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華
摘要: 有效教學作為一種指導教學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本文面向特定的層次和對象,提出了中職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旨在推進中職化學課堂教學的繁榮與更新,在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同時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
關鍵詞: 中職化學教學有效教學策略建構
1.中等職業學校化學教學的現狀
中等職業教育與高中教育是同一層次的教育,但它不等同于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是以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為主的基礎教育。而職業教育是以職業技能為本位,它不僅教給學生必要的高中文化基礎知識,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還應具備人才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綜合素質。
化學作為中職學校的重要基礎課程,應響應時代的要求,加快教學改革,以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反觀中等職業學校化學教學的現實,最根本的情況是學校、師生對化學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長期以來,由于片面強調化學教學為專業服務的思想,以至于中職教學實踐中沒有給予化學自身應有的重視,而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學內容偏難、偏深,學生聽課猶如聽天書,傳統的考試模式更使學生的弱點暴露無遺,喪失信心。這種教學方式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沒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沒有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沒有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應有的條件,因此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缺乏鍛煉,也就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根據學生認知現狀制定有效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的建構與運用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確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性質來確定。學生的學習就是通過教學內容的接收、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并影響行為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經常考慮怎樣使得教學內容被學生接受,使得學生真正學到知識。一般說來,教師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教學。第一,對知識進行加工。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水平來對知識進行加工,減少學生接受知識的客觀障礙。第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知識接受過程的意義,降低知識接受與內化的主觀障礙。其中,后者是有效教學的主要方面。第三,符合學生的培養目標。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定位于就業預備教育方向的,化學課堂教學應與專業課相互聯系,注重對學生基本的化學素養、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以實現“文化高移、基礎寬厚、技能復合、素質全面”的中等職業教育目標。
3.中職學校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建構
有效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生“學習”,是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學習,是為學生創造和提供適宜的外部條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策略的選擇必須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所授學科的特點。中職化學課程一般都屬于非專業課程,舊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學生對化學課程的關注程度不高,課余投入化學學習的時間也不多。因此,教師必須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喜歡化學、重視化學,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到化學是一門有用的科學。
3.1培養學生好奇心
人類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同時也是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滿足后的產物。實踐證明,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觀前提,是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內驅力。好奇心能激發大腦產生想象力,它源自對事物理解的渴望,但又限于這種需求得不到立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表現在疑問上,表現在他們的探索和想象中,并最終引導他們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好奇心是一種情感的本能,它是稍縱即逝的,如果好奇心沒有上升成為更高一級的興趣,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就不會得以進一步生長,他的好奇心就開始麻木和倒退。而興趣則不同,興趣是持久的好奇心,它伴隨著專一的更高級情感,這種情感所產生的巨大的推動力使興趣的真正實現成為可能。所以,好奇心是邁向興趣的第一步,中職化學課應該開始于學生的好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創設讓學生好奇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對事物一時的好奇變為持久穩定的興趣、情趣,激起學生的學習的欲望。
中職化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有多種途徑,如通過化學實驗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設置一些難度適中的問題,促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發生激烈沖突,使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問題情境,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3.2感受學習的快樂
心理學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在心情舒暢氣氛寬松的情況下學東西最快,因而在學習中盡量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所學內容。而中職生由于經歷中考的失敗,自感是應試教育的被淘汰者,在學習中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情緒,而且是消極的情緒體驗,逐漸把學習當成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對于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說,長期失敗的心理體驗,又使得其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自信心下降,學習無動力,甚至自暴自棄。最終會泛化到其他方面,人格得不到尊重,對別人的態度非常敏感,情緒變化大,心理承受力差。
現在,傳統的師道尊嚴和嚴師出高徒的教育觀念依然在一些教師的心中根深蒂固。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在學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嚴,為了壓住課堂,對犯錯誤的和學習不好的學生動輒進行當眾指責和訓斥,結果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從而導致這些學生對老師反感,厭惡學習。
因此,在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時,應該提倡快樂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教師應該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幫助學生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充分信任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潛能,重視他們的感情和意見,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共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如果教師能把握好學生的情感,就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師生一心,共同努力,學生成績自然會提高。
3.3體驗成功的喜悅
現在的中職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在父母的表揚和贊美聲中長大,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對學習本來有著極大的興趣。但是,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敗,教師很少為他們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很少有來自老師和同伴的肯定,他們的學習生涯是不斷體會、品嘗失敗的過程。不少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他們在職業學校只想混張文憑,就是因為他們很少體驗過成功的滋味,一再的失敗,使得他們患上了“學習恐懼癥”。因此,他們自然就失去了學好化學的自信心,當然也就不會喜歡化學,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就十分低下。
要改變這種課堂效率低下的現象,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成功教育,讓中職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嘗試,在嘗試中成功。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應該要這樣認為,成功就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
化學課堂有很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不少簡單易行、現象明顯的實驗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來演示,讓他們體會實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知識能力的差異,盡可能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至少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回答問題;在課堂檢測環節,所涉及的內容要以回顧當堂課的學習內容為主,讓學生意識到“我也會做這些題”,體會到成功。
3.4學習有用的化學
化學課程既是文化課,又是基礎課,其教學內容的確定要根據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要求來確定。中職化學的教學內容要體現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有用性,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或社會關注的熱門問題為主,不能拘泥于深奧的化學原理和反應機理。讓課堂教學因內容“有用”而有效,只有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所學的知識能為他們創造豐富多彩、活潑快樂的現實生活,他們才能真正理解學習化學的意義,從而主動投入到化學學習中。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科學,它來自于生產實踐,也來源于生活,有著創設學習情境的豐富材料。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注意聯系實際創設情境,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在教學中可用以下兩種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一是以生活中的現象為例證,加深對物質性質、用途等知識的認識了解。二是引導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應用中使用,使有關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深化。
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將化學理論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并能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很多,比如,墨水滴在衣服上怎樣除掉?熱水瓶里的水垢怎樣除掉?怎樣解釋燒魚時既放醋又放酒會產生香味?人工降雨中打到天空中的火箭含有什么物質?等等。再如:煙花中含有哪些成分?變色眼鏡為什么會變色?食鹽中加碘對人體有什么影響?市場上出售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劑有哪些種類?煤氣中毒該怎樣救治?等等。學生對這些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很感興趣,翻閱資料,查找原因,親自實踐。這樣使學生感到五彩繽紛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使學生認識到化學有趣、有用,從而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自覺求知。
4.結語
做好有效教學的教學設計并在課堂上付諸實施,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業務素質。首先,教師要掌握最新最先進的有效教學理論,并能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其次,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方式,對情境創設的設計,都會直接影響到有效教學策略探索的效果。再次,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與學生的溝通能力,也對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最后,教師的個性魅力,對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態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提高教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是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徐金壽.職業學校學生厭學的成因研究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6(2).
[2]陳理宣.有效教學策略探索[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6).
[3]於開陽.創設情景,優化課堂教學[J].考試(教研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