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飛
摘要: 教學改革要求閱讀教學走出繁瑣分析的誤區,實行開放式閱讀,讓閱讀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個性,豐富個體精神的最廣闊的天地。本文就散文這一文體,提出了一些的有關開放式教學的見解。
關鍵詞: 現代散文開放式閱讀美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是長久以來,我們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使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隨著社會的進步,“以人為本”的觀念的加強,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成為了教學改革的首要目標。尤其現代散文的教學更需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就現代散文開放式教學談一些自己的見解。
一、讀,發現美
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根據教材的設定,每單元文本需精講兩篇,略講一篇,學生自讀一篇。不管學生對文本是如何體驗,教師只要把自己準備教的東西講給學生就行,學生只需要配合老師記下一些“重要”的知識就行。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就這樣讓老師揉碎了喂給了每一位學生,散文的美感大概只有老師才知道,至于學生,學了半天散文,只記住了一句話:“形散神不散。”其他大概毫無印象。老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學生收獲卻少之又少。開放的教學模式則應該是讓學生親自讀,讓學生自己從教科書設定的篇目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篇章、段落。
散文教學第一步是選擇閱讀。選擇閱讀是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在泛讀整個單元文本的基礎上選擇某一點進行“精讀”,是一種由“面”到“點”的閱讀。這種高度個性化的閱讀以心理學中知覺的選擇為依據,可以刺激閱讀的興奮點,從而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讓學生自主研究所選文章好在哪里,美在何處,并能準確說明理由。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生當然會認真閱讀,并積極思考,當然就會發現美,因為散文的美無處不在。
第二步是取樣閱讀。(1)教師根據大多數學生的興趣點,選取出部分文章指導學生精讀。(2)利用多媒體等相關教學用具,從聲音色彩情感等方面全面展示散文的魅力,讓學生充分感知美在何處,然后根據單元教學的目標,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文章的美。教師選取這種由“點”到“面”的閱讀,在知識爆炸的今天顯得很有必要。一方面它能保證學生在記憶庫中存儲足夠的有價值的材料,另一方面它可以訓練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根據個體發展的需要擷取最美麗的知識浪花,通過對“點”上知識的掌握,了解“面”上的知識狀況。
選擇閱讀與取樣閱讀的過程,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能夠發現美,并學會欣賞美。
二、議,品味美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讓文章的美在交流過程中融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將選擇相同文本的同學進行合理的分組,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內的交流學習,要讓組內每個成員都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互相評改,互相補充,以達到能夠準確、全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首先,從不同角度分析文本的美,并由組長執筆將組內學生的見解系統地總結在一起,從綜合美的內容,到討論文章的手法,以及由此感受到的審美情趣。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資源共享、疑難內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一名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注意引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動參與者。整個預習環節,各小組在組長組織下,組內學生互相溝通,互相講解,互相補充,互相糾錯,來完成資源共享。對有爭議或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得出小組結論或提出小組疑難問題。
其次,由一名組長代表全組同學到前面展示討論的成果,然后由組內學生補充,接下來由其他小組的學生提出異議,展開二次討論,分別發表對文章內容、散文中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發表看法,進行補充與彌補,在相互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爭取達成共識,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最后,教師進行重點點評,將學生的結論總結概括,并就學生沒有探討的重要內容作必要的補充,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寫,創造美
學生感受到文本的美,明白為什么美,還沒有達到教學的終極目標,更重要的是運用自己學到的方法,進行自己的創造。
首先,在模仿中創作。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兩者有機結合,從而推進讀寫能力的綜合提高。教師若能提高閱讀興趣,并將興趣寓于寫作之中,那么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學完了《故都的秋》,學生感受了北國的秋的特點,品味了作者展示秋景的方法,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家鄉的秋。學生覺得故都的秋景似乎并無特別之處,但在作者的筆下卻透露出無窮的魅力,因此也都有了創作的沖動,這時讓學生描繪一下自己眼中的秋,學生可輕松地展現出一幅幅別致精美的秋景圖。
其次,在創作中求趣。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及時的評價,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同樣能創造美,有成功的喜悅。可以在班上讓更多的同學展示其作品,并讓學生評出最優秀的文章,然后出版在班級板報上,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教學的目標很輕松地就會完成,學生會渴望學習下一篇散文。
總之,散文閱讀的開放式教學,尊重并鼓勵學生在閱讀探索中的獨特體驗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民主、寬松、開放的閱讀氛圍,將閱讀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漢語言文學網.
[2]語文教學論集——要重視語文教學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