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艷 曹高芳
[摘 要]通過對海峽兩岸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相關內容進行比較,分析總結臺灣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經驗和目前大陸高校圖書館向社會讀者提供服務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社會開放服務內容給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社會服務; 臺灣地區; 校外讀者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41(2012)05-0054-03オ
“大學圖書館的資源應在滿足本校讀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會開放。”[1]——2005年7月8日在武漢大學舉辦的“中國大學圖書館論壇”上通過的《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以下簡稱《武漢宣言》)中指出: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量劇增,大學圖書館耗費巨資購買各類文獻資源,仍難滿足本校讀者的需要,所以各館之間要采取各類措施進行資源共享;同時面對社會的資源需要,要竭盡可能對校外讀者進行多種資源服務。
在《武漢宣言》的號召下,我國大陸有很多大學提供了對社會讀者開放的服務,但是這些服務并不完善,比如管理制度不規范,服務模式過于單一,等等。基于此,筆者通過訪問大學圖書館網站的形式,對比了大量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對社會開放的內容、形式和規章制度,以期探索改善我國大陸地區大學圖書館對社會讀者提供開放服務工作的措施。オ
1 調查數據情況說明
選取臺灣地區大學排名前20位的大學圖書館[2],大陸地區選取96所“211工程”大學圖書館,經過對圖書館網站進行全面調查,臺灣地區大學圖書館中有3所大學沒有直接對外服務,有1所大學網站不能打開,其他16所大學均有對外開放鏈接和使用說明,在調查的大學數量中對外開放程度達80%。大陸地區有30所大學圖書館有相關對外服務說明,所占調查大學數據的31.3%(注:此數據收集僅包括有明確對外讀者和對外服務鏈接)。オ
2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對外開放內容比較
2.1 對外開放對象比較
臺灣地區大學圖書館校外讀者一般包括:校友、其他大學學生與科研人員、圖書館協會成員、教職員工家屬、大學所在社區人員和一般社會人員等。其中,校友是大部分大學較重視的對外服務對象,這在服務內容和收費中都有體現。臺灣地區圖書館聯盟發達,不同行業圖書館組成的圖書館聯盟幾乎遍及臺灣各地。在這些圖書館聯盟中,大學圖書館之間以校際合作和館際合作等形式出現的圖書館聯盟占有較大比重。這類圖書館聯盟的建立,為不同學校師生相互利用其文獻資源提供了較好的途徑,也是一種對校外讀者的開放方式。
我國大陸地區大學圖書館通常將校外讀者分為與本校有協作關系的大學讀者和其他校外讀者兩大類。極個別的大學圖書館專門提供針對校友的服務。清華大學圖書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天津大學圖書館、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都擁有與本校有館際互借合作關系的其他大學讀者,北京大學圖書館專門針對與本校有合作研究項目、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讀者提供借書服務,浙江大學圖書館把校友作為校外讀者。
2.2 對外服務內容及模式比較
臺灣大學圖書館對外開放提供的服務包括到館文獻閱覽、借書、復印及打印、館際互借、電子資源檢索等。到館文獻閱覽是一項基本服務,其他服務內容針對不同群體的開放對象有所不同,如輔仁大學圖書館、臺灣海洋大學圖書館、臺灣科技大學圖書館針對交換館可以辦理借書證,中原大學圖書館所在社區內人員可以由社區擔保申請辦理借書證和對合作館讀者互換借書證,淡江大學圖書館只針對校友這一群體提供對外借閱、復印等服務,臺灣大學圖書館和元智大學圖書館對所有的校外讀者均提供借書服務,而陽明大學圖書館、東海大學圖書館、中興大學圖書館、臺灣“中山大學”圖書館只提供館際互借。
臺灣地區的大學圖書館聯盟比較發達。成立于2002年10月的臺灣聯合大學系統(UST)由陽明大學、臺灣“中央大學”、交通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四校組成,四校圖書館之間相互開展圖書代借代還服務,還可憑師生證到其他學校自行免費借書。[3]臺灣大學圖書館與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展聯合服務,提供兩校專任教師及在校博士班一證通用圖書借閱服務。[4]臺灣科技大學圖書館與臺灣大學、臺灣師范大學、政治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大同大學、澹江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世新大學、海洋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東吳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原大學、臺灣“中央大學”、空中大學等學校的圖書館簽訂“圖書互借協議書”互換借書證,提供圖書互借服務。[5]發達的圖書館聯盟擴大了大學圖書館服務的范圍,也有效地提高了文獻資源的利用率。
大陸地區大學圖書館提供的對外服務主要包括到館文獻閱覽、資料復印、查收查引、科技查新、文獻傳遞、文獻檢索、借書等,其中到館文獻閱覽是多數對外開放的大學圖書館提供的基本服務,查收查引、科技查新和文獻傳遞服務是部分電子資源充足的大學圖書館提供的收費服務,提供此類服務的有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東南大學圖書館、天津大學圖書館等,有的大學圖書館還支持用戶到館自查,如清華大學圖書館。校外用戶借書服務多是針對與本校有合作關系的大學用戶,如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天津大學圖書館、國防科技大學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等。
大陸地區成立的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合體各成員館之間提供校外用戶服務。北京高校圖書館聯合體2002年11月成立,目前已有39家成員館,各成員館之間相互開展館際互借、文獻傳遞服務。[6]江蘇省高等院校通用借書證(Lib-PassPort)自1995年起開始使用,2004年改為電子通行證[7],對江蘇省內高等院校的學生、研究生、教師、科研人員提供服務,讀者憑通行證可以在江蘇省內大學圖書館享受借閱、閱覽服務。天津市19個高校圖書館聯合開展館際互借服務,各館互相免費發放10個館際互借證,目前只限教師和研究生兩類讀者使用。[8]陜西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館際互借系統于2010年3月開始在陜西省各個高校圖書館中運行服務,現有42個成員館,只要讀者持有陜西省高校圖書館通用借書證,就可以在陜西范圍內的各高校圖書館進行中文普通圖書的借閱、中外文圖書和期刊的閱覽、電子資源檢索和瀏覽。[9]
2.3 對外開放服務細則比較
臺灣地區向社會開放的大學圖書館都根據本館情況制定了社會讀者利用圖書館的詳細規章制度,并且在網站上公示。如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制訂校外人士入館使用數據管理要點 ,提出“凡年滿十八歲以上或經專案申請之校外人士得持身分證、學生證、駕照、護照、居留證等辦理來賓證入館”。[10]臺灣“清華大學”圖書館規定“年滿十五歲至十八歲之校外人士,于本校寒暑假期間,得憑學生證或身分證換取臨時閱覽證入館,惟入館人數每日限額三十名。”[11]各大學圖書館詳細規定了對外開放的針對人群年齡、入館方法、入館時間和進館名額。臺灣地區的大學圖書館凡允許辦理臨時借書證都明確有無費用,如有則規定手續費、年費或者保證金數額及退還時間。
我國大陸地區大學圖書館針對與本館有協作關系的高校用戶的借書服務多是相互免費的,如清華大學圖書館、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天津大學圖書館;針對其他校外用戶的服務基本上都是收費的,其他校外用戶要享受閱覽、借書、復印、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服務都要交付一定的費用,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針對使用江蘇省通用借書證的其他高校讀者的借書服務需要收取管理費,這些讀者獲得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服務需要比校內讀者多交付一定的費用。[12]オ
3 我國大陸地區大學圖書館對外開放措施啟示
3.1 對外開放制度的完善與規范化
目前我國大陸絕大多數大學圖書館的職能是滿足本學校教學科研信息資源的需要,現有的管理制度也是對應的。要開展對外開放服務就要考慮圖書館的藏書和設備安全,同時又要考慮對外開放可能產生的對校內讀者的沖擊。這樣就需要提高安檢設備的安全級別,限定校外讀者入館名額,限定復本少的圖書的外借或者借期,把校外用戶入館時間設定在假期等,這些也是臺灣地區很多大學圖書館已經采取的可以借鑒的措施。
在圖書館對外服務細則中明確辦理借書證的押金、年費和其他服務費用,校外人員借閱文獻資料、檢索電子資源等必須辦理的手續以及對外服務時間等,以圖書館“制度”的形式公布并出現在圖書館網站,就可以使得校外讀者做到有章可循,避免電話咨詢或者上館咨詢同時也節省了館員的精力。
3.2 借閱范圍擴大化,受眾用戶有序化
我國大陸高校圖書館目前大多數對外開放以入館閱覽為主,電子資源的檢索以圖書館借書證或者學生證為基礎,在保障校內讀者資源使用的基礎上,對外開放用戶可以擴大到社區用戶、同專業科研單位、同行業企業等,這些社區或者單位用戶既可有所依托管理,又提高大學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在合理收費的基礎上也可以補充購買更多的信息資源。
3.3 開放形式多樣化
大學圖書館在對外開放的形式上,除了可以在本館進行閱覽,使用電子資源之外,還可以聯合公共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進行資源共享的形式可以通過建設圖書館網站,提供簡介、指南、書目查詢以及較有特色的信息瀏覽等。高校圖書館只有實現網絡化才有利于與公共圖書館進行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如四川農業大學圖書館就把所購買的萬方、維普、匯文、CNKI等數據庫與公共圖書館聯網,共享信息資源。[13]
圖書館的對外開放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國大陸大學圖書館現有設備和資源狀況下,短期內完全對外社會開放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大學圖書館正在積極探索對外開放的模式,并正在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管理的機制。各大學圖書館可以針對社會各個層次的讀者不同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服務措施,積極跟社區或者企事業單位合作,積極探索實施針對不同領域對外開放的模式。
[參考文獻]
[1] 陸寶益.以學習《宣言》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大學圖書館合作與資源共享:論《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的內容特點與發表意義[J] .圖書館建設,2006(4):85—87.
[2] 臺灣“教育部”統計處各級學校名錄[EB/OL]. [2012-03-28].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u1_new.xls.
[3] 臺灣大學與“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聯合服務服務內容說明[EB/OL]. [2012-04-05]. http://www.lib.ntu.edu.tw/node/897.
[4]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際互借圖書證服務簡介[EB/OL]. [2012-04-05]. http://library.ntust.edu.tw/front/bin/ptlist,161.phtml.
[5] “國立高雄大學”圖書館館際互借[EB/OL]. [2012-03-27]. http://www2.nuk.edu.tw/lib/home.htm
[6] 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北京高校圖書館聯合體介紹[EB/OL]. [2012-03-28]. http://lib.bupt.edu.cn/lht/lht.htm.
[7] 江蘇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區域流通管理系統[EB/OL]. [2012-03-28]. http://202.119.47.112/tongyong/
[8] 天津市19所高校圖書館聯合館際互借協議[EB/OL]. [2012-03-28]. http://www.lib.tju.edu.cn/n17397/n17511/n17920/19940.html.
[9] 高校圖工委館際互借辦法[EB/OL]. [2012-03-28]. http://www.lib.snnu.edu.cn/fwzn/gjhj.jsp.
[10]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校外人士服務管理要點[EB/OL]. [2012-03-28]. http://www.lib.nccu.edu.tw/?m=1109&sn=106&id=45&mm=1101.
[ 11]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閱覽規則 [EB/OL]. [2012-03-28]. http://www.lib.nthu.edu.tw/service/policies/policy24.htm.
[12] 鄂麗君,劉 穎,宋樂平.中英高校圖書館校外讀者服務比較研究[J] 圖書館建設,2011(4):58—61.
[13] 秀 英.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利弊分析[J] .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3):27—29.
[收稿日期〗 2012-05-16
[作者簡介]張雪艷(1976—),女,館員,濱州醫學院圖書館。研究方向:圖書館學、情報學。已發表文章十余篇,參編教材多部;曹高芳(1965—),副教授,濱州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醫院系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