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玲
摘要: 本文探討了如何在物理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主要從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關鍵詞: 物理化學實驗教學能力培養
實驗教學是理論結合實際的橋梁,是培養學生由知識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轉化的重要途徑,由于實驗教學具有直觀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對學生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驗教學不僅涵蓋了理論課的內容,而且比理論課更加復雜[1]。物理化學實驗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理論教學無法取代的,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要動手操作實驗儀器設備,用眼睛觀察實驗現象,用頭腦思考實驗現象與所學理論的聯系,是手、眼、腦并用的過程,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物理化學實驗教學不能只重視實驗結果,而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多方面培養。
1.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動手能力
無論學生將來從事科研工作還是做具體的技術工作,動手實踐能力都是重要且基礎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動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將一事無成。但是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的情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目前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很少有機會動手做家務活;其二,目前高校擴招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其三,學生多而儀器設備不足,操作機會減少。
在物理化學實驗課上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應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如果實驗儀器充足,就應盡量能滿足兩人一組進行實驗,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又有足夠的動手的機會。如果每組人數過多,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就會依賴其他學生進行操作,不利于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實驗中,一些本應由教師準備的藥品可由學生自行配制,比如在做電動勢實驗時,需要用到醋酸和醋酸鈉溶液,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配制,在配制藥品時需要進行計算、稱量、溶解、定容等工作,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其次,應將考核機制引入實驗操作過程中。在實驗課開始之前,教師應強調實驗操作能力是實驗課成績的一部分,這樣學生就會重視操作,避免一些學生不動手的現象。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名學生的操作情況,并給出相應成績。
2.在實驗教學中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是科學發現的起點,只有善于觀察,才能夠從中發現問題。在實驗中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對各種現象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2]。在物理化學實驗中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1)明確觀察的目的性。
一般學生的觀察只是出于好奇,他們的觀察帶有盲目性,為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我們在實驗之前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為什么要觀察?觀察什么?找出什么規律?這樣學生抓住了觀察的重點,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久而久之,學生的觀察能力就會得到全面提高。比如,在做靜態法測量乙醇飽和蒸汽壓實驗時,可對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為什么在達到實驗溫度后不能馬上調節U形管內液面持平?節液面時為什么要小心控制氣體流量,如不小心漏進空氣會怎樣?飽和蒸汽壓隨溫度有什么變化?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實驗,學生做的時候就會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
(2)挖掘觀察的深刻性。
觀察的深刻性是指觀察不能停留在表面現象上,而要深入到現象的本質。比如在做燃燒熱實驗時,有的學生會發現實驗結束后,坩堝中有黑炭,觀察到這一現象時我們就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為什么會有黑炭,學生就會想到是由于藥片燃燒不完全。于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為什么藥片燃燒不完全,學生就會想到是由于氧氣不夠,進而推斷出可能是由于氧彈漏氣引起的;我們還會引導學生思考藥片燃燒不完全會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等等。這樣從觀察到的一個不起眼的實驗現象使學生進行深刻的思考。
3.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戴安邦先生說:“智力因素包括動手、觀察、查閱、記憶、思維、想象、表達七種能力,其中思維是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十分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而通過動手和觀察,也就是實驗,是思維能力開發和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此我談以下幾點看法。
(1)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物理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基礎上,教師應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實驗習題,要求學生按照實驗目的要求,根據已學過的實驗原理和方法,設計出實驗方案,同時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提出具體要求。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訓練,培養實事求是、獨立思考、開拓創新的一種途徑。例如,實驗電動勢測定及應用可改成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根據電動勢法測量緩沖溶液的pH值,并設計實驗。這時可引導學生進行下列思考后再進行設計:測量溶液pH值可選用什么電極?選擇哪種參比電極最合適?測量電動勢用什么方法和儀器?實驗要經過哪些步驟?電動勢與溶液pH值有怎樣的定量關系?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設計出具體的實驗方案,經過教師審查,然后讓學生獨立進行實驗。同一實驗習題可能會有不同的實驗設計方案,都可以讓學生去實踐,并相互交流,比較各自方案的優缺點,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上面所提出的問題是從物理化學實驗的整體闡述的,從而引發學生展開思維活動。在實際實驗中應抓住某些側重點展開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從某些典型的實驗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規律性的認識,逐步提高思維品質的層次。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可以在實驗中鍛煉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往往會發現很多問題,這時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告訴他怎么做。比如在做表面張力實驗時毛細管要與液面相切,學生會很疑惑,不相切會怎樣?可以讓他們動手去做一下實驗,將毛細管深入到一定高度讀壓力差,和相切時的數比較,并從理論上去解釋這種不同。這樣他們就會對附加壓力和表面張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再進一步引導他們思考如果不相切怎樣才能得出正確結論。還有的學生直接將毛細管插入溶中,根據液面上升高度求表面張力。這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嘗試,分別用兩種方法進行實驗,并比較結果,分析哪種方法更精確并說明原因,這樣就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鍛煉。
4.結語
提高大學生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實驗教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環境和條件。只要教師認真對待每一次實驗,實驗室就將會成為大學生走向成功的搖籃。
參考文獻:
[1]許敖敖.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關系,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1,18(6):1-3.
[2]錢維嵐,葉亞平,顧聰.淺談物理化學實驗對學生能力的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6)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