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邵雪輝
新課改對教師在教育理念、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教學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按照這些標準和要求,對于應試教育下培養出的教師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挑戰和超越。面對這種變革,剛入職的年輕教師由于在教育教學經驗和觀念上還沒有定型,加上接受新鮮事物快,適應尚且容易些;年齡較大的教師要發生這種角色轉變,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那些應試條件下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他們原本在教育教學實踐輕車熟路,可新課改的到來,一下不知怎么教了,這種痛苦和委屈的情緒如果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調適,極易產生對新課程改革信念的動搖、甚至出現抵觸情緒。因此部分老師產生心理應對的合理化、否認、投射心理,常對新課改持否定態度,在行動上表現為“你說你的,我做我的”。這些人最終會是聰明反被心理誤,自己落伍不說,給課程改革造成了負面影響。教師專業化的成長只有靠自己。
新課改是科教興國的重要戰略,是時代潮流,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當前教育改革的不可逆轉性,是大勢所趨,因而應以主動、積極的態勢迎接改革,以比較理智和寬容的心態看待改革進程中暫時出現的矛盾和困難,要開展自我教育,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新課改,同時要正確理解終生教育的理念,正確對待自身素質的缺失。按照新課改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許多教師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既然是客觀存在的,就應該坦然地接受它,并通過創造條件爭取再學習、再提高,而不應整天沉浸在自我懷疑、自我貶低的消極情緒之中。文化反哺現象的存在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正常現象,在這一時代教師一不小心成了學生,學生一不小心成了先生并不奇怪,哪一位教師敢說他就比學生知道得更多呢?因此時不我待,不再危機中振作,便會在等待中背淘汰。我給那些教師講了一個故事,愿他們能夠感悟其中的道理。話說一只青蛙,事業有成,倍受上司的青睞,一天他的上司給了他一個洗澡的機會,第一次洗澡由于大鍋中水溫度過高,雖然青蛙受了點輕傷,但奮力一越,跳出大鍋,一時逃過了一次劫難。他的上司為這次事件深表遺憾。一年后,再次給了他一個洗澡的機會,這次在大鍋中放涼水,鍋低慢慢加熱,青蛙感覺很舒服,但當他感覺水熱時,他已不能跳出,最后死在鍋中。青蛙效應的啟示在危機中振作是拯救自己的最好方法。
新課改的目標是要實現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轉變,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種轉變是系統變革,不僅要在教育思想觀念上實現轉軌,而且在系統構建和實踐操作上同樣要實現轉軌。但從當前的改革實踐看,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諸多環節還沒有很好地實現相互配套和互為保障,新的考試制度和督導評估體系還沒有全面建立起來。因此,許多學校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轟轟烈烈地開展新課改;另一方面卻在扎扎實實地抓應試。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使得很多教師不免茫然失措,大大減慢新課改的推進速度,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教師不知是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盡快地做好角色的轉變,還是要固守原有的應試技巧來應付沉重的升學壓力,無所適從的茫然感由此產生。因此,部分教師牢騷滿腹,認為新課改難以落實,工作無法開展。我講了一個故事與老師們共勉。一個生產梳子的公司有三個推銷員,公司給了他們一個到廟里推銷梳子的任務,并且按推銷的梳子數來拿獎金,第一個推銷員到了廟里,說明來意,主持說:“我們沒有頭發,當然也不會買梳子”。第一個推銷員無功而返;第二個推銷員到了廟里,說明來意,主持依然說了那些話,第二個推銷員說梳子的功能不僅是梳頭,還可以使頭頂皮膚的血液循環暢通,以減少疲勞,于是第二個推銷員買了幾十把梳子;第三個推銷員到了廟里,說明來意,主持依然說了那些話,第三個推銷員告訴主持,其實他推銷梳子是為了寺廟的發展,主持不解,他解釋說,香客來到廟中拜佛上香后,頭發亂了,如果送每位香客一把印有“神保佑您平安”的梳子,那么保證廟里的香火會更旺,于是第三個推銷員賣掉了幾百把梳子,并獲得了幾千把梳子的訂單。改變思維,勇于創新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傳統的教學過程,好象教學是自己的事情,事實上新課改的一項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一個不合作的教師怎能培養出具有合作能力的學生,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教師個人的利益與升學率有關,一些教師的教學心得體會往往是法寶,一般不會告訴別人,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誤解,教師作為一只隊伍,只有合作才能,獲得雙贏。有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話說在兔子與烏龜的賽跑中,由于輕視其競爭對手烏龜而招致失敗之后,要求再次與烏龜比賽,為了保證獲得勝利,兔子在選擇比賽路線上動了心思:選擇一些崎嶇的山路。結果自然如兔子所愿。但是,接下來,烏龜也不服氣,要求再次比賽,并在比賽路線上也做了精心安排:到達終點之前,必須要經過一條小河。兔子很快到了河邊,卻一籌莫展,最后,只能看著慢慢爬行到河邊的烏龜游過河去,并贏得比賽的勝利。在各自設計的比賽線路上取得勝利之后,兔子和烏龜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反思其競爭策略的不當,并以實際行動加以改進:在以后的賽跑中,在山路上,兔子背著烏龜跑,遇到河流時,則烏龜馱著兔子游過河。這樣,兔子和烏龜的比賽成績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是推進新課改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師成長的關鍵因素。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教師面臨的壓力大大增加了,教育部門應樹立教師也需要心理保健的觀念,要建立教師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測查制度,讓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為調整自己的心態提供依據:要為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讓教師掌握一些心理調整知識,使他們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適;建議設立心理咨詢機構,使教師出現的一些消極的心理感受能夠及時得到疏解。要努力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方面,學校應該減少不必要的會議、檢查、評比,新課改不能加重教師壓力,靠查教師教案進行督察的學校一定不是好學校。新課程的實施是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在給孩子減壓的時候,并不能給教師加壓。在教案管理方面,不妨去掉那些框框,提倡教師寫個性化教案、實用教案、創新教案等。對青年教師和老教師、骨干教師則可以進行“分檔”要求,把教師從繁重的教案書寫中解放出來,還備課本來面目;另一方面,在教師管理時有關領導應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改進管理方式,做到“以人為本”。利用多種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多改善教師的福利待遇,多組織一些文化娛樂活動,豐富教師的精神生活內容等。
總之,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定好自己的位置,做好相關準備,及時調整好心理狀態,積極地在新課改中成長,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琦.新課程與教師心理調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44.
[2]心理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302-312.
(作者簡介:王建國,張家口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邵雪輝,河北北方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