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方麗
摘要: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單單要教授英語基礎知識,更要側重于培養、鍛煉學生們語言交際能力。溝通式教學,師生間的積極互動是其教學核心,通過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更有助于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 中學英語溝通式教學交際能力
判斷一個人的語言能力,不能只看其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看其語言的交流、溝通能力。而在中學的英語教學中,如何使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來講尤為重要。我根據英語教學的特點并結合實際教學,就英語課堂溝通式教學闡述觀點。
一、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語言學習不僅需要我們掌握語法知識,還需要獲得社會語言能力、語法能力等。語言的學習并不是單純、機械的記憶式學習。在英語中,字與字、詞與詞、句與句之間都存在著某種特定的語意關系;每種語言都有一種文化背景,我們在學習時,不可能完全脫離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因此,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英語教師要以語言內容為基礎并結合其文化背景,使用相關的、生動的、幽默的、自然的語言,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語言的運用。
長期以來,英語教師們一直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這一問題不斷進行著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基本忽視了幾個重要問題:首先,中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前,就已經有一個母語潛知識結構在記憶中深深埋植了,并在中學的語文課中已開始進行大量漢語語法的應用及文學作品的欣賞,此時的漢語教學模式已經對英語教學模式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其次,接觸和應用英語并不多的中學生實際還處于話語教學階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形體語言交流,這一點尤為重要,卻沒有被足夠重視。
二、英語課堂采用溝通式教學的必要性
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是通過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逐漸鍛煉而培養的。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都是沒有認字之前,先學會了說話,盡管在運用的時候往往會有語法錯誤,但是我們還是會說了,可以交流了。而在英語教學中,卻把語法放在了第一位,忽視了對語言的直接運用。故此,針對語言交際的特點,中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創造學生主動參與的語言交際互動情景,通過這種溝通互動的教學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在教學中真正的溝通,必須建立在師生雙方互動的基礎上,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并把這一過程貫穿于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這樣才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這也是溝通式教學方法的靈魂所在。
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溝通式教學時,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語言知識及教育學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了解學生的個體特征、興趣與愛好,盡量用溝通、互動的語言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英語課堂溝通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溝通式教學應貫穿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前的資料整理、課堂的溝通教學及課后的信息反饋。
1.課前的資料整理
在對知識信息等整理階段,教師往往忽略與學生間的溝通準備工作。溝通式教學,不但要求教師注重對教材的充分理解及熟悉運用,還要更加注重在課堂中與學生更好地溝通。因為,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此階段的準備工作中,根據個體間差異性準備不同的知識信息,把學生容易接受、理解、吸收的知識信息整理出來,加入教學內容,并把符合英語國家的、學生熟悉的文化背景材料也一并加入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就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2.課中的溝通教學
這階段就是在課堂中知識信息傳遞,整個溝通式教學的關鍵階段。教師可以先通過對課程內容的詳細講解,并對學生在知識點上加以有效的提問,并逐一給予解釋,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并采取溝通交流的方式讓學生用簡單的英語進行口語練習,教師在旁邊加以正確引導。教師還可以在每一個課節中,設計一個簡單的、感興趣的“話題”,圍繞這個簡單的“話題”對本節學習的內容進行擴展,讓學生們不但學習了教學內容,還了解、學習了新的課外知識。利用這些輕松、簡單的話題與學生進行自由式的交流,不但可以使課堂的氣氛輕松起來,更可以促進學生感興趣地、輕松地進入英語語境,并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教師不但是課堂的組織者,還是控制和啟發者,應該由始至終與學生們保持愉快、良好的互相溝通,充分利用現有的工具,如電腦、幻燈片、音像、英語動畫片等,把課堂的教學內容變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努力為學生建立一個生活語感強烈的情景模式,寓教于樂地把學生對英語的無聊感、畏懼感、焦慮感及陌生感降到最低,讓其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英語的快樂指數。
3.課后的信息反饋
這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布置作業、考核階段,從溝通教學角度看,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可以通過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對溝通式英語學習的興趣、接受程度等。在布置書面作業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接受程度,將作業進行延伸,如英語詩歌的朗誦表演、英語歌曲的演唱等,并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學習情況,為以后的教學內容設計與安排做好充分準備。
教師只有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帶著對學生的真情關懷,才可能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可以讓學生更有興趣把英語學好,使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四、結語
英語教學應充分體現出溝通式教學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們積極創設教學情境,通過電腦、幻燈片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并通過師生間的良好溝通,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園園.論任務型語言教學在閱讀課堂中的實施[D].福建師范大學,2003.
[2]黎良枝.運用“任務綜合”模式組織課程內容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
[3]李祖華.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4]樊春紅.初中英語新課改革嘗試[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