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 蔡敏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046-01
我校開展集體備課已經多年了,集體備課究竟好不好?存在哪些問題?我作為親歷者,談一談一點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認為集體備課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集體備課有利于團結協作,可以發揮團隊精神,提高整體的作戰能力,凝聚集體智慧結晶。從這個方面來看,集體備課不但需要而且必要。并且,隨著教學規模的擴大,年輕教師的隊伍越來越龐大,教學經驗的不足給學校的整體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加強集體備課,可以幫助他們更準確,更科學地把握教學重點與難點,幫助他們設計出科學合理、高效優化的教學方案,從而減少他們在教學探究中的失誤,形成老帶青的互幫互助模式,發揮老教師及優秀教師的示范作用,讓年輕教師們更快地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迅速成長,由此看來,集體備課是很有好處的。
新課程也提倡集體備課,并為集體備課設置了一副理想的圖景:在和諧,熱烈的研討氣氛中,教學問題被擺上桌面,通過群策群力,將課堂教學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集體備課將教學活動有一種個人藝術,變為集體智慧的舞臺。
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集體備課真的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嗎?真正處于教學第一線、親歷過集體備課的教師們,可能會真切感受到新課程所設置的這一理想、圖景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其一,所備之課有很大的盲目性。集體備課備什么?老師們很模糊,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也很模糊。往往是要集體備課了,才想起來,臨時準備一些內容。
其二,集體備課成了典型的“一言堂”。集體備課變成了年長教師的“一言堂”,年輕教師的“筆記會”。整個過程沒有爭議,沒有辯論,更不會有群策群力的理想效果了。長期這樣下去,年長的教師們會僅憑經驗,吃盡老本,而年輕教師們就只會機械照搬。這樣的集體備課勢必將教學帶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第三,集體備課嚴重脫離教學實際。現在的集體備課,常常采用“一人主講萬人聽”的方式。講這一課怎樣備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教學任務是什么、分幾課時、布置什么作業,等等。或者,有一份卷子,讓他把自己做的答案說說,大家記一記。
這樣的集體備課耗時過多,脫離教學實際,形式主義嚴重,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沒有太多益處。這樣說來,是不是就應該取消集體備課呢?任何事情都有其利弊兩面,只看我們如何利用。前面談到了集體備課的諸多好處,可見,集體備課是可以實施的,只是我們要認真理解新課程要求下的集體備課的真正內涵。
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明確提出,要從以往的注重統一規格向注重教學的差異性轉變。這與集體備課看似矛盾,實則暗合。集體備課要求教師們坐在一起認真研究討論,這必須是以個人鉆研為前提的。沒有個人的鉆研的成果為研討的對象,那集體備課就形同虛設,就與新課程提倡發揮教師個人特點與個人教學藝術的觀點相背離了。
應該是先由教師各自根據自己的思路獨立備課,獨立鉆研,在個人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然后才是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碰撞,把自己在備課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或困惑傾吐出來,也可以把自己的新想法、好點子拋出來,大家一起開展集體研討,集思廣益,最終形成最佳的并且適合教師個人教學風格的教學方案。集體備課不是要把我們的教師變成流水線上的技術工人,每人負責一個環節,生產處整齊劃一的“規格成品”,而是要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前期準備,結合他人的意見和想法,再進行第二次備課,使其能夠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夠與自己的學生、自己的班級、自己的教學實際、自己的教學風格相符合,這才是最佳的教學方案。也就是說,集體備課絕不是要把教師們的思維變成一個模式,也絕不是簡單地讓同組的教師們抱著統一的教案走進教室去照本宣科。
所以說,集體備課并不是不能實現,而是要看我們如何去開展,集體備課雖然強調集體的智慧,但絕不是抹殺壓制教師們的獨特教學個性和風格。集體備課應該以個人鉆研為前提,以百家爭鳴為模式,以集體研討為手段,以共同進步為目的,只有這樣的集體備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課程標準下的集體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