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遠 李靜 俞經虎
摘要: “過程裝備制造工藝與檢測”是工程應用性很強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應把握實踐性強、國家規范嚴格的特點,加強工程意識的培養,講解理論知識時融入工程實際、國家技術規程,并結合生產實習、實驗等實踐性課程,注重知識的關聯性及系統性,既促進理論學習,又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
關鍵詞: 過程裝備制造工程意識專業課教學
工程意識是工程師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質之一,也是當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環節之一,是工程技術人員自覺地從工程角度出發從事工程活動的主觀能動性。[1-3]對于工科專業,培養目標應是基礎知識扎實、技術水平過硬,而且工程意識強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
“過程裝備制造工藝與檢測”[4]是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過程設備制造的主要工序工藝要求和焊接基礎理論及設備焊接技術,制造質量檢測的基本理論、專業技術及方法。該課程專業性強,課程內容涵蓋范圍廣,如何講活這門課,讓學生不感到枯燥,對任課教師是很大的挑戰。筆者通過教學經驗總結,把握課程工程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重視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談談課程教學的感受。
1.從思想上重視工程意識的培養
“過程裝備制造工藝與檢測”的研究對象是面向石油、化工、食品等機械工程領域內的過程裝備的制造工藝和檢測方法,包括承壓設備的加工和檢測兩個方面,其指導思想是保證承壓設備加工質量和運行安全性。針對課程這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緊抓這條主線,始終圍繞該指導思想,突出“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盡可能使學生內心真正理解和體會到課程指導思想的精髓。明確了該指導思想,以避免學生思考問題過于理想化而脫離工程實際。
2.凸顯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
“過程裝備制造工藝與檢測”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與生產實際聯系密切,制造工藝和檢測過程都緊緊圍繞國家法律法規開展。對于機械類專業的本科生學習,雖然“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但實踐教學學識有限,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很難深入和到位,而且課堂學習往往以理論學習為主,這是本課程的教學難點之一。要想把這門課程講好,使學生學好,就必須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面向工程實際,結合工程實際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前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使其具有較強的工程意識,能較快融入到工作中。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將課本理論納入相應的工程應用背景中
課程中偏重于應用的理論知識從工程應用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比如鋼制壓力容器的焊接和成型加工等相關知識。過程設備制造的主要工序工藝要求和焊接基礎理論及設備焊接技術,制造質量檢測的基本理論、專業技術及方法,在先修專業基礎課及金工實習等實踐課中,學生對鋼制壓力容器和焊接技術有一定的認識,但對鋼制壓力容器成型加工中的焊接技術認識仍不足,因此在講解時通過借助實例及觀摩相關視頻,使得學生對壓力容器制造的主要工序工藝要求中焊接技術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認識,以強化工程應用意識,增強學習效果。
(2)將制造工藝和檢測技術與國家規范要求相結合
課程知識主體是關于承壓設備的加工制造和檢測,由于承壓設備屬特種設備,因此這部分知識與國家相關法規密切相關,不但加工制造過程需滿足國家對壓力容器制造的規程、標準的要求,設備運行過程中也需要滿足規范要求。因此將這部分知識講解的過程與國家規范要求相結合,了解國內外壓力容器制造的現狀和發展情況,以及國家對壓力容器制造的規程、標準的要求,能深化學生專業知識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進一步提高工程意識。
(3)增加實驗環節
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過程裝備用材料、制造和運行中的常見缺陷,以及制造和運行中的無損檢測、定期檢測的方法和要求。過程設備的檢測技術主要包括設備制造和運行中的無損檢測技術,是操作性非常強的部分,是課程的難點之一,講解理論知識易枯燥,這部分知識結合實驗環節可使學生深化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并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強化工程意識。無損檢測的主流技術:射線檢測、超聲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等,這些檢測方法知識通過實驗環節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總之,為了讓本專業的畢業生掌握食品、化工單元設備和成套裝備的加工方法與檢測技術,具備對過程裝備進行制造加工和檢測的初步能力,應注重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完善課程的教學體系,包括完善各教學課程的大綱、教材、操作指導書、培訓計劃、操作多媒體課件等。
參考文獻:
[1]林雅清,李英.工業大學生工程意識的內涵與形成策略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05(24):35-36.
[2]左延紅,張克仁.工科院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4-17.
[3]賈致榮,曲國慶,李雅琴.工科學生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研究及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13-15.
[4]鄒廣華,劉強.過程裝備制造工藝與檢測[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