度、規范要么保持原有中專模式,要么完全放開,完全效仿本科院校,沒有從自身的特點出發,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跟上或者制定了不完善、不執行,讓學生有了投機取巧的想法,崇尚官位主義,大批學生認同“讀書無用論”、“只要及格就行”。這讓一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來自學生思想上的極大阻力,學生不愿意聽,不愿意學,從而影響整個學校的學風、教風。只有從根源抓起,制定嚴格教務制度和傾向一線教師和優秀學生的鼓勵政策,并且嚴格執行,大家都重視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個必須自己付出努力才能獲得成果的過程,才能真正從根源解決學風的問題。
2.3增加實踐學習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
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出身文科,高一即分科,理科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能一下子轉換過來,再加上思想渙散,抗挫能力差,還有課程本身有很多公式、定理,難免有枯燥的感覺。他們對理論課程覺得難學,課下不愿意鞏固練習,時間長了就會主動放棄。但是他們對實踐的學習很感興趣。例如本門課程的實訓,做一個收音機,學生非常感興趣,愿意主動動手去做,課后覺得在實踐中能學到很多東西。針對現在學生的特點,為了提高他們的興趣,理論部分適當減少,夠用就行,不主張面面俱到,增加實踐部分,從實踐中學習理論。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4學校持鼓勵政策,以實驗室為依托,開展課外興趣活動。
學校可以持鼓勵政策,開展一定電子設計大賽,在資金上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開展一些同學們普遍感興趣的小實驗、小發明,比如說萬用表的組裝與維修、定時器的設計等。這樣可以給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有一個施展個性的空間,從而讓他們調動周圍同學的積極性。
2.5建立開放式電工電子實驗室。
傳統的實驗教學環節,實驗課時嚴重不足,且實驗內容、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儀器等基本上都是由實驗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在實驗前,實驗教師一般都會詳細講解,甚至操作示范。實驗時,學生只是在有限時間內按規定的步驟機械的操作,被動的驗證知識,從而影響學生積極能動性及創造性的發揮。實行實驗室開放策略,學生在完成規定的實驗課內容之后,還可隨時走入實驗室,按照個人興趣及能力進行創造性實驗;在實驗中,由學生選擇實驗內容、選擇實驗儀器、制定實驗步驟,處理和分析實驗結果;實驗教師只需給學生以必要的引導,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可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其創造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很多本科院校早已實現了這一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余時間隨時進入實驗室,我院由于師資、實驗設備不足,實驗場地有限,實驗器材方面的保障等問題,離這一步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開放式實驗室是教學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
3.結語
電工電子學教學改革涉及的范圍很廣泛,既與理論教學的改革密切相關,又依賴于師資素質的提高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但關鍵在于教學觀念的轉變,要以能力、素質培養為宗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改革深入、扎實、長期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袁洪嶺,賈端紅,王艷芳,等.電工電子學教學改革研究.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5).
[2]聶瓊.高職高專高頻電子線路實踐教學改革探討.科技信息,2009,(8).
[3]石柳.高職電工電子教學現狀及教學方法探索.宜春學院學報,2007,(8).
[4]王開.《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施.南方論刊,2007,(8).
[5]胡芳,趙亮方,鄭東,等.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改革探索.科技資訊,2007,(10).
[6]朱燕秋.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經驗淺談.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