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棟
摘要: 現代教育教學中,寬松、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有利于其自主學習的產生與發展。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發表不同意見。即使學生說錯了,我們對學生思維中合理的因素也應加以肯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自信。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創建自主學習的氛圍;引進先進教法,實施自主學法。
關鍵詞: 自主學習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氛圍
自主學習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課程改革的目標強調指出: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努力使學生改變落后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建自主學習的氛圍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學生心理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發展起來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積極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1.融洽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生之間始終是存在代溝的,如何更好地確立教師的參與者、引導者的地位,師生間的情感與思維溝通必不可少。大部分學生都渴望與老師溝通與交流,但往往不愿意或不敢與教師溝通,尤其是數學老師。成績較差的學生更害怕與老師面對面地交流。為了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彼此增進感情,我在班內設立了“知心信箱”,在信箱中我們互相問候、互訴心事。信箱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使我成為了學生的知心朋友。
2.營造學習氛圍。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不是在緊張壓抑的氛圍中產生的,而是在松弛、寬容和令人愉快的環境中形成的。現代教育教學中,寬松、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有利于其自主學習的產生與發展。因此,課堂上我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每一位學生課堂上發表不同意見。即使說錯了,對學生思維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從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自信。我也鼓勵學生課堂上提出問題,對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發言,大家隨時可以發問,對提問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就促進了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寬松、良好的氛圍。
二、引進先進教法,實施自主學法
達爾文有一句格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中改進教法,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數學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努力做好以下六個方面。
1.觀察現象,探究規律。觀察是信息輸入的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性思維的起步器。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的,在課堂中,我通常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觀察目標和任務,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并及時地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例如在“二次函數圖像”教學時,我借助于多媒體動畫演示二次函數圖像進行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激發了學生對圖像觀察的興趣。有學生問:“函數y=a(x+m)與y=a(x+m)+k可以通過y=ax平移得到,二次函數y=ax+bx+c可以嗎?”這時我就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進行探索,把y=ax+bx+c配成y=a(x+b/2a)+(4ac-b)/4a,從而由y=ax通過左右、上下平移得到。這樣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學生在觀察中總結學習,得到圖像平移的規律。
2.強調動手,體驗操作。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具體材料,讓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進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我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各類三角形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三個內角合成一個平角。學生在不斷剪、拼、折的探索中和我的點撥啟發下輕松掌握了知識。自主活動、自己動手,不但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探索新知,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3.注重實踐,激發興趣。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主體、行為發展的基礎,不論是學生思維、智慧的發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通過活動實現的。因此加強數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探究“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時,我設計了一個實踐活動:
活動方式:分組活動,全班交流研討。
活動工具:小鏡子、標桿、皮尺等測量工具及待測的旗桿。
活動地點:室外(有陽光)。
要求:每小組自行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推選一名組長、統計員、測量員、發言代表。測量完畢后畫出測量圖形,根據小組的測量數據計算出結果。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得到如下幾種方法:
方法1:利用陽光下的影子
方法2:利用標桿
方法3:利用鏡子的反射
這次學生體驗性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了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同時也有利于合作小組,形成“組內互助合作,組間互相競爭”的學習氛圍。
4.優化調控,探討交流。教師要留心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合作交流的狀態,深入小組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合作效果、討論焦點,并捕捉和梳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特點,大面積獲取學生合作中的反饋信息,為教學提供調控指導的第一手材料。同時要在課堂內進行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技巧,并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教師更要特別關注那些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和風細雨地和他們交流探討。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和課堂實際調控好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討論和探究。
5.貼近生活,學以致用。要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長盛不衰,學習的動力源源不絕,形成學數學的良性循環,就要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有用,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種有用不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指在學生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如:(1)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幫助水產養殖戶估算一池塘魚的總質量;(2)在一邊為8,這邊上的高線為6的三角形余料上,如何挖出一個最大面積的矩形;(3)根據稅率,找出稅收與工資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幫助父母、鄰居快速計算工資稅;(4)判斷運行的導彈能否擊中目標,出手后的籃球能否投進籃筐等;(5)為了防控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某市醫院成立隔離治療發熱流涕病人防控小組,決定從內科5位骨干醫師中(含有甲)抽調3人組成,則甲一定抽調到防控小組的概率是多少?這些都是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的例子,可見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學生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進而活學活用。
6.作業設計,注重實踐。課后思考題的設計要體現實踐性。“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習知識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動手操作題,例如:在教學圓、扇形、弓形的面積后,讓學生思考:一種厚壁鋼管的橫截面是同心圓環面。用刻度尺,只測量圓管橫截面的哪一條弦的大小,就可以算出截面的面積?此作業內容,既與教材相聯系,又與學生生活相合,還“接軌”了社會活動,學生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利用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倡導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去獲取數學知識。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自主學習這一課改模式走進初中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