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平 戴衛平
一、模塊假說
所謂模塊,日常常用義為標準尺寸的建筑部件、家具組件;單位,單元,尤指計算機或計算機程序的單元。
模塊假說的觀點是,語言由幾個功能上各自獨立的次級模塊組成,每個次級模塊有自己的運作方式,并有一定的分析和加工語言信息的范圍。這些次級模塊就是詞匯、句法、語義、信息等層次,它們只以特定的方式互相聯絡;也就是說,一個模塊如在功能上是自主的,它必然只能接受較低層次的系統或模塊的輸出,而不可能受較高層次的其他模塊輸出的影響。語言的次級模塊并不直接與大腦的特定部位一一對應。(盧植,2006:123)
模塊假說認為,研究語言形式即可揭示語言的本質,對形式構造的研究可獨立于它們的語義和功能;語法研究的對象應是可用規則推導得出的所謂的“核心”部分,而習語、熟語等半規則和不規則的語言結構是“邊緣”現象,可不予理會。(嚴辰松,2006:6)
二、喬姆斯基持“模塊論”
語言研究中喬姆斯基生成語法學派主張語法模塊化,即語法要一部分一部分地來研究,句法即是一個模塊。例如,喬姆斯基提出管轄與約束原則與參數理論研究句法。
生成語法認為語言理論系統是由幾個相互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有機構成的模塊系統。生成語法持“模塊論”,即在結構上高度分化,不同的子系統盡管相互之間有關聯,但卻分工明確,彼此獨立。其中一個獨立的、自主自足的子系統便是語法,其運作不依賴于人腦中其他的子系統。喬姆斯基認為:
1.人有一種獨立于意義之外的關于某種語言句法結構的語言直覺,即句法自治性;
2.能夠傳達意義的句子必須合乎語法,而合乎語法的句子不一定有意義;
3.合乎語法的句子比既合乎語法又有意義的句子多;
4.不合乎語法的句子肯定不會傳達任何意義。
喬姆斯基因此認為在人的認知系統中有一個獨立于意義之外的語法或句子系統。喬姆斯基的語言理論主要建立在這樣兩個假設之上,一個是自治論,另一個就是模塊論。喬姆斯基把語言看成是獨立模塊。語言表達的是心理結構中的一個獨立的“模塊”。這便是“模塊論”中的一個獨立層面。喬姆斯基生成語法學說中的“模塊理論”是模仿數理邏輯的結構而得出的,由四個“模塊”構成:
1.一個獨立存在的“句法”;
2.獨立的模型結構;
3.把句法映射到模型結構的原則;
4.由模型結構和映射規則組成的語義。(石毓智,2006:63)
就語言系統而言,喬姆斯基認為,人類的認知系統可劃分出一些子系統,而語言系統只是其中一種。語言系統有別于人類的其他符號系統,因而,它是自立的,對它的描寫無需借助于其他認知系統。對語法的看法,生成語法也是借助“模塊論”來自圓其說。它認為語法是語言結構中的一個獨立層面。語法系統是由若干子系統構成的,每個子系統相對獨立,結構相對簡單。因此,句法不同于詞匯和語義。語法范疇是以形式特征而不是以語義特征為基礎的。說話者可以不顧語義,而僅僅靠語法結構就能判斷某個句子是否合格。
喬姆斯基認為,從本質而言,心智具有模塊性。一方面,人類的各個認知能力相對獨立,就像一個個心理器官系統;另一方面,各個認知系統密切交互作用,表現出復雜的、綜合的認知能力。語言機制是人腦中一個獨立的認知構件,與其他認知構件如色彩感知、空間位置感知是互不相干的,也就是說語言機制在大腦中是獨立運行的。他認為語言知識和語言外知識在人腦中是分模塊貯存的。在喬氏看來,盡管語言能力可與其他心智模塊相互作用,但它主要獨立于其他心智模塊,語言知識是自治的模塊系統。句法是自治的,獨立于音位和語義,因為句法規則是在缺乏音位和語義內容的線性符號之上運作的。(王寅,2006:4)
在喬姆斯基看來,人類的大腦先天就有自治的“句法模塊”,句法是人類心智的生成部分,創造了語言的結構。人的語言能力是天賦的,是與其他認知能力平行獨立的一個模塊,在語言能力這個總模塊中還可以細分出若干個子模塊。每個子模塊都包括高度概括的規則和限制。每個子模塊僅描寫了句子特征的某一維度,如音位子模塊控制著句子的聲音結構;句法子模塊控制著句中詞語的組合;語義子模塊控制著句子的意義。
為了保證模塊理論的有效實施,喬姆斯基認為在各子模塊中還應包括具有概括性的規則和限制,而把其他獨特的性質置于詞庫之中。通過各子模塊中的規則和限制以及子模塊之間的連接界面,就可對語言中所有句法特征做出合理的描寫和解釋。
三、認知語言學否定“模塊論”
認知語言學發端于喬姆斯基旗下的生成語義學,但卻走向了它的反面,可以說實現了從生成到認知的范式轉變。如果說生成語義學是對語言機制的縱深挖掘,那么認知語言學則基本上是在語言使用這一平面向度上的擴展,從詞素到語篇,從心理到語境,從功能到起源,幾乎無所不包。
認知語言學有時被稱為認知語法,有時又被稱為認知語義學。一般認為,認知語言學主要包括認知語義學和認知語法,它們構成了認知語言學的核心內容。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假設認為,語言不是一個自足的認知系統,對語言的描寫必須參照人的一般認知規律;句法不是一個自足的形式系統,句法在本質上跟詞匯一樣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象征系統,句法分析不能脫離語義。
在認知語言學家看來,語言不是一個自主的認知器官,語言能力是人的認知能力的一部分,是一個結構有序的由有意義的語言構式組成的清單庫,與社會、文化、心理、交際、功能相互作用。語言知識的表征與其他概念結構的表征沒有什么差別,語言知識運用的認知能力在本質上與其他知識運用的認知能力沒有兩樣。語言不是一個獨立的認知器官,而是通用認知能力的一部分。
鑒于此,認知語言學對“模塊論”持否定態度。它認為語言涉及到其他認知系統,因此,應將它視作整個心理組織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來加以描寫。不僅語言不是一個獨立的模塊,語言內部的構造也不是模塊結構,不是由詞法、句法、語義、語用等各自獨立的模塊組成的。同樣,語法本質上來說是象征的,不能獨立于語義和心理結構。人們只能借助象征單位來描寫語法,而詞匯、語素和句法一起構成了象征結構的連續體。所謂“合格”往往是一個程度上的問題,反映了語義因素和語用因素合力的結果。(龔放,2001:22)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知識(包括范疇、概念等)都源于前概念時期的最基本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內外、上下、前后等感知,復雜概念的形成都是這些初始概念映射的結果。認知語言學對知識模塊論學說予以否定,認為人腦中龐大的知識網絡的一部分在語言單位激活下成為當前的現實。
認知語言學家認為語言能力是一般認知能力的反映,并由一般的神經過程所控制。根據這一觀點,各種認知之間是一個連續體,而語言不是人的心智和大腦中獨立的“模塊”。語言的形成和運用與人們對外界的經驗和感知密切相關,對其描寫必須參照人們對客觀世界的體驗過程,以及基于其上形成的認知策略和規律。既然概念系統來自對客觀世界的感知,那么在大腦中就不可能有不受輸入影響的模塊,語言不是自治的。(王寅,2006:5)
認知語言學派認為語言不是天賦的,而是后天習得的,語言能力是人們總認知能力的一個不可分離的部分,語言來自認知加工,體現認知方式,是一種基本的認知現象。對語言知識的表征與對其他概念結構的表征基本相同。語言知識不可能被明確地切分成各自獨立的模塊,詞素、詞匯、詞法和句法是一個連續體。
在認知語法學家看來,語義是人整個概念系統的一部分,而不像生成語法學派所說的那樣,是獨立的模塊部分。意義很重要,語法本質上是有意義的;認知語法所做的一切,就是從意義的角度觀察語言結構:語言結構不同,意義也不相同,這跟模塊論形成鮮明的對照。模塊論認為:語言結構(例如句法)是一個模塊,意義是另一個模塊,不同的句法結構,可以只跟一種意義相聯系。
四、針對喬姆斯基“模塊論”的批評
喬姆斯基在創立自己的學說之前,曾經潛心研讀過數理邏輯,他的學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這門基礎數學的啟發而創立的。喬姆斯基的很多學術主張和理論的表達方式,諸如句法的自主性和追求形式化的表達法等,并不是基于對語言的觀察和分析的要求,而是根據與數理邏輯的類比得出的。數學中,數理邏輯被看成是一種“形式句法”或者“模型理論”。喬姆斯基學說中的“模塊理論”就是模仿數理邏輯的結構而得出的。石毓智教授認為(2006:63)拿數理邏輯來與自然語言簡單比附是不合理的,因為兩者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東西。
首先,數理邏輯是數學家個人根據自己的科學理念構造的一個系統,它的結構和規則都是人為規定的;而自然語言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任何個人都無法憑空創造或為其制定規則。
其次,兩者的用途不同,數理邏輯是為了數學證明的方便而設立的,而自然語言主要是為了交際而創建的。
最后,它們在復雜程度上也差別懸殊,數理邏輯自身的概念和規則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然而自然語言的概念和規則是十分復雜的,同時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參考文獻:
[1]龔放.認知語法的特點及與生成語法之比較[J].外語學刊,2001,(4).
[2]盧植.認知與語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石毓智.語法的概念基礎[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寅.認知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嚴辰松.構式語法論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4).
(田平長春 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130012;戴衛平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外語學院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