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華
“語文”,把這兩字分開就是語言、文字。葉圣陶老先生對“語文”二字的解釋就非常精辟:“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見,在語文課中,“語言文字”的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語文素養提升的必要手段。可是,看看現在的課堂,除了繁瑣的內容分析,就是不分層次的朗讀;要么是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教師一言堂;要么是課堂氣氛熱熱鬧鬧,學生讀書有口無心。語言文字的訓練被不同程度地忽視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變淡了,語文教學的根本似乎也變得模糊了。
語文是一門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學科。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并落到實處,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的領悟、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
一、找準訓練點,精心預設
每節課預設是不可缺少的,精心的預設可以促成靈動的生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全面了解教材,全面解讀學生的學情,不僅要備教學內容,而且要備教學方法,也就是要備“教什么”和“怎樣教”。教師多一份藝術性的預設,學生就多一份生動的生成。因此我們要找準課文中的訓練因素,抓住一個或幾個訓練點進行精心的預設。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爭論的故事》這一課時,我重點抓住課文中兄弟倆的兩次對話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關注兩次對話的提示語,關注兩次對話的不同語氣,關注描寫兩次對話的不同句式,然后進行練讀,讀出爭論的語氣,讀出人物在爭論時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明白:在描寫一個激烈的爭論場面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提示語來表示,可以采用反問句來表達強烈的語氣。最后,創設一個爭論的情境,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這個爭論的場面。學生演得淋漓盡致,寫得活靈活現,聽說讀寫的技能都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二、抓住訓練時機,關注生成
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出現了精彩的發言或發言中暴露出語言缺陷,這些都是訓練的良好時機,也是寶貴的訓練資源。
1.抓住學生失誤的時機
課堂中,學生的發言是思想的一種外在表現,哪怕是錯誤,也是有源可究的。我們在教學時,要善于捕捉其中的信息,轉化成訓練的資源。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七冊《一路花香》這一課時,有一位學生把課文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中“美麗的鮮花”誤讀成了“鮮艷的鮮花”。因為這兩個詞平常使用的幾率太高了,潛意識里,幾乎就是一個詞語,所以學生誤讀是很正常的。其實,這兩個詞所表達的意思并不一樣:“鮮艷”僅僅是指花的顏色,而“美麗”是寫花給人的總體感受,“鮮艷”是“美麗”的一個方面。我靈機一動,這里正好是語言文字訓練的一個好時機:我先讓學生說說描寫鮮花顏色的成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等成語都出來了。然后我提問:鮮花的美麗僅僅是顏色美嗎?還有什么美?學生回答:還有姿態美。我再讓學生說說描寫鮮花姿態美的成語這樣。“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也出自學生之口。我再引導:很多花在一起開放那就更美麗了,“競相開放”、“百花爭艷”、“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等詞也都出來了。這樣一個練習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匯積累,而且為后文的理解奠定了基礎:(1)破水罐看到這么美麗的鮮花感到一絲快樂;(2)破水罐的作用可真大。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2.抓住學生質疑的時機。
“學貴有疑”。課堂中,學生經常會提出許多有質量的問題,說明學生會學習,有強烈的求知欲,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品質呀。我們教師應該珍惜這些絕好的機會,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奧妙。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七冊《春聯》這一課時,新課即將結束,為了表揚學生學習認真,同時也為了進一步鞏固所有的有關春聯的知識,我設計了“送對聯”的環節。我送的對聯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學生選擇該貼在什么門上,該怎樣貼。結果一切很順利。我適時補充了對聯的知識:貼對聯應該從右往左貼。就在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問:老師,您送給我們的對聯,我們以前就聽說過,所以我們能判斷上下聯,可如果我們不熟悉的對聯,我們該怎樣貼呢?我抓住了這個時機,讓學生們讀讀所學的春聯,找找上下聯的最后一個字的發音規律。學生們很快發現了規律:上聯的最后一個字的讀音都是第三聲或第四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的讀音都是第一聲或第二聲。然后,我又設計了一個練習:巧對春聯,我出上聯,同學們對下聯。學生們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體會了春聯遣詞造句的講究,領略了漢文字的精妙。
三、突出訓練重點,達成目標
每節語文課都有目標。無論是課前精心的預設,還是課堂中對生成的把握,都應該緊緊圍繞目標。所以,語言文字的訓練就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做到有重點,使課堂教學有實效。
例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五冊《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一課時,我抓住了題目,設計了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小駱駝為什么感到自豪?并且,根據這個問題練習說話:我應該感到自豪,是因為_____。課文的重點段教學都緊扣這個問題,練習說話。在學習完腳掌的作用后,我讓學生練習說話;在學習完睫毛的作用后,再次練習說話;學習完駝峰的作用后,第三次練習說話。最后,小駱駝感到非常自豪了,是因為____。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說,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清晰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小駱駝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本課的教學目標也就落到了實處。
總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練中有目標,練中有情感,練中有趣味,讓“語文味”在語文課上越來越濃。