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永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物理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學應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學生熟悉的現象揭示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實際,即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精神,進而使學生獲得對物理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中可看出物理課程標準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師方面來講,物理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創造性勞動過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物理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觀念應貫穿于課堂教學過程的始終。在物理教學實踐中,為增強教學有效性,我做了以下嘗試。
1.教師授課時要有良好的教學藝術。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首先,教師的生動風趣,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其次,教師授課時,要有豐富的情感,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情趣。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2.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產生懸念,然后通過授課解決懸念。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鐘,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直接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鋪墊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而落到厚毛巾墊上的另一支卻完好無損,由此引入動量和沖量知識的教學。又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水并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后水會灑出,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灑落下來,就必須滿足什么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3.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面對新課程對學習方式提出的要求和教材呈現方式的變化,我們采取的教學策略如下:
3.1摒棄過分強調接受式學習和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欄目,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真正做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樣雖然教師講得少了,但工作量不是小了而是大了,教師既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又要考慮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3.2在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作為內容標準被列入其中,可見科學探究在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教材內容中挖掘出許多科學探究要素,引導學生展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當然,并非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教學過程都要以探究的方式進行,也并非每一個探究活動都要全面體現科學探究的所有要素。
4.建立現代物理資源網站。
在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現代化的過程中,網絡是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為了讓學生能在有限的課余時間快速找到相關的學習資料,建立現代物理資源網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4.1現代物理資源網站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由于現代物理資源網站上的資料是經過教師篩選和重新組織過的,大量冗余的信息已經被剔除,網站上大多是有關現代物理的有效資料,學生教師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查閱和使用。另外,如將網站設計成可以讓用戶上傳資料的方式,其他老師和學生就可以為網站增加各種新的資源,從而使網站上的資源能不斷豐富,吸引更多的人瀏覽訪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4.2現代物理資源網站的建立,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網站的建立,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使學生的學習逐步走向電子化,對需要老師指導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留言板給教師留言,教師可以在網上解答學生的問題。另外,學生的作業和老師的評價指導也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對學生的一些好的作品教師可以把它們放到網上讓所有學生共享。
5.精心編撰練習,鞏固概念。
學生往往認為自己能復述定義就算理解物理概念了,因此,在建立概念后應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在新的問題情境中使用概念,讓學生在運用概念中發現對物理概念理解的偏差。
了解學生對物理概念掌握的情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檢查:①是否明確概念是從哪些客觀事物中抽象出來的;②是否明確概念反映了事物的什么本質屬性和聯系,物理意義是什么,適用的范圍如何;③能否應用概念說明、解釋一些有關的物理現象,并解決一些簡單物理問題。因此,為了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得到加深、鞏固和發展,可以根據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設置習題或根據物理概念的特征設置習題。
6.整體結構教學,理解規律。
布魯納提出:“結構的理解,能使學生從中提高他直覺處理問題的效果。”無結構零亂的信息難以形成直覺思維,當有秩序、有結構的信息從提供的信息中忽隱忽現時,就會活躍思維,從而快速解答問題。物理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觀念,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所構成的理論框架。心理學上的格式塔學派認為:知識的整體由部分構成,但整體比部分之和的意義更大。要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內涵、外延,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經常幫助學生建立起單元、章節,以及全書的整體框架,使物理知識系統化,形成合理的物理學科的認知結構,積累組塊思維的材料,更好地理解物理規律,并借此獲得直覺的判斷和聯想,進而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增強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