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震波
摘要: 傳感器及應用是高等職業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文章主要從轉變教育理論、運用先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采用先進教學手段、完善考核機制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提高傳感器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創新教學。
關鍵詞: 職業院校電氣專業傳感器及應用課程創新教學
隨著電氣和自動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對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感器技術是當今世界令人矚目的迅猛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之一,是現代科技的開路先鋒,也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如果說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擴展,那么傳感器就是人類五官的延伸。傳感器技術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實踐性很強,在國防、航空、航天、交通運輸、能源、機械、石油化工、輕工、紡織、環境保護、家電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課程主要任務是使電氣專業學生在傳感技術方面具有較廣的知識,掌握傳感器的基本物理效應、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結構特點、測量電路和應用方法,能合理選擇、安裝、校驗、使用各類傳感器,了解新型傳感器的發展狀況。本人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與體會,對傳感器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性研究,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學有所獲,教學相長。
1.轉變教育理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
1.1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理念,樹立起現代教育思想。專業教師要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突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理論為基礎,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著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理念,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1.2加強傳感器新技術的學習和研究。傳感器技術被稱為“支撐現代文明的科學技術”,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傳感器的原理和應用已經成為科學技術人員必備的基礎知識,是電子電氣類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傳感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標準不斷出現,老師在教研過程中,既要注意積累經驗,又要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方法。專業老師要學習和借鑒各種學科先進的教學方法,可通過開展校內外的學術研究、組織集體備課、開設示范課和公開課、聽取學生評教意見等各種活動,著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
1.3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傳感器技術屬于高技術交叉學科,學生掌握起來確實有一定難度,專業教師要學習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職業院校的學生基礎差,課程課時少,要使學生得到必需、夠用、實用、適用的知識,任務驅動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提高技能,而且能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的角色是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任務驅動教學法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成為學習的主體,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以教定學的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索創新的新型的學習方式。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去做一件具體的事、完成具體的操作,完成任務就是“任務驅動”,選擇的任務要具有典型性、實用性、吸引力。例如:微硅加速度傳感器的學習,以汽車安全氣囊系統工作過程作為任務導入,然后介紹該傳感器的優點、工作原理及接口電路,最后講解任務實施,作為一種重要的力學量傳感器,微硅加速度傳感器將敏感、傳感和測量轉換電路都集成在一塊芯片上,有著較高的可靠性、較低的體積和功耗。此外,在傳感器技術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基礎差,接受能力一般,還存在厭學情緒,所以培養學習興趣就顯得尤其重要。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學習的動力,教學時,專業教師一定要注意引趣。例如我在講授液位傳感器原理前,先講述了液位變送器和智能儀表相結合實現城市污水處理的實例,向學生們展示了T83-B液位變送器和C903智能儀表的實物,告訴學生這就是將要學習的內容,淹城公園污水泵站核心部分就由它們構成從而實現自動排污控制的,課后自己也能動手安裝。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傳感器及應用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課作為傳感器及應用課程的一部分,可以使學生在掌握課程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在實驗中,讓學生對有關傳感器技術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對各類傳感器能進行合理的選擇,對基本傳感器進行正確的使用,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設計能力,并在以后的應用中做到舉一反三。另外訂閱傳感器的雜志,了解新技術,能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也能進一步提升對專業的興趣。
三、采用先進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條件有限,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教學空間局限于教室,思維空間和能力狹隘,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能力得到限制。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教育等手段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資料網上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網絡共享,使得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得到了明顯增加,為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廣闊平臺。
針對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的特點,教師可在教學中輔之以多媒體課件、模擬實驗及各類傳感器、測試儀器、實驗裝置等實物,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可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進行網上教學,這樣教師講起課來就相對輕松。多媒體的應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較少的學時內將獲取更多的信息。學生視覺、聽覺等多個通道全都集中到課堂上,可以加強記憶,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
四、實施教學創新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民族進步的需要,是個人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專業課教學必須與時代相適應,專業課教學創新是時代的召喚。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三創(創新、創優、創業)意識,重視就業和創業教育。專業教師必須進行教學創新,以適應新時期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傳感器技術所涉及的領域廣泛,知識更新迅猛,在這過程中學生的自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應采用各種形式的啟發式教學方式,由被動接受式教育向創造性教育轉變,為學生今后從事職業技術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礎。啟發式教學提倡學生多提問,開動學生思維,激發其創造性,靈活應用所學專業知識提高其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組織教學時,應當多講傳感器的應用,少講復雜的原理。例如:測量溫度的原理和方法有多種,要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各種溫度范圍和環境分別選用何種溫度傳感器是最合適的。這樣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即根據不同場合、不同條件對同一問題應有相應較優的解決方案,今后在碰到新情況時不至于茫然無措。
五、完善考核與評價機制
在專業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教學中,分別試行應知、應會和了解、掌握等兩類評價機制,這樣有利于考核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從而避免一刀切。
經過反復討論與改革,我院確定了以下課程評分機制:學期總評成績中平時成績占20%,階段測驗占30%,期末考試占50%,而在平時成績中出勤占20%,學習態度占30%,作業成績占50%,這種評分方式避免了由一張試卷定學期成績所帶來的弊端,重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
傳感器課程可探索用課程設計代替期末的卷面考試,這種考核方式能大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專業知識應用、實用的原則,也為學生畢業設計作必要的鋪墊。
職業技術教育任重道遠,職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入,對職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職業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創新、敢于爭先,提高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充電,更新觀念,在教學方法上狠下工夫,在教學改革上尋求突破,研究學情,提高上課效率,以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總之,要使課程教學質量躍上一個臺階,為社會培養所需合格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倢婷.傳感器及應用[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吳莉莉,林愛英,劉存祥.《傳感器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高教論壇,2008(04).
[3]顏莉.淺談電子專業課程的教學[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1).
[4]謝自能.職高《電子線路》教學創新之我見[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