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益平
入學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根據大學新生的特點開展的素質教育活動之一,是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性工作,是搞好學生全程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一。新生入學教育搞得如何,成效如何,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隨著我院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入學教育工作已成為學校固化的重要教育內容。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的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新生入學教育在方法和手段都需要不斷地加強和改進。因此,明確新形勢下入學教育的任務、掌握入學教育的特點、充實入學教育的內容十分重要。由此,近年來,我們在全方位、全過程加強對學生的大學生活的教育管理的同時,狠抓入學教育第一關,在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廣深度、力度上下工夫,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引導學生健康扎實地邁好第一步,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意志品格投身大學生活中。
一、明確新生入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做好入學教育工作的前提。
新生入學教育是對新生在入學后集中一段時間開展的適合新生特點的教育工作。新生入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學生了解學校,了解系部,了解專業,明確學習目的,認識學校與學生之間建立的教育與被教育的特殊關系,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使學生初步確立與大學生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盡快完成中學生向大學生的轉變,為實現學院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軍訓是新生入學教育的基本內容和主要形式,我們以新生軍訓為載體,將新生入學教育的諸多活動與軍訓活動巧妙穿插,有機結合,使入學教育呈現出緊張、充實、富有成就的顯著特征。
二、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基本規律,找準入學教育的切入點,全方位、大容量的入學教育使新生成功過渡到大學生活。
1.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堅持國防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統一,教育學生明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無防不立,有國才有家”的道理,每個大學生都是國家武裝力量的后備軍,參加軍訓,接受國防教育,樹立良好的國防意識是履行公民義務,擔任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的具體表現。軍事訓練是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的第一課,也是必修課。作為一種有效手段,軍訓說到底還是對學生進行愛自己的學業、愛自己的學校的教育,使他們將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為祖國的發展和繁榮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同時使他們認識到進入新的集體后,必須妥善處理好各種關系,正確進行自我定位,為創造一個文明、健康的集體做出積極的努力。
2.法律、法規教育。
嚴格地說,我們仍處于社會大格局的轉型期,當商品經濟大潮鋪天蓋地卷來時,人們的道德素質、法規觀念提高的相對滯后似乎不可避免,這也包括我們的大學生群體。因此如何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增強法紀觀念是當前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課程。我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結合櫥窗、板報等多種形式,看事實、聽道理,強化法律意識,認真學習校紀校規。通過學習,同學們認識到,法規、法紀的學習和運用,不僅是保護自我安全,也是維護社會秩序,最終促進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并能明是非、辨善惡,勇于和不道德現象、違法亂紀的現象作斗爭。
3.文明習慣的教育。
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社會、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相對比較薄弱,而中學階段“全面發展”實質上是以升學教育為主體,甚至全部目標的實現,致使有些學生養成多種不良行為習慣,不誠實、早戀、自私、懶惰甚至偷竊等,人為地拉大大學生形象與中學生實際的落差,使新生教育以致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背上沉重的“補課債務”。我們抓住軍訓活動這個契機,努力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主義觀念、友愛互助的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等。對于第一次遠離家門到陌生環境學習、生活的新生,及時給予指導。帶領他們熟悉和了解與其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教室、圖書館、食堂、醫院等場所及有關管理規定,具體指導他們使用學習、生活設施的方法,組織他們觀摩軍營、高年級學生的衣食住行;高度關注和關心困難學生,在了解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基礎上,宣傳國家及學校對困難學生的有關資助政策,開辟“綠色通道”,教育他們正確面對困難,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鼓勵他們通過刻苦學習勤工助學活動,盡量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困難,鼓勵學生根據個人愛好和特點積極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努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4.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新生入學后,不少新生的心靈世界交織著理想與現實、優越與自卑、獨立與依賴、渴望交往與自我封閉等矛盾,存在著不少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出喜怒無常、自暴自棄、消極悲觀、表里不一、自恃清高、妄自菲薄、逃避現實等。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學教育,也是學生終生教育的一項艱巨、細致、具有藝術性的工作,也是一項治“本”的重要工程。通過心理咨詢與輔導員、舉辦心理講座、開設選修課等形式,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深入了解每個學生,開展有針對性地個別談心、教育,經常與新生進行交流,盡快使他們學會正確評價自己、為自己正確定位,培養良好的思考、學習習慣和能力,同時學會認真處理好人際關系,熱愛、關心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有意識地建立起對他人、對集體的良好關系和信任感。
5.教育實施體系。
(1)組織形式統分結合
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豐富,教育的對象也各有特點,因此需要采取集中統一與分散教育相結合的組織形式,例如對提高學生思想素質、轉變思想觀念的教育,學生行為規范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心理適應教育等。我校采取全校集中統一教育;對專業思想、專業認識教育等則按專業相對集中分散組織教育,也需要分班、分宿舍乃至于分個人進行分散教育。只有通過統分結合的教育組織形式,才能高效、全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
(2)教育、管理結構條塊結合
教育入學教育的實施涉及學校各管理層、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廣大教育、管理、服務人員都要盡其所能、各負其責。我校已形成了由校領導、有關職能部門、專職輔導員和社會力量組成的立體化的教育管理網絡,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全員育人。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生編辦一旦確定,我們的校領導、系領導、職能部門的領導隨即明確蹲點班級,親自為學生作報告、開講座,深入學生學習、生活的第一線,與學生促膝談心,做學生慈祥的長輩、嚴格的師長、知心的朋友。根據幾年來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我們還特別重視學生宿舍管理人員、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因為他們生活在新生的身邊,他們的言傳身教往往更讓學生接受,他們是學生教育、管理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3)教育過程的遠近結合
新生入學教育轟轟烈烈,富有成效,甚至會使人倍感興奮。但良好的開端只是成功的一半,而且良好的開端并不意味著完美的結局,這就要求我們清醒地面對一個老話題。如何保持入學教育的強勁勢頭,鞏固入學教育的積極成果,使得階段性教育與長期教育相結合,暫時的積極狀態轉化為永久的自覺習慣。學生從新生過渡到“老生”,不只是時間、資歷的變化,措施不力,教育管理不到位,很可能是一次人品的滑坡、教育效果的倒退,因此,各級領導、各方面的管理力量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已形成了“持久戰”的牢固意識,信心不減,熱情不減,力度不減,學生的教育、管理、培養工作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的張力。隨著入學時間的不斷推進,管理措施不斷完善,教育手段不斷豐富,各種活動也有序展開,而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同時,密切注視學生中出現的不良現象和各種問題,加以批評、教育、引導。把所有工作都落實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育人宗旨上。
三、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基本原則,為做好入學教育工作提供依據。
對學生工作人員而言,了解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的特點,直面他們的積極熱情和消極困惑,恰如其分地把握學生心態,科學合理地實施思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具體到教育方法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思想教育和嚴格管理相結合。
耐心、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特別是說服教育在新生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座談、講解、介紹、分析等形式使新生了解其中道理,這對他們轉變觀念、消除疑慮能起到良好效果。同時要嚴格按照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對違紀現象要嚴格批評,以嚴明的紀律凝聚新生群體,是學生從入學校一開始就在耐心說服和嚴格教育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正面激勵與及時疏導相結合。
對新生的教育要注意以激勵式的正面教育為主,善于激發他們內在的積極因素,喚起他們積極進取的內在精神,并轉化為主動的行為。但新生畢竟處于一個由于環境、角色轉變而造成的心理情緒不穩定時期,這就要及時細心地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心理發展,多指導,多啟發,消除引起不良情緒行為的種種因素,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行為方式。
3.個別指導與集體教育相結合對新生入學教育要多以集體教育為主,通過多種積極有效的教育活動,凝聚學生思想,消除各種困惑。
同時對于個別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要加以重視。特別是那些來自農村、家庭生活困難或個性突出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做工作,要給予真誠的關心,對于他們的疑惑與困難應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從而使他們盡快放下包袱,跟上集體教育的節奏。
4.以情動人和關心幫助相結合。
新生入學教育富有藝術性。在實施教育的同時,向教育對象輸入感情,在雙方感情交流與共鳴中,把教育轉化為對學生的熱愛、真誠、關心、尊重、理解,使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對新生的生活、思想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深入宿舍了解他們的苦惱,共同探討他們關心的問題,及時、熱情地解決他們入學后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問題。通過教育與情感的溝通和自身行為、人格力量的影響,凝聚新同學的情感促使其盡快擺脫離開家鄉的陌生感,盡快熟悉集體和同學,這種無形的教育最能抓住同學的心,激發他們對校園新生活的渴望與認同感。思想得到啟迪,心理得到調試,行為受到約束,這本身就是對教育的強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強化式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活動中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功能,激發起行為實踐的自覺。也只有當外在的強化教育與自我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的時候,入學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5.新生入學教育為剛剛步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但入學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的教育畢竟是一種感性的教育,對大學生活的更多的不適應則會陸續出現在他們后續的學習中。大學生活的獨立性與個人能力、群體性與個性生活、社會活動與專業學習、專業學習與學習方法、自由與紀律等矛盾會接踵而至。隨著學習生活的不斷深入,新生也逐漸暴露出他們自身的不足,當然也顯示出各自的優勢。學生工作人員的責任在于緊緊抓住角色轉變這一基本問題,不斷探索與研究低年級學生工作的規律,有效開展教育工作。在學院及學生科的正確領導下,我擔任09級和11級輔導員時機械工程學院均取得2009級新生“大學第一課”評比一等獎及2011級新生“大學第一課”評比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