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華
摘要: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根據圖式理論,進一步分析閱讀理解失敗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 圖式理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英語閱讀理解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何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本文試圖根據圖式理論,擬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高中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高中階段,雖然閱讀教學備受教師重視,但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部分學生不僅閱讀速度慢,而且正確率低,有半數以上的學生閱讀速度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調查(主要針對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詞匯量不夠。詞匯量不足,閱讀時遇到的攔路虎太多,以至于閱讀行為不能夠順利進行。
(二)理解不通暢。除詞匯因素外,在英語閱讀中,即使一個句子中每一個詞都見過,整句的意思也未必能懂或者不一定能準確地把握,尤其是一些長句子。
(三)閱讀速度太慢。有的學生讀英語文章時是一個詞一個詞地讀或碰到生詞就查字典,不查字典就讀不下去,同樣,碰到一個句子不懂,閱讀行為也會中斷,一篇文章要讀很長時間。
學生們存在著上述種種英語閱讀問題,說明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著問題。那么,應如何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如何把詞匯積累、理解及速度三項看似矛盾的方面(速度快了會影響詞匯積累,注重知識積累又會影響速度)統一起來?這就需要對閱讀課的教學及閱讀教材重新設計,使教學符合語言認知規律,更需要理論指導,圖式理論是英語教育心理學重要的理論之一。
二、圖式理論概述
哲學家康德(kant,1781)是最早提出圖式(schema)一詞的,而現代心理學研究中,英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F.Bartlett,1932)最早運用圖式的概念。他認為圖式是對先前反應或經驗的一種積極組織,也就是說,圖式是由過去的經驗組成的。圖式會對獲得的材料進行重建和改造,使人的認識受先前經驗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后期,圖式這個概念被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哈特(D.E.Rumelhart)發展成為一種完整的理論。“圖式理論”(Schematheory)對閱讀理論的研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圖式理論”強調讀者的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該理論認為:讀者對閱讀材料中的信息理解取決于是否具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及能否及時激活這些知識。相應的圖式一旦被激活,讀者就能加速理解的過程。(D.E.Rumelhart,1977)。
三、英語閱讀理解失敗的原因
英語作為一種外語,閱讀理解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者沒有具備與文章相應的圖式,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能理解文章內容。圖式是在經驗中形成的,不同社會的人有著不同的經驗。大部分的高中生沒有國外生活的經驗,因此,對于不熟悉題材的文章容易理解失敗。
(二)讀者雖然具有與文章相關的圖式,但作者未能提供足夠的線索,使讀者的圖式活動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讀者不能理解文章的意義。假如向讀者提供更多的線索,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就有保證。
(三)讀者自以為讀懂了文章,能夠對文章做出始終如一的解釋,但這種解釋并非表達作者的意圖,這就是說讀者誤解了作者的意思。(D.E.Rumelhart,1980)
(四)英語知識不足,包括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
(五)讀者不懂如何運用閱讀策略,缺乏相應的知識,遇到閱讀障礙時束手無策。
四、圖式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一)利用圖式的兼容性,擴大學生知識面。圖式除了具有共同性、差異性以外,還具有兼容性。圖式的差異性造成了閱讀理解障礙,圖式的兼容性則表明人通過親身經歷和有意識的學習,可以建立一個新的圖式。針對閱讀理解失敗原因,英語教師可不斷充實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活化教材,擴大知識面,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之前,講解一些關于該材料的背景知識,還可利用現有條件,如地圖、畫冊、書刊、錄像等向學生展示國外語言文化特色和交際方式。在課后,開展與文化背景知識相關的活動,如演講比賽、英語角、圣誕晚會、知識競賽、戲劇表演等,寓教于活動之中。
(二)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圖式。有時讀者雖然具有與文章相應的圖式,但作者并未提供足夠的線索使讀者的圖式活動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讀者不能理解文章的意義。針對這種情況,英語教師可在閱讀活動前,幫助學生采取有效的手段激活圖式,圖式一旦被激活,就可使讀者想到組成該圖式的某些成分,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如指導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前進行內容預測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在學生頭腦中建立相應的圖式。閱讀理解失敗的一個原因是有時讀者誤解了作者的意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相應的圖式,這樣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語篇,并深入理解語篇,產生正確的理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跨文化交際的教學,區別我國和其他說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盡量減少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
(四)豐富學生的外語知識。英語閱讀作為外語閱讀來講,英語閱讀最大的障礙是英語知識的不足,包括詞匯和語法。如果在閱讀材料中不知道詞是什么意思,或者不能分析句子的語法關系,理解就會受到阻礙。閱讀理解的語法障礙主要反映在長句中,而長句在英語閱讀材料中,尤其是說明文中是很常見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方面要豐富學生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鼓勵和幫助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識記和掌握,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微技能訓練,如猜詞、略讀、掠讀、揣摩寓意和排序等。
總之,閱讀理解是一個多因素作用的過程,而圖式理論作為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對高中英語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教師應充分理解和發揮圖式的各項功能和特點,促進英語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賢純.外語閱讀教學與心理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
[2]彭支喬.圖式理論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運用.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5.
[3]楊紅霞.圖式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6.
[4]何建靈.開展英語課外教學,拓展學生發展空間.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