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
一、人類公平可持續的生態學意義
美國塔夫斯大學城市環境政策與規劃系主任朱利安?安吉曼(Julian Agyeman)教授2012年8月11日在普雷斯科特學院發表題為“公平的可持續:重塑平等和有質量的生活”的演講。他強調,不論是在當下還是未來,在接受生態系統的種種限制的前提下,公平的可持續都有助于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保證大眾更為優越的生活質量。他的論點區別于當今環境可持續的主流觀點。他用世界各地的案例,各種地理學、城市規劃學、經濟學、生態學、種族學、文化學的學術觀點,證明人們對可持續性理解的不足:一是人們懂得可持續科學,但不懂得社會科學(在技術上明白需要做什么,但由于政治原因而沒有去做);二是人們尚沒有認識到環境質量與人類平等的密切關系;三是在人們挖掘環境潛力和期待豐收之時,還不懂得必須投資于人類的潛力與繁榮。安吉曼教授說,瑞典、丹麥、芬蘭等國家將關愛環境和社會公平很好地結合起來,是其他國家學習的典范。比如,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型“綠色”住宅,使之不再僅僅是富人炫耀的時尚點綴;大力發展城市農業,使城市居民吃到價廉物美的營養食品。
二、倫敦將實現鐵路機場軌交的三網聯營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城市規劃教授邁克爾?赫伯特(Michael Hebbert)2012年6月26日在校內發表關于倫敦Crossrail鐵路項目的演講,指出,該工程將耗資260億美元,是英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工程項目,預計將于2017年竣工。項目完成后,Crossrail鐵路將把希斯羅機場與倫敦東部和中西部地區連接在一起,并將倫敦鐵路包括倫敦地鐵并入網絡,屆時,倫敦的公共交通系統將得到大幅改善。
在演講中,赫伯特教授講述了Crossrail鐵路項目設計方案的變遷,闡釋了該項目對倫敦公共交通體系乃至城市發展的重要影響。他特別強調,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在整個鐵路網絡中地位突出,并重點介紹了Crossrail鐵路站點在設計和建設階段融入倫敦城市脈絡的過程。
三、38年后世界人口預計將突破95億
美國《科技日報》8月12日報道,根據聯合國《2011年世界城市化展望調整報告》,至2050年,世界城鎮人口將再增加25億,達到95億的人口總量。如此大規模的城市人口增長將進一步推進城市建設規模擴張,進而對氣候將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亞利桑那州大學和科羅拉多州國家中央大氣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考量了亞利桑那州“陽光走廊”(也就是美國擴展最快的四個大城市——鳳凰城、圖森市、普雷斯科特城和諾加利斯城所涵蓋的范圍)之后,發現這些城市會造成當地夏季溫度升高將近攝氏4度。這些城市的人口在2040年被預估會突破9百萬關口。科研人員希望借此研究能喚醒城市規劃上的一些警覺,對城市過度擴張采取審慎態度。
四、過度開發與生活消耗是災害的重要誘因
2012年7月4日,西英格蘭大學環境與技術學院建筑房地產系主任大衛?普勞衛博(David Proverbs)教授舉行講座,指出近期世界各地日益頻繁的洪水帶來了與日俱增的危害,給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極大損失。其中氣候變化只是誘因之一,而洪泛區的過度開發和人們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同樣難辭其咎。普勞衛博強調,運用科技手段能有效控制洪水對城市環境和生命的影響,而對城市洪災的防治需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包括學術專家、洪災重建專家、緊急事務處理者、建筑師、規劃顧問、保險師、決策者、居民代表等。其中,建筑環境的設計和規范保障,以及城市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對減輕洪災的影響至關重要。
五、莫斯科郊外將建全球第一座零污染新城
蘇格蘭“Urban Realm”(《城市區域》)雜志2012年8月28日發表報道稱,英國標赫工程顧問公司近日完成了一項經典規劃:世界上第一個“零碳排、零廢物、零污水”的城市,將在莫斯科郊外建立。新莫斯科城預計于2020年竣工,將容納55萬居民。這座新城中看不到機動車的蹤影,居民家中將裝有載人運輸艙,能方便地與城市地鐵系統連接。城市被劃分成四個區域:聯邦城、創新城、物流城、科學城。一個專用水庫和一個廢水處理廠將為所有區域提供清潔水,雨水和中水將被回收用于灌溉和廁所,每個居民區將設置真空廢物重建系統,從而大大減輕垃圾收集的勞動量。
責任編輯:王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